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补贴大战:一场全民狂欢的消费盛宴
有业内人士调侃,这场外卖补贴大战堪称”每个人宣称自己赢了的战争”。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这场价格战无疑是一场狂欢盛宴,他们乐见平台间激烈竞争,期待获得更多优惠。早在战事升级前,就有网友提醒:”兄弟们注意了,今天最好饿一天,星期六据说是前无古人的三方外卖大战。”
尽管补贴主战场仍在餐饮品类,但阿里、美团、京东等巨头的目标远不止于此。它们真正的野心在于打造覆盖更多品类的即时零售生态。相较于传统电商,即时零售最大的优势在于小时级甚至分钟级的”快”配送体验。然而,用户真的需要这种极致的速度吗?
从汪苏泷、杨幂到沈梦辰,淘宝闪购的代言人营销攻势铺天盖地。从首页开屏到户外广告,”3亿人都在用淘宝点外卖”的标语无处不在。美团则凭借0元券、0.1元秒杀等手段持续发力。京东也不甘示弱,百亿补贴优惠券和超级外卖日活动从未间断,甚至推出16.18元一口价小龙虾的补贴活动。自今年2月入局以来,平台间的竞争白热化程度持续升级。
补贴大战的核心在于”省”——让用户明明白白地感受到”更省”。消费者对此乐不疲烦,各平台订单数据印证了这一点。网友戏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鸡蛋要领”,”00后唯一赶上的时代红利是外卖大战”。有人囤满未来三天的口粮,有人把全家零食都安排得明明白白,奶茶咖啡到百货零食,薅羊毛薅到手软。
然而,这场狂欢并非人人共享。有人喜滋滋分享薅羊毛攻略,有人却APP上找不到补贴踪影。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有网友质疑平台会员、手机型号等因素影响优惠券获取,还有人抱怨抽了两个月免单卡从未中过。一位网友”发疯”质问平台:”你再孤立我试一试呢?券呢?我甚至连页面都没有!”
这场补贴大战让不少人实现奶茶自由、咖啡自由,但也引发隐忧。商家减价减量现象普遍,奶茶掺水、烤鸭齁咸的吐槽不绝于耳。有网友直言:”商家是聪明的,减价也减量。优惠券没了,还能恢复以前的量吗?”消费者在狂欢中逐渐透支消费需求,有人囤满冰箱却面临消化难题,有人因贪小便宜吃大亏。
即时零售市场看似风起云涌,实则只是外卖业态的放大版。深圳打工人张伯恩在即时零售平台下单手机,只因”更便宜”,配送速度并非考虑因素。对他而言,手机并非急需品,等待几天与立即到货无区别。他近期还用平台购买空调遥控器电池、纸巾等急需品,但对普通商品更倾向于等待便宜价格。
用户的需求并非一味追求”快”。高频”快”需求集中在餐饮、急需品等领域,而愿意为”快”额外付费的商品通常具有高时效性或处于特殊场景。平台需要通过数据洞察,精准识别并满足这些愿意付费的”快”场景,而非盲目追求全网全品类的”极速”。
不可否认,外卖补贴大战及延伸的即时零售大战,通过补贴、便捷体验和市场教育激活了用户即时消费需求。但当补贴退潮,平台需要思考:如何为用户创造长期价值?这场全民狂欢的消费盛宴,最终能否演变为可持续的健康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