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里AI to C的落地步伐明显加快,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仅在过去10天内,千问AI助手完成改版公测,下载量迅速突破千万大关,并开始与阿里生态硬件终端实现深度联动。夸克眼镜首发S1、G1两个系列,共推出六款单品,全部搭载最新一代千问AI助手。AI眼镜作为大模型技术兴起后最具交互体感冲击力的硬件终端,早已在国内掀起百镜大战的热潮。Meta、阿里等互联网巨头纷纷亲自下场布局硬件终端领域,市场反馈积极。根据Wellsenn XR的数据,2023年全球AI眼镜销量为24万副,2024年激增至152万副,同比增长高达533%。IDC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达到406.5万台,同比增长64.2%。虽然这个数字与智能手机相比仍有差距,但在大模型能力泛化的当下,AI眼镜正承载并开启全新的人机交互方式,其可能性和深远意义已引起业界广泛关注。
一个重要时间窗口
夸克AI眼镜的首次亮相是在今年7月26日举办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阿里正式对外发布了这款自研AI眼镜。三个月后,夸克智能眼镜在天猫开启预售,期间连续位列天猫智能眼镜品牌、智能眼镜店铺、XR品类销量三甲。在此之前,国内AI眼镜市场主要由初创公司主导,产品形态多追随Meta的脚步,智能水平则依赖开源模型。尽管如此,凭借新奇的体验和全新的交互方式,AI眼镜已经成功经受住市场的培育。用户广泛接受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影像系统功能,这也是Meta第二代AI眼镜迅速普及、开启这波浪潮的关键支点。
2023年9月,Meta与Ray-Ban联合推出的第二代智能眼镜成为行业重要分水岭。该产品采用眼镜+耳机+摄像头+云端AI的产品设计理念,兼顾影像交互与智能服务,已成为当前行业主流形态,也是推动AI眼镜从概念走向日常穿戴的关键转折点。Meta二代AI眼镜发布后,猎豹CEO傅盛曾分享其亲身体验:跑步过程中可解放双手实时拍摄,非常便捷。当然,这款产品仍存在不少待改进之处,改善空间较大。何同学在体验后指出,Meta眼镜重心偏前,加之亚洲人鼻梁普遍较低,导致负压感明显。AI眼镜需集成处理芯片、摄像头模组、电池及散热系统等核心部件,致使整机重量普遍超过传统眼镜20克的标准。尽可能轻量化,已成为国内玩家极力追求的硬指标。

AI眼镜还存在续航问题。Ray-Ban Meta二代单次充电续航为4小时,今年9月发布的新品Ray-Ban Meta Gen2将电池续航提升至8小时,搭配充电盒总续航达56小时。何同学在日常创作视频时发现,Meta Ray-Ban最多仅能录制20分钟视频,另一个槽点是在乘坐交通工具时容易引起眩晕。经过Meta Ray-Ban开启这波浪潮后的两年间,用户对AI眼镜有了更多认识和接触,在一些场景获得了全新体验,同时也为上下游产业培育和发展提供了空间,包括解决现有问题的时间窗口。
后来者的新机会
硬件迭代速度不亚于软件,起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市场接受度和认可度。夸克正式发布的两款产品,在换电、拍摄和显示等方向均刷新了行业新参数。影像作为AI眼镜的重要功能,夸克首创Super Raw暗光增强技术,首次将手机级影像技术应用于智能眼镜,配合双重防抖系统,即便在暗光环境下拍摄也能保持画质稳定。再比如,夸克双光机双目显示技术,亮度可达4000nits,在国内首次实现远近可调显示,确保户外环境下显示清晰可见。此外,为保证穿戴舒适度,对硬件尺寸进行了极致设计。7.5毫米的镜腿是目前全球同类产品中最窄的;镜框厚度仅为3.3毫米,比行业主流产品还要薄25%,真正实现全天候佩戴。
