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北京金融监管局正式向辖区金融机构发布《关于规范助贷业务管理的征求意见稿》,标志着监管在助贷领域迈出关键性举措。这份文件首次明确禁止金融机构以”会员权益””增值权益”等名义变相抬高综合融资成本,为市场划定了清晰的合规红线。作为对4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助贷业务监管新规》的细化落实,该征求意见稿具有开创性意义,成为首个由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出台的具体实施细则。
新规对线下助贷合作模式作出严格约束,明确禁止强制搭售金融产品、变相收取额外费用等违规行为。业内专家指出,此次征求意见稿的监管要求显著高于此前标准,尤其在合规整改方面将带来更大挑战。特别是”24%+权益”的混合收费模式,因涉嫌突破利率上限而面临严峻合规考验。值得注意的是,该模式此前已被部分助贷机构作为规避监管的手段,但由于引发大量客户投诉,监管层已发出强烈警示信号,预示着全面收紧政策箭在弦上。
随着10月新规正式落地的时间节点日益临近,助贷机构正进入加速整改的关键阶段。为应对合规压力,行业开始积极探索创新模式,如”24%+公证服务””24%+保险保障”等替代方案。然而,这些新模式仍面临诸多现实挑战:一方面需要应对客户投诉风险,另一方面又要平衡成本控制与盈利能力。业内普遍预计,未来助贷市场将呈现更加规范化的竞争格局,合规经营将成为机构生存发展的核心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