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红杉汇(ID:Sequoiacap),作者:洪杉,微新创想经授权发布。[ 编者按 ]在企业中,部门划分通常基于职能、市场或业务方向。然而,当某些部门因业务独立而与其他部门信息共享不足时,便容易形成“筒仓心态”(silo mentality),也称为孤岛心态。这种心态源于将谷物分开储存的“筒仓”概念,在组织环境中指部门或团队成为封闭的单元,阻碍沟通与协作。特斯拉CEO马斯克曾在内部邮件中警示:“管理者要避免制造信息筒仓,消除‘我们与他们’的隔阂,始终为集体利益奋斗。”尽管这种倾向天然存在,但企业必须主动对抗,通过高层共识和合作环境建设,打破部门壁垒。

“筒仓”在组织中的具体表现多种多样,以下是几种常见形态:

部门筒仓(Departmental Siloes)
各部门独立运作,拥有独立目标、资源和内部文化。虽然短期内看似高效,但长期来看却因信息闭塞导致目标冲突和生产力下降。例如,市场部可能不了解生产部的实际能力,从而制定不切实际的销售计划。

等级筒仓(Rank or Level Siloes)
信息获取权限与员工等级挂钩,高层掌握更多数据,基层员工则可能被排除在关键决策之外。这种层级差异会阻碍组织决策效率,形成信息壁垒。

文化筒仓(Cultural Siloes)
不同部门形成独特的行事风格和亚文化。例如,创新团队与流程导向团队之间可能因工作方式差异而难以协作,导致项目推进受阻。

地理筒仓(Location Siloes)
跨国企业中,不同地区的团队可能各自为政,即使使用OA工具也无法完全消除时差和地域带来的沟通障碍。例如,欧洲分部的市场活动可能与亚洲分部存在时间差,导致信息同步不及时。

轮班筒仓(Schedule Siloes)
轮班制团队之间信息共享不足,白天更新的数据可能无法传递给夜班员工,造成运营脱节。这种问题在医疗、制造业等领域尤为突出。

筒仓心态对企业造成多方面危害:

效率低下
各部门重复劳动导致资源浪费。例如,两个市场团队同时调研同一家竞品,却未共享结果。

创新受限
跨部门合作不足使知识无法流动,导致解决方案缺乏突破性。例如,产品部与设计部沟通不畅,使产品功能与用户体验脱节。

决策失误
高层缺乏全面信息,可能做出与企业战略不符的决策。例如,财务部未与业务部门沟通,导致预算分配不合理。

工作氛围恶化
竞争取代合作,员工士气低落,人才流失加剧。例如,销售团队为争夺资源相互内斗,忽视客户需求。

客户体验受损
服务不一致或信息矛盾削弱客户信任。例如,客服与销售对同一问题的说法不同,使客户产生疑虑。

长期风险累积
上述问题最终导致业务损失和声誉受损。例如,多个部门各自为政,使客户投诉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识别筒仓心态的早期信号:

客户体验差
各部门只关注自身流程,忽视整体客户旅程。例如,销售承诺的服务未兑现,导致客户满意度下降。

重复工作
多个团队同时开展相同任务,反映沟通严重不足。例如,两个IT团队分别开发同类系统,造成资源浪费。

群体思维
团队缺乏批判性讨论,盲目追随领导意见。例如,管理层提出不切实际方案,团队却不敢提出质疑。

战胜筒仓心态的7种方法:

1. 培养统一愿景
各部门管理者需共同制定公司愿景,以此为基础设定目标。例如,将销售目标与市场部目标挂钩,确保协同推进。

2. 使用协作工具
引入项目管理平台、共享文档工具和数据管理工具,促进信息流动。例如,使用Asana同步项目进度,或用Google Docs实时编辑报告。

3. 加强社交合作
定期举办跨部门会议和团建活动。例如,每月组织”部门午餐会”,让员工了解不同团队的工作内容。

4. 鼓励远程办公
提供灵活工作地点,增强团队协作。例如,允许员工在家办公,但需使用Slack保持沟通。

5. 界定共同责任
将部门目标与整体目标关联。例如,IT部门需确保所有部门能正常使用系统,而销售部门需配合市场部推广活动。

6. 设定共同目标
明确所有部门需协同完成的任务。例如,制定”客户满意度提升计划”,由各部门共同参与。

7. 创建跨职能团队
组建包含不同部门成员的项目组。例如,让产品、设计和技术团队共同开发新功能,促进知识交流。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微新创想转载,不代表微新创想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http://www.idea2003.com/。

