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Gemini3逆袭、阿里千问破局 AI巨头同题异解战ToC

全球AI To C市场正经历一场悄然变革。以OpenAI、DeepSeek为代表的AI创业公司,凭借大模型技术突破,在C端应用市场占据领先地位。相比之下,谷歌、阿里巴巴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大厂,虽在C端AI应用上进展缓慢,但近期却凭借AI技术实现了华丽逆袭。

在OpenAI凭借ChatGPT领跑的两年间,谷歌始终陷入”我们也有大模型”的被动局面。直到Gemini3Pro与Nano Banana Pro的横空出世,谷歌Gemini3系列大模型在多模态处理、逻辑推理、Agent能力等三大核心维度,几乎刷遍行业权威榜单,让外界重新正视其技术实力。据外媒报道,OpenAI CEO奥特曼内部备忘录坦言,谷歌的进展已带来”暂时的经济阻力”,这背后是OpenAI研究员早已知晓的事实——Gemini3已超越他们。

回到中国AI市场,阿里巴巴通义千问大模型虽以开源能力占据领导者地位,但在C端应用市场却始终未打开声量。11月17日阿里正式推出千问APP公测版,直接对标ChatGPT。一周后的24日,千问App狂揽千万下载量,上线三天即冲入苹果App Store免费总榜前三,这一数据不仅打破AI应用增长纪录,更颠覆了”先入场者占优”的行业惯性。阿里巴巴这个看似”后发”的玩家,正用千问App完成惊艳的弯道超车。

谷歌Gemini3逆袭、阿里千问破局 AI巨头同题异解战ToC插图1

如今谷歌和阿里这两大巨头,谷歌靠技术突破洗刷了被动跟跑的狼狈,重回正面抗衡;阿里则凭借技术+生态破局,有望彻底拿下重要C端AI应用市场。尽管两者都实现AI逆袭,却走出截然不同路径:谷歌以封闭的Gemini模型坚守信息入口优势,阿里则用开源Qwen模型和庞大商业生态,开辟”会办事”的AI新赛道。这场跨越太平洋的双重翻身战,不仅改写全球AI To C竞争格局,更揭开新命题:当技术与生态深度耦合,AI终局之争早已不是单一维度输赢,而是同题异解下的价值重构。

先磨刀后砍柴 大厂AI全栈能力发力

在AI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真正的玩家从来不是单纯的模型开发者或应用搭建者。就好比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厂射程内的业务中,中小企业很难长久生存。这背后根源在于大厂具备全栈技术能力和生态服务体系。AI时代同样如此。谷歌和阿里都是手握”全栈入场券”的超级玩家,构建了从底层芯片硬件、模型架构到上层应用的垂直整合能力。

谷歌的全栈布局早已成型:以TPU芯片为算力基础,以Gemini大模型为技术核心,最终落地于搜索、YouTube、安卓等超级应用,形成”芯片-模型-应用”完整闭环。这种布局让谷歌能持续强化信息入口垄断地位,每次模型迭代都能直接赋能核心业务。阿里的全栈能力则隐藏在庞大商业帝国之下:底层有芯片提供算力支撑,中间层是Qwen系列大模型,上层串联淘宝、高德地图、支付宝、本地生活等高频应用。这种”芯片-模型-生态”全栈架构,看似与谷歌相似,却在应用层本质不同——谷歌应用核心是”信息获取”,阿里应用核心是”任务执行”。前者巩固现有优势最优解;后者激活生态价值最优路径。

谷歌Gemini3逆袭、阿里千问破局 AI巨头同题异解战ToC插图2

AI面向市场应用时,不是技术方向不同,而是技术必须与自身业务底盘、盈利逻辑、用户需求绑定,才能提供持续性服务。谷歌和阿里最终形成了”信息入口”与”服务闭环”两条不同赛道。这种全栈技术能力构建需要长期积累和巨额投入。阿里巴巴此前就官宣未来3年投入3800亿做AI基础设施建设。如此大手笔投入,对创业公司难以想象。因此,这两家巨头都不会满足于”卖铲人”角色,而是要亲自定义AI时代产品形态。

