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研发的”隼鸟2号”探测器成功采集了近地小行星”龙宫”的岩石样本,通过精密分析揭示了一个颠覆传统认知的重大发现:这颗小行星的母体在形成约10亿年后,内部仍存在活跃的液态水活动。这一突破性成果不仅刷新了我们对太阳系早期演化历史的认知,更可能彻底改写地球水源起源的学术理论。
科研团队在实验室对采集到的岩石样本进行了系统研究,重点分析了其中镥和铪的同位素组成。令人震惊的是,这些同位素记录显示,龙宫母体内部的水活动持续时间远超此前科学界的普遍认知,延长了数十亿年。这一发现犹如打开了一扇通往太阳系远古时代的大门,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个充满液态水的活跃小行星世界。
科学家推测,这种异常的水活动现象源于一次剧烈的撞击事件。当时的高能冲击导致龙宫母体深处的冰层被瞬间融化,形成了类似地下水系统的液态水流动环境。这种独特的地质特征使得富碳小行星能够携带并储存更多的水分,成为名副其实的”水库”。研究进一步指出,这类富水小行星在太阳系早期可能扮演了”播种者”的角色,将宝贵的水分输送到更宜居的行星轨道,为地球早期海洋的形成提供了关键物质支持。
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成果已正式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上。该发现不仅拓展了我们对近地小行星水资源的认知边界,更对理解太阳系行星形成过程和地球生命起源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随着未来更多探测任务的开展,科学家有望揭开更多关于太阳系早期水循环的神秘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