编者按:当十一长假结束,我们重新回到工作岗位,是否感到精力不济、效率低下?面对堆积如山的工作,你是否常常陷入“deadline快到了,项目才推进一半”“计划一天的工作,结果被临时加派急活”的困境?其实,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工作方法不得当。本文将为你揭示高效工作的秘诀,教你如何专注目标、统筹规划、善用工具,并实现人事分离,从而提升工作交付能力,告别低效忙碌。
一、最高效的工作方式:专注目标,有所计划,用好工具
1. 目标导向
想象一下,你的老板正在飞机上,还有1小时落地,下来后需要给你做一个重要汇报,而你需为他准备一份PPT。由于时间紧迫,你匆忙完成PPT却发现数据缺失。低效的人会疯狂找数据,可能数据有了但PPT无法按时完成;一般人会找人帮忙;而高效的人则会根据汇报目的判断数据重要性,优先完善关键页面,或寻求他人协助。这三种人的差距,正是任务导向与目标导向的体现。
高潜力人才往往具备一个共性——Result-driven(结果驱动)。他们未必动作更快,而是善于判断哪些事情对结果最有效,并全力以赴达成目标。结果驱动不仅是一种工作习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例如,当被问及如何快速了解一个行业时,与其回答“跟行业人聊天、看行业白皮书”,不如反问“目的是什么?转行还是展示成长?”通过“5why”分析法不断拆解目标,才能找到真正需求背后的核心问题。
2. 统筹式工作
职场中,有些人整天忙忙碌碌却产出不高,而有些人专注清晰、从容不迫却能轻松搞定难题。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应激式工作,被动等待任务;后者则是统筹式工作,主动规划安排。
真正的统筹式工作具有三个特征:
① 有计划地工作
每天早上到办公室时,先梳理主要工作内容,根据重要性(重要vs.不重要)和紧迫性(紧急vs.不紧急)划分四个象限,将待办事项依次放入。这样能清晰判断哪些是紧急且重要的事务,并合理分配时间。例如,巴菲特作为伯克希尔哈撒韦的CEO,通过划掉大部分CEO任务来聚焦核心工作,他采用三步策略:列出前25个目标,选出前5个,将剩余20个列为“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清单。这启示我们,20%的优先级任务能创造80%的结果。
② 学会勇敢说“不”
面对临时任务,要学会根据场景灵活应对。第一种情况,领导临时安排的工作缺乏深思熟虑,此时可从全局角度分析潜在问题,让领导重新评估。第二种情况,领导已明确任务,可直接说明手头工作优先级,请求调整或协助。对于简单任务,可快速记录关键词,完成后继续专注主要工作。
③ 学会使用计划表
首先制定月计划,明确任务价值,然后确定每日重点。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从待办事项中选出最重要的任务并写下来。
第二步:写出完成任务的三个最重要理由。
第三步:将任务具象化,例如“完成企划书”可改为“提交后可去看电影”。
第四步:反向规划,从最终目标倒推设定子目标和完成日期。建议设定3-5个子目标,每隔2-3个月设定一个短期目标。
第五步:从子目标中选出最远的,设定每日任务。
第六步:对比目标与障碍,例如“跑步1千米”可能遇到的困难。
第七步:将每日任务转换为提问形式,并设定时间和地点。
3. 善用工具
“懒癌”其实是创新的动力。工作中重复性任务可通过工具提高效率。例如,建立数据分析Excel模板,每周只需导入数据即可生成报告。此外,AI工具可辅助拓展思路、生成内容等。善用工具和他人经验,能事半功倍。
二、投入工作,先学会人事分离
即使做好规划,职场人际关系、内卷压力也会让人心累。因此,调整心态是高效工作的基础。正如“对事不对人”是最高温柔,职场中专注做事、减少关系内耗才是明智之选。
具体来说,需要做好三点:
1. 做事在前,情绪在后
马东曾提出“事在人先”的观点,即先完成工作再考虑情绪。董宇辉通过苦练英语克服口音问题,正是将“事”与“情绪”分离的体现。职场高手始终关注解决问题,而非被情绪左右。
2. 有效沟通,拒绝内耗
心理学“公交车实验”表明,面对冲突应平复心绪、有效沟通。职场中产生摩擦时,积极沟通才是破解内耗的良方。
3. 少关注别人,多关注自己
阿德勒的“课题分离”理论指出,要分清各自课题。别人评价、业绩如何与他无关,提升自己才是关键。工作中精进自我,远比关注他人更有价值。
三、结语
节后收心是关键。最佳状态是:只做事,少管人;做好规划,勤复盘。上班前根据轻重缓急排序工作,下班后复盘时间使用情况,持续改进。坚持执行,你将迎来更快成长。
参考资料:
1.《累死你的不是工作,而是工作方式》,华谋咨询股份
2.《致不想上班的你:工作最好的状态,是人事分离》,帆书 原樊登读书
3.《不想浪费时间,你就要深度工作》,笔记侠
4.《如何拥有超强的专注力?》,笔记侠
5.《高手都是这样实现目标的》,身边的经济学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微新创想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微新创想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http://www.idea200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