更为关键的是,面对AI ToC市场热潮,两家巨头都展现了惊人战略耐心。2022年底ChatGPT爆火后,行业掀起AI应用狂欢潮,无数创业公司急于推出产品抢占市场。但谷歌和阿里却选择了”先磨刀,后砍柴”策略。谷歌直到2023年底才正式发布Gemini模型,阿里则从2023年开始持续打磨Qwen模型,直到2025年11月才推出独立千问App。这种”后发而先至”策略背后,是平台级公司对颠覆性技术的敬畏——AI竞争不是短期流量争夺,而是长期技术壁垒和生态构建。以千问App爆发为例,本质是Qwen系列模型两年技术积累的厚积薄发。自2023年全面开源以来,Qwen系列模型完成从基础版到旗舰版快速迭代,完美诠释”先磨刀”战略。谷歌为了让Gemini模型适配多模态场景,投入数千名工程师,经过两年才推出综合模型。两家巨头的共同选择证明:在AI时代,底层模型实力决定上层应用天花板,没有经过市场验证的技术根基,再华丽的应用也只是空中楼阁。

做开源、融生态 如何用AI为内部造血

同样是全栈玩家定位,在”先模型,后产品”相同定位下,阿里和谷歌在生态构建上作出截然不同选择。模型发布策略上,是做坚定开源党,还是走少量开源、核心闭源商业化路线,成为两者入局C端关键分野。

谷歌Gemini3逆袭、阿里千问破局 AI巨头同题异解战ToC插图3

阿里走出独特道路:先用开源打动开发者,通过社区反馈加速技术迭代,最后实现对闭源的追赶甚至反超。作为全球开源策略最激进公司之一,阿里是坚定开源派。2023年开始,阿里先后开源超过300款模型,在全模态、全尺寸基础上,拿出多款SOTA模型,让Qwen系列模型可用性不输闭源模型。今年7月,阿里先后开源超过闭源模型Claude Sonnet4的编程模型Qwen3-Coder、推理能力创开源SOTA纪录的Qwen3-235B-A22B-Thinking-2507。开源两年内,Qwen系列大模型全球下载量超6亿次,成功建立庞大开发者社区。相比之下,谷歌应对AI2.0时代策略,不再愿走开源老路。通过开源Gemma等模型降低开发者迁移成本,同时巩固闭源Gemini系列模型,维系高价值客户群体。虽然今年加大开源力度,但谷歌开源策略与阿里截然不同。

阿里云CTO周靖人给出答案:”不开源反而风险更大,因为开源至少会追上闭源,甚至发展得更好。”在使用反馈迭代中,开发者建议成为反哺Qwen系模型优化资源。最终万亿参数模型Qwen3-Max发布,夯实底层技术支撑。就在11月初,Qwen3-Max-Thinking预览版本在AIME25等数学竞赛测试中刷得满分。模型能力追上闭源模型后,造”入口”变成顺理成章选择。搭载Qwen3-Max的千问App,靠着模型口碑、开源积攒用户基础,实现一周突破千万下载量,速度比DeepSeek、Kimi等AI助手产品更快。

用开源换取用户基础,是阿里第一步棋。作为阿里AI to C超级入口,对比谷歌,千问App还将综合阿里系独有生态优势。谷歌将AI搜索结合到搜索服务中,用AI帮助用户快速得到综合性回答。但AI搜索可能革掉搜索引擎赖以生存的广告业务。因此谷歌态度谨慎缓慢,去年才开始试水在搜索引擎中加入AI回答推荐功能。而把AI放到以电商起家的阿里身上,则成为盘活整体资源新希望。”千问与高德、淘宝、支付宝、闪购等已在联合开发,进展非常快,预计很快有大版本更新。”阿里千问团队透露。对比当下AI助手重”聊天”定位,千问聚焦”能办事”定位,基于用户阿里系应用使用习惯做个性化服务。无论是用App做旅行攻略,实现买机票、选饭店,还是基于淘天产品给出比价服务,都是千问下一阶段可能实现的功能。