最新快讯

2025年09月13日

08:36
科技媒体MacRumors最新消息显示,苹果近期对iPhone 16技术规格页面进行了全面升级,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莫过于多款预装应用图标的全新设计。此次更新为Apple Store、Clips、GarageBand等核心应用量身打造了极具现代感的“液态玻璃”风格图标,通过巧妙运用立体光影效果和透明玻璃质感,使图标在视觉呈现上层次更加分明,细节更加丰富。 值...
08:36
科技界近日传出重要消息,苹果公司正式宣布停止销售自2018年起推出的30W USB-C电源适配器。这款陪伴用户七年的充电神器,曾作为MacBook Air及多款iPad的标配配件,为无数用户提供了便捷的充电体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停产,该适配器目前仍随13英寸MacBook Air基础版和Apple Vision Pro一同附赠,延续了其部分市场功能。 业界...
08:36
彭博社最新消息显示,苹果公司内部高管团队再迎调整,曾主导“Apple Intelligence”版Siri研发的Robby Walker确认将于明年10月底正式离职。这位资深工程师在近期一场内部会议上坦诚表示,尽管AI版Siri项目尚未完全达到预期目标,但整个团队付出的努力值得肯定。他特别强调,苹果始终坚守着远超行业竞争对手的产品质量标准,这也是公司持续追求...
08:04
法拉第未来近日正式宣布了一项重大战略举措——计划将旗下Crypto&C10及相关加密资产业务进行独立拆分,并推动其公开上市。这一关键信息将在即将到来的919发布会上正式对外披露。据悉,此次拆分将构建FFAI与新设加密公司两大独立上市体系,既确保各自独立运作的灵活性,又实现战略协同的深度合作。 公司方面表示,该计划旨在解决股东普遍关切的两大核心问题...
08:04
2025年9月13日,法拉第未来正式宣布一项重大战略调整,计划将旗下Crypto&C10部门以及所有加密相关资产与业务进行分拆,并推动其独立公开上市。这一决策标志着法拉第未来在多元化业务布局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据公司公告显示,作为分拆计划的核心组成部分,C10 Treasury在过去两周内已成功完成两轮总计约700万美元的加密资产配置,这一显著进展不...
08:04
近日,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现身肯塔基州康宁工厂,就外界广泛关注的iPhone Air续航问题给出了权威解答。库克详细解释称,通过取消实体SIM卡槽,将原本用于容纳卡槽的空间转化为电池容量,从而实现了续航能力的显著提升。这一创新设计不仅优化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更彰显了苹果在电池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 在展示环节,库克特别呈现了全新“星宇橙”配色的iPhon...
08:04
科技媒体Appleinsider最新消息,苹果备受期待的睡眠评分功能将于9月15日正式与watchOS 26和iOS 26同步推出。这一创新功能将首次为用户的每晚睡眠提供精准的量化评分,通过科学化的个性化评估系统,帮助用户全面了解自身睡眠质量状况。 睡眠评分的生成机制基于六大核心指标:入睡效率、睡眠时长、深睡占比、浅睡周期、夜间觉醒次数以及睡眠中断频率。...
07:27
最新消息显示,苹果公司即将在下周正式推出tvOS 26系统更新,其中一项备受期待的改进将聚焦于Apple Music Sing功能。此次更新最引人注目的变化在于Apple TV主屏幕将新增一个独立的Sing图标,为音乐爱好者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体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个新图标并非一款独立的应用程序,而是Apple Music应用内Sing功能的专属快捷入口。...
07:27
科技媒体Windows Latest最新报道,微软在Edge浏览器Beta测试版中推出了一项令人瞩目的AI视频实时音频翻译功能。这项创新功能能够将正在播放的视频内容即时翻译成西班牙语、韩语或英语,目前已在YouTube等主流平台得到应用。用户只需简单启动该功能,系统便会自动替换原始音频并生成高质量的翻译音轨,为全球用户带来更加便捷的跨语言观影体验。 值得注意...
07:27
9月12日,苹果中国官网正式公布iPhone 17、iPhone Air、iPhone 17 Pro及iPhone 17 Pro Max的保修期外维修费用更新方案。值得注意的是,iPhone Air与iPhone 16 Pro系列电池更换费用维持969元不变,体现了苹果在基础维修项目上的价格稳定性。为帮助用户降低维修成本,苹果强烈建议购买AppleCare+...
06:52
2025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于9月10日至14日在北京首钢园盛大启幕。本届展会以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为核心专题,全面展示高精尖产业与前沿技术的最新成果,深刻诠释服务贸易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发展趋势。展会通过一系列创新性展示和互动体验,为全球观众呈现了服务贸易领域的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图景。 专家分析指出,当前服务贸易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技术驱动已成为不可...
04:46
近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宣布一项备受瞩目的计划,拟向伦斯勒理工学院提供专项研究资助,旨在重新审视疫苗与自闭症之间长期存在的关联性。尽管这一理论早已被科学界广泛证伪,但卫生与公共服务部长小罗伯特·F·肯尼迪却公开表示对此类研究表示支持,认为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调查。这一决策迅速在科学界引发轩然大波,众多专家学者纷纷表达担忧,认为此举可能误导公众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