作为AI时代的首款硬件终端,智能水平同样至关重要。千问被朱啸虎称作”最聪明的国产AI”,是中国市场真正需要的AI产品,其背后的Qwen模型已成为海内外最被广泛使用的开源模型。正如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吴嘉在夸克新品发布现场分享,大模型已进入新阶段,AI助手的竞争核心在于智力水平和办事能力。夸克AI眼镜让千问更充分地连接物理世界,千问将继续向更多智能终端延展。何同学在使用夸克AI眼镜后的体感是,相比Meta佩戴更稳定。虽然二者重量相近,但夸克的重心位于后方,不易压迫鼻梁。没有续航焦虑,眼镜盒、充电仓、线充三种充电方式齐备,尤其”可换电”设计——右侧镜腿可像AirPods一样拔下更换备用镜腿。具体使用时,拍摄体验更可靠,提词器速度与人类语速更匹配,如同唱卡拉OK般自然流畅。这或许正是吴嘉所言,未来AI创作将更多基于AI眼镜,尤其第一视角拍摄,相比手机和运动相机,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大发挥空间。
对普通用户而言,在大模型加持下,AI眼镜将带来全新交互方式,无形中改变生活方式。支付、识价、问周边、音乐、播客、出行提醒等功能均可借助AI眼镜完成。这是阿里生态的独特优势,也是解决AI眼镜此前被认为缺乏实际应用价值的症结。高德地图为夸克眼镜深度定制近眼导航系统和打车信息显示,可搜索周边餐厅、收藏位置;接入支付宝后,眼镜”看一下”即可完成支付;联合淘宝则实现商品搜索比价。网易云音乐、QQ音乐、航班管家等第三方产品也接入夸克服务体系。AI眼镜的应用场景将从沉浸式体验向生产力辅助、创意创作、日常娱乐及高频信息通知等多元化方向延伸,呈现与用户日常生活深度融合的趋势。

AI终端入口之战
AI眼镜可能是大模型兴起后交互体感冲击力最强的硬件终端。在手机使用受限的场景,这也是用户愿意买单的重要原因。但目前阶段,AI眼镜仍需与手机联动,承担辅助角色。显然,阿里及其他互联网巨头不会止步于此,正努力摆脱眼镜附属地位,成为真正的AI硬件入口。就在夸克新品发布当天,有媒体报道Google已于去年年底启动两个AI眼镜项目,目前两项目已进入POC(小批量试产)阶段,正在密集推进选型、ID设计。今年5月I/O大会上,Google曾宣布与中国AR眼镜品牌Xreal合作开发AR眼镜Project Aura。据悉,这两个新AI眼镜项目与Project Aura无关,是平行项目。实际上Google Glass是最早的探索者,让人们对科技增强现实有了切实感受和全新想象。如今拥有Gemini AI模型的Google重新杀回眼镜赛道,被视为Google Glass的复兴之作。
苹果也是业界频繁传出的巨头之一。此前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称,苹果正优先开发能与Meta竞争的AI眼镜,首款产品可能不配备显示屏,设计为与iPhone配合使用。苹果计划在2025年进行产品预览,2027年正式发布,原定2028年推出的带屏版本现已加速进度。当然,AI眼镜领域行动最早、版本最多、出货量和市场份额最大的玩家仍是Meta。今年9月Meta Connect 2025大会上,除升级Ray-Ban Meta Gen2、推出面向运动人群的Oakley Meta Vanguard外,Meta还发布了首款搭载显示屏的Meta Ray-Ban Display,成为2025年市场焦点。这款产品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右镜片内侧集成了彩色显示屏,可显示文字信息、导航指示、实时翻译和AI助理对话等内容。同时配备配套神经腕带,支持用户通过手势与抬头显示界面进行自然交互。受限于显示技术成熟度,带屏显的AI眼镜并非当前主流形态,行业对其销量预期并不乐观,但这是Meta实现”Orion”AR原型机落地的关键铺垫,因此备受外界关注。
这些动作将加剧对AI终端的想象和争夺,推动产品形态从硬件功能堆砌向场景生态整合转型。阿里对AI眼镜的理解是,从手机端、PC端向”随身端”延伸的重要入口,因此眼镜也是”随身个人超级助理”,将成为下一代人机交互的”感官中枢”。当眼镜真正成为全天候智能穿戴设备,成为主流意义上的AI随身入口时,这或许正是吴永铭所言,AI最大的想象力不在手机屏幕,而是接管数字世界,改变物理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