通过模型-生态深度绑定,阿里以AI作为起点,逐渐在技术和生态上找到契合自身发展的新路线。从入口到”闭环” AI重写大厂战略

谷歌Gemini3逆袭、阿里千问破局 AI巨头同题异解战ToC插图4

AI助手角色正在全球发生新转变。中美AI双方视角结合各自优势,走出不同路线。美国市场更注重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中国市场更关注技术实用性和用户价值实现。从ChatGPT爆火到千问一周突破千万下载量,AI助手生态已发生改变。目前OpenAI的ChatGPT、谷歌Gemini仍停留在回答场景,只解决基础问答。反观国内市场,AI助手落地已不再是单个产品较量,而是考验企业如何将AI与用户日常生活场景整合,把纸上谈兵问答变成解决用户痛点帮手。

以阿里千问为例,目前版本更像全能助手:AI PPT、深度研究加速办公效率;视频/语音通话降低使用门槛,让不懂AI小白也能像和人对话般提问;AI修图、拍照讲题综合当下最多场景。一个App就能解决用户各项需求。作为”全能助手”,手握流量和场景优势的大厂,如何利用AI跑好商业飞轮,是AI时代必答题。可以预见,千问将作为”神经网络”,串联起阿里集团所有业务,通过AI Agent整合内部生态。其战略意义在于,对内能粘合内部业务,提升效率;对外改善用户体验,提供无缝闭环智能服务。

虽然协同具体更新尚未释出,但阿里现有资源布局不难想象千问可能性。对于购物、点餐、出行等高频场景,千问有望成为串联多个场景桥梁,成为跨应用、跨场景全面AI助手。一方面,作为AI助手,千问通过Agent形态提升阿里系产品使用黏性。比如通过内接AI助手以比价、推荐等形式帮助用户快速挑选商品,提升用户体验和频率。另一方面,千问作为独立App将承担阿里AI C端流量入口。但与其他入口不同,通过深度整合电商、支付、物流等业务生态,千问不仅是AI工具,更是完整生活服务平台。通过自身流量,有望为其他阿里系产品”造血”,共享流量收益。比如购物场景中,千问可直接给出建议并推送商品链接,在应用中完成销售转化。

做电商起家的阿里,这是更擅长的主场。All in AI三年,阿里一切早有迹可循。2023年9月,阿里巴巴集团CEO吴咏铭上任后通过内部信宣告”用户为先、AI驱动”。此后阿里持续推进工作,把AI深入到集团内部,用AI驱动业务发展。过去几年,从淘宝天猫、阿里国际,到高德地图、飞猪旅行,AI已渗透到阿里业务方方面面,在提升业务效率、提高增长速度方面产生实际业务价值。未来,千问作为关键枢纽,与阿里生态全面联动后,将释放更大商业动能。

