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证券时报记者深入走访北京、天津、江苏等地的十余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发现行业正经历微妙变化。多数企业透露,部分车企已开始尝试调整付款账期,但实际操作中这一变化仍显缓慢且不均衡。这一现象引发业内人士广泛关注,专家指出,车企要真正兑现账期承诺,仍需克服多重现实障碍。
在当前汽车产业链承压的背景下,上下游企业资金周转压力日益凸显。零部件供应商普遍反映,虽然部分车企口头承诺延长账期,但实际执行力度参差不齐,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周转效率低下。业内人士分析,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车企与供应商之间缺乏有效的信用约束机制,账期调整往往流于形式。
为破解这一困局,业内专家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方案。首先,建议建立更透明、细化的制度框架,明确车企账期管理的硬性标准,通过行业监管和第三方评估确保承诺落地。其次,可引入动态监测机制,对车企的付款行为进行实时跟踪,对违规行为实施惩戒。此外,专家还强调,应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通过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共同缓解资金链紧张问题。
治理行业“内卷式”竞争,关键在于重塑健康的供应链生态。专家呼吁车企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将账期承诺转化为实际行动,避免因短期成本竞争损害整个产业链的稳定。只有形成良性循环,汽车产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