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气与高科技,注定水火不容?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红餐网(ID:hongcan18),作者:曾宪天,微想智云经授权发布。

机器人餐厅历经十年发展,却有着大量无疾而终的商业故事。无论是谨慎探索的中小品牌,还是不差钱的巨头大厂,为何都没能成功?最近,有业内人士向红餐网爆料称,某巨头轰轰烈烈搞了几年的机器人餐厅项目,已经到了业务停滞、团队解散的阶段。这个失败案例其实有着共性意义。

机器人餐厅的十年沉浮

机器人餐厅的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2016年时,曾经的“网红”湖南米粉品牌人人湘,就在北京开过一家无人化的机器人餐厅,当时这家店在餐饮消费和互联网科技领域都引起了轰动。然而仅仅过了两年,人人湘就关闭了无人餐厅,并宣告前期投入的100多万全部打水漂。

巨头机器人餐厅项目惨败:十年探索为何全折戟插图

这么多年来,不只是中小品牌折戟,就连不差钱、不差资源的巨头大厂,也没能讲好机器人餐厅这个故事。巨头下场,也没做成

2018年时,执掌碧桂园的杨国强曾公开表示,5年内碧桂园要在机器人领域投入至少800亿元,引发外界关注。2019年5月,碧桂园成立了负责餐饮机器人的千玺机器人集团,不仅覆盖餐饮机器人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还尝试打造自营的机器人餐厅,企图通过合营、加盟等方式构建连锁化品牌发展生态。

2020年1月,千玺机器人集团打造的FOODOM天降美食王国机器人餐厅首家旗舰店在广州珠江新城开业。随后的2020年6月,FOODOM天降美食王国机器人餐厅,在碧桂园博智林公司总部所在地顺德开出了第二家店。公开信息显示,FOODOM天降美食王国是业态完整的机器人餐厅综合体,面积约2000平米,点餐、出餐、送餐均由机器人设备完成,餐厅内有炒锅机器人、煲仔饭机器人、粉面机器人等20余种餐饮机器人设备,可提供近200种各式菜品,最快20秒出餐。

然而,站在2023年回望,这一目标终成空谈。FOODOM天降美食王国机器人餐厅高调开出的广州珠江新城店早已歇业退场,位于顺德碧桂园博智林公司总部的门店似乎也处于“半隐退”的状态中。目前,在大众点评上搜索该餐厅仅出现一个结果,也就是博智林机器人总部店,评分为3.9分。红餐网翻看数百条用户点评发现,该餐厅存在缺少服务、点餐后无反应、机器人故障、出餐慢、菜品味道差等槽点。

值得一提的是,在最近几次财报季中,碧桂园方面几乎没再提及过餐饮机器人、机器人餐厅等相关信息,转而聚焦于其建筑机器人方面的进展披露。

巨头机器人餐厅项目惨败:十年探索为何全折戟插图1

阿里旗下的盒马鲜生,很早以前也已涉足机器人餐厅市场。2018年2月,盒马Robot.HE机器人餐厅落地上海,顾客选座/落座后使用手机扫码点餐付款,智能机器人制作餐品,智能送餐车送餐,全程不超过30分钟。目前,该店在大众点评上的评分同样只有3.9分,存在菜品、餐具不干净,环境卫生不好,上菜太慢,菜品味道一般等问题。

从数百条用户反馈的评论可以看出,大部分用户被机器人餐厅的噱头所吸引,在体验前就有了较高的期望值,然而在实际体验过程中却出现了不愉快的经历,导致产生较大的落差感。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8年时盒马就对外宣称,机器人餐厅开业4个月便已营收平衡,但直到2023年4月,其才在上海开出第二家机器人餐厅。这或许也从侧面说明,目前机器人餐厅的模式还不适合大面积复制落子。

京东的尝试与失败

有着类似经历的还有京东。2018年“双11”前,京东首家机器人餐厅“京东X未来餐厅”在天津开业,从点餐、配菜、炒菜、传菜到用餐、结算,智能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后台贯穿餐厅运营全过程。消费者点餐后,后台将炒菜任务分配给烹饪机器人,机器人依据菜谱进行菜品的烹制,最后再由采用自动驾驶和高精地图技术的传菜机器人将烹制好的菜品送到餐桌前,尽可能实现了无人化模式。

彼时担任京东集团副总裁、X事业部总裁肖军称,京东X未来餐厅打造的智能餐厅解决方案将面向更多城市,进一步拓展无界零售应用场景和线上线下融合版图,未来将持续在全国落地。

巨头机器人餐厅项目惨败:十年探索为何全折戟插图2

然而如今再查看这家门店,已“查无此店”,彼时宣布扩张计划的京东副总裁肖军也早已于2021年11月从京东离职。目前在大众点评中能查询到的京东未来餐厅信息,仅剩其沈阳门店。

机器人餐厅,为何水土不服?

