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的“平安智贷模式”合作名单,为外界揭示了其零售业务转型的核心逻辑。数据显示,2024年平安银行个人消费贷余额较2023年的约5400亿元下降至4746.63亿元,零售业务营收更是同比下降25.9%。这一系列调整背后,是平安银行对传统信贷模式的深刻反思与创新实践。
在业务结构上,平安银行通过剥离部分消费信贷业务,实现了风险与收益的重新平衡。与此同时,其控股的平安消费金融公司表现亮眼,营收达45.19亿元,净利润10.2亿元,总资产规模突破540亿元,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这一分化格局背后,是平安银行对金融科技与生态合作的战略布局。
平安智贷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其构建的助贷生态体系。通过智贷平台与蚂蚁智信、抖音支付等头部机构合作,平安银行能够将高风险用户精准导流至第三方机构,从而有效控制信贷风险。而母行则专注于服务优质客群,提供更具附加值的产品与服务,实现差异化竞争。这种合作模式不仅优化了风险收益结构,也为平安银行开辟了新的业务增长点。
然而,这一创新模式也面临着合规性挑战。在当前强监管环境下,如何确保数据安全、用户隐私保护以及业务透明度,成为平安智贷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未来,平安银行需要在技术创新与合规经营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才能真正实现零售业务的长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