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4日,一项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地球物理研究快报》的突破性研究,对火星南极冰盖下存在液态水的长期假说提出了有力挑战。此前,欧洲空间局的“火星快车号”探测器通过其MARSIS雷达系统,在火星南极冰盖下方发现了一处直径达19公里的异常强反射信号,这一发现曾引发科学界关于地下存在液态湖泊的广泛猜测。
为验证这一令人激动的探测结果,研究人员决定联合美国宇航局的“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并特别启用了其搭载的SHARAD雷达系统。面对探测深度有限的技术难题,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实施了一种“超大角度滚动”机动策略,显著增强了雷达穿透冰盖的探测能力。经过对91次飞越火星南极的数据进行严谨分析,SHARAD雷达系统传回的结果却令人意外——仅检测到微弱的底部回波信号,其特征与平滑的固态界面高度吻合,并未发现任何支持液态水存在的直接证据。
这一发现促使科学家们重新审视此前“火星快车号”的探测结果。目前主流观点认为,MARSIS雷达检测到的强反射信号可能并非来自液态水体,而是由火星南极特有的干燥地质结构引起,例如富含盐分的冰层、黏土矿物沉积层,甚至是覆盖在冰盖下方的干冰(二氧化碳冰)层。这些干燥物质在雷达波作用下产生的反射强度,可能被误判为液态水的存在信号。
尽管两种雷达系统在探测结果上存在显著差异,但这一对比研究为火星水文地质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新视角。科学家们表示,目前仍在深入分析两种雷达探测结果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包括不同雷达系统的频率特性、冰盖下方介质的复杂结构等因素。这一研究不仅深化了我们对火星地下环境的认识,也为未来更精确的火星资源勘探和生命探测任务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