最新快讯

2025年11月25日

18:53
2024年11月25日,科乐美旗下备受瞩目的恐怖游戏《寂静岭2:重制版》迎来年度最大力度折扣——黑五促销活动正式开启。在Steam国区,标准版售价直降至196元,豪华版也大幅优惠至224元,双双刷新了游戏发售以来的新史低价。这款于2024年10月8日震撼发售的重制力作,原价高达392元起,如今价格优惠力度惊人,让众多玩家有机会以极低成本体验顶级恐怖游戏。 与...
18:53
Stagwell正式宣布其全新亚太区总部落户新加坡Solaris@One-north园区,这一重要战略举措标志着公司在区域发展布局上的新里程碑。Solaris@One-north园区作为亚洲领先的创新生态系统之一,已荣获全球权威的GreenMark白金级认证,充分体现了园区在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卓越成就。Stagwell亚太区总部预计将于2026年第一...
18:53
2025年11月25日,CSTS Enterprises正式宣布成功完成对拥有77年辉煌历史的“全旅达国际旅游有限公司”的战略整合。这一重大举措不仅标志着CSTS在旅游领域的版图扩张,更开启了企业旅游管理方案服务升级的新篇章。全旅达国际旅游有限公司,前身为太古国际旅游有限公司,作为本地旅游业的先驱者,其深厚的行业积淀与卓越的市场声誉将为CSTS注入强劲动力。...
18:53
2025年,中国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东风汽车将迎来智能化的新里程碑,正式启用两款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标志着其在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领域的战略布局迈入全新阶段。这两款机器人代表了东风汽车在先进科技领域的最新突破,不仅展现了其强大的研发实力,更预示着未来智能汽车与智能工厂的无限可能。 其中,名为“小东”的智能机器人将成为东风汽车4S店里的新宠。它搭载了先进的T50...
18:53
2025年11月25日,戈尔公司正式宣布其位于国际大都市上海的电池实验室正式落成启用。这一重要举措标志着戈尔在全球新能源研发版图上迈出了关键一步,该实验室不仅将成为其全球研发网络的核心节点,更将专注于先进电池材料的创新研发工作。 作为戈尔全球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上海电池实验室的启用充分体现了公司对新能源领域技术革新的坚定承诺。通过整合全球顶尖科研资源与本...
18:53
2025年11月25日,国际知名投资银行花旗集团发布最新研报,对服装零售巨头Gap的目标股价进行上调,从之前的23美元提升至25美元,同时维持“中性”的投资评级。这一调整基于花旗对Gap近期经营状况及市场前景的全面重新评估,彰显了其对企业战略转型成效的认可。 尽管当前零售行业整体仍面临复杂的市场环境与竞争压力,花旗分析师通过深入调研发现,Gap通过实施一系列...
18:53
诺华于11月25日正式宣布了一项重要的生产运营调整计划,旨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自动化水平,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制药领域的领先地位。根据公司公告,诺华计划在2027年底前全面停止位于瑞士Stein工厂的固体制剂生产以及无菌药物包装业务。这一战略举措的核心目标在于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更智能化的生产流程,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药物产品。 此次调整预计将...
18:53
2025年11月25日,琏升科技(300051.SZ)正式发布重要公告,宣布公司业务战略迎来重大调整。据悉,琏升科技已于2024年12月圆满完成对厦门三五互联信息有限公司100%股权的出售交易,由此正式退出信息技术服务领域。作为国内领先的科技企业,此次战略转型标志着琏升科技将聚焦核心业务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市场竞争力。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规定,鉴于公...
18:52
宝尊电商近日正式发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的未经审核财务报告,数据显示公司在报告期内展现出稳健的增长态势。整体净营收达到2156.2百万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实现了4.8%的稳步增长,彰显出公司业务发展的强劲动力。 在盈利能力方面,报告期内经营亏损已显著收窄至25.6百万元,较去年同期的114.5百万元实现了大幅改善。从非公认会计准则来看,经营亏损进一步降至10...
18:52
2025年11月24日,德国威卡集团在上海松江区隆重举行柯普乐研发制造新基地启用仪式,标志着这家全球领先的测量技术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再迈新台阶。作为威卡集团在中国的重要投资项目,柯普乐新基地专注于压力、温度、物位、流量及力测量等核心领域,将凭借先进的研发设施和智能制造平台,为中国乃至全球工业客户提供更精准、更可靠的测量解决方案。 新基地的落成不仅体现了...
18:52
2025年11月25日,华泰证券发布深度研报,揭示了谷歌正在构建一个令人瞩目的全栈式AI生态系统。这一生态体系涵盖了从芯片层面的TPU v7p,到模型层面的Gemini 3.0,再到应用层面的搜索与自动驾驶技术Waymo,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技术闭环。与依赖英伟达算力及微软云设施的OpenAI不同,谷歌通过自给自足的技术布局,不仅有效降低了推理成本,还显著提升了...
18:52
2025年11月25日,华友钴业子公司成都巴莫科技与行业领军企业亿纬锂能正式签署《产品供应框架协议》,标志着双方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的深度合作迈入新阶段。根据协议约定,成都巴莫匈牙利工厂将在2026年至2035年期间,向亿纬锂能匈牙利工厂稳定供应约12.78万吨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其中2027年至2031年的年供货量将高达12.65万吨。这一长期合作计划精准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