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农夫山泉旗下曾风靡一时的功能饮料“红色尖叫”在二手交易平台上掀起了一股抢购热潮,其价格被部分商家炒至上百元,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二手平台数据显示,标注“临期”“绝版”等字样的“红色尖叫”商品页面数量激增,不少卖家以“收藏级”“限量供应”为噱头吸引消费者。有卖家透露,自去年8月限量复售以来,由于抢购难度大,大量消费者选择溢价购买,如今手中存货的卖家纷纷在二手平台挂出高价。其中一位卖家坦言,曾有饮料公司愿意出1000元收购其手中的10瓶红色尖叫,但他最终选择保留。
针对这一现象,农夫山泉客服回应称,红色包装尖叫饮料因配方调整已正式停产,公司已向相关部门反馈核实二手市场的高价行为。公开资料显示,“红色尖叫”于2004年上市,其独特的人参提取物口感曾深受消费者喜爱。此次停产消息一出,立即引发了部分消费者的囤货行为,导致二手平台交易量大幅攀升。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商家甚至挂出8900元一箱(15瓶)的天价,较原价5-6元一瓶的溢价超过9倍。
然而,营养学专家提醒消费者,饮料临近保质期时,其营养成分可能会流失,建议理性看待“绝版”概念,避免为非必需品支付过高溢价。同时,法律人士指出,若商品存在过期销售或虚假宣传行为,消费者可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维权。目前,农夫山泉尚未公布“红色尖叫”是否会复产,但表示将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策略。
此次事件不仅暴露出二手市场临期食品交易的价格乱象,也引发了公众对于临期食品交易市场监管盲区的关注。相关部门或因此加强针对性规范,以确保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值得注意的是,临期食品交易在法律上存在灰色地带,既不属于过期食品,又不同于全新商品,亟需建立更完善的监管机制。此次“红色尖叫”事件或将成为临期食品交易监管的契机,推动相关法规的完善和市场监管的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