不差钱的巨头们亲自下场布局数年,这件事也没能做成。在风口期涌入的中小餐饮企业,更是折戟无数。为什么机器人餐厅始终无法走出合适的发展路子?

早在2018年时,人人湘联合创始人严兴会就曾进行过复盘,并坦言互联网科技的未来感风格并不太适合餐饮体验,餐饮门店更需要烟火气。“不可以牺牲顾客体验去做技术。”严兴会认为,餐饮行业的成本重构,还远未到能完全用机械化来替代人力成本的时候。

今年4月,客如云COO兰彦晖在在红餐网推出的系列化直播栏目《红咖说》中 曾表示,目前国内大概有1000万餐饮企业,整体的连锁化、数字化率可能仅在20%左右。在餐饮数字化率并不高的当下,想要跳过管理系统、结算系统、点餐系统、供应链系统等多个方面的数字化打磨升级,直接一步登天进入“全自动”的机器人餐厅阶段,显然是不现实的。

巨头机器人餐厅项目惨败:十年探索为何全折戟插图3

此外,机器人餐厅代表的无人模式理论上可以减少人力成本,提高餐品制作、门店运营等方面的效率,但在实际落地中,这一模式又往往会带来新的问题。无论是机器人餐厅还是未来智能餐厅,势必需要突出经营自动化的能力,而这样会增加很多运营成本,动辄数万元的迎宾机器人、送餐机器人、炒菜机器人等等,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引入。骤增的成本支出,也拉高了机器人餐厅的建设门槛。

不仅如此,当下的机器人交互技术和手段,还难以满足消费者的对话需求,无法确保消费者的用餐体验。机器人餐厅普遍评分不高,用户吐槽较多的情况也印证了这一点。

而对于互联网大厂,以及试图跨界科技的巨头而言,打造机器人餐厅的意义或许更多是展示其技术能力和落地场景的可能性,为后续的推广打个样。大厂们寻求的更多是以辅助、赋能的轻资产模式来运作,出售手中的技术能力,使其产生营收价值。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大厂们总是不亲自下场,用自营的重资产模式来连锁化、规模化打造机器人餐厅了。

用一个比喻能更好理解这种纯自动、无人化,满满科技感的机器人餐厅的发展境况,它就像汽车工业里的概念车一样,是大厂们“秀肌肉”的媒介之一,短期内无法也不会量产。

酒店领域的无人模式困境

巨头机器人餐厅项目惨败:十年探索为何全折戟插图4

事实上,不仅仅是餐饮行业,完全依赖技术和机器人设备的无人模式在不少应用场景中都出现了问题。来看看酒店领域。

阿里在2018年12月高调开业了一家名为“菲住布渴”的无人酒店,从大堂、电梯、房间,再到餐厅、健身房等酒店空间,都整合了人脸识别、语音控制、智能机器人等黑科技,住客从入住到离店全程可实现无人化服务。

“晚上点了机器人送餐,结果是酒店员工送来的,说是机器人送餐经常卡顿,暂时在升级中。”有入住过的用户在大众点评上写下了上述吐槽评论。在其他用户相关的负面评价中,还存在着诸如缺乏人情味,冷冷清清,房间用品存在瑕疵难以找人处理等吐槽。

有知情人士向红餐网表示,其实“菲住布渴”无人酒店是飞猪旗下的业务,曾经希望通过这个酒店样本,将阿里的无人酒店解决方案出售给更多的酒店集团,从而引领行业的智能化发展。但落地至今近5年,飞猪的核心管理层屡次更替,“菲住布渴”酒店逐渐沦为无人问津的边缘业务,阿里、飞猪都鲜少再提及这个曾经的发展构想和野心。

从业界主流酒店集团并未出现大规模跟进类似无人酒店业态的举措来看,“菲住布渴”所代表的酒店智能化解决方案,也并未得到行业的认可,普及更是无从谈起。

巨头机器人餐厅项目惨败:十年探索为何全折戟插图5

餐饮+机器人,正在走出新路子

回看餐饮行业,这终归是一门讲究体验、产品和服务的生意。在餐厅中只能对着冷冰冰的机器人,人们更多还是会表现得无所适从,再智能化的设备、模式,似乎都与当下的用户需求格格不入。“未来餐厅,让我感觉好孤独。”大众点评用户@虾仁儿在体验机器人餐厅时,面对拟人造型的机器人厨师和智能传送带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而这,其实也是大部分消费者对机器人餐厅最直观的感受。

可以看到的是,后来也有不少餐饮智能化企业转而采取了相对“折中”的方式,不再追求完全替代人力的“无人化”,而是转向研发一些帮助餐饮门店提质增效的智能机器人设备或是解决方案。

比如碧桂园旗下的千玺机器人集团,在2019年成立了广东智源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同步布局不同品类的智能化机器人设备,其相关解决方案及硬件设备还应用在了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的智慧餐厅中。

2021年7月,原美团核心高管郭庆创立了橡鹭科技,聚焦“机器人+ Food”赛道,深耕布局炒菜机器人产品,通过机器人全自动化策略提升餐饮门店后厨效率,同时又兼顾菜品的烟火气问题,从后厨板块帮助餐饮品牌强化快速连锁、规模化复制的可能性。

巨头机器人餐厅项目惨败:十年探索为何全折戟插图6

再比如商用服务机器人企业普渡科技,通过算法升级与机器人视觉融合导航技术的迭代,打造出了能够在室内外作业的送餐机器人产品,为餐饮商家、门店提升运营效率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眼下,智能机器人设备在麦当劳、海底捞等诸多连锁品牌的门店中已然能够看到。各式各样的机器人设备或是以门店功能性机器人的方式落地,或是以无人便民早餐车等方式呈现,更高效地满足了消费者在不同场景下的餐饮需求,提升餐饮商家的服务效率,增加消费触点。

在餐饮门店的后厨里,机器人的用处也越来越大。连锁品牌“霸碗盖码饭”,在四年时间里投入两千多万元资金,成功自研盖码饭机器人,并将其应用到了门店的后厨里。霸碗的厨房工作人员只需要负责菜品的清洗处理,将食材和事先研制的调料瓶准备好后,机器人就会以极快的速度完成放油、投料、爆炒、出锅、清洗等所有程序,极大提升了餐品的标准化品质与出餐效率。如今,凭借着智能化的优势,霸碗盖码饭也在全国开出了上百家门店。

可以看到,“餐饮+机器人”在经历多年曲折后,逐渐走出了一条更为合适的路子。

烟火气、人情味与科技赋能

本不应是“你死我活”的对立关系,或许不远的将来,行业中能真正出现兼具科技效率与用户体验的机器人餐厅大模型,而不是过去那般“有名无实”的概念型门店。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微想智云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微想智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http://gpt.idea2003.com/。

最新快讯

2025年11月21日

00:40
2025年11月20日,贝特瑞正式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全面展示了其在固态电池材料领域的最新研发成果与战略布局。作为行业领军企业,贝特瑞在固态电池材料研发方面已取得显著突破,其技术布局覆盖了氧化物、聚合物和硫化物三大固体电解质体系。其中,氧化物与聚合物电解质技术已成功实现小批量生产,并已应用于半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中,标志着公司在该领域的技术成熟度已达到...
00:40
2025年11月21日,Epic游戏商城重磅推出本周限免活动,为玩家带来一场不容错过的游戏盛宴。本次活动的焦点是一款备受期待的回合制Roguelike卡牌游戏——《Zoeti》。在这款游戏中,玩家将沉浸在一个充满挑战与策略的世界中,通过精心构建卡组、激活独特技能,与形形色色的敌人展开激烈战斗。随着游戏的推进,玩家需要不断强化角色能力,提升战斗效率,最终目标是...

2025年11月20日

23:38
2025年11月20日,科技巨头IBM正式宣布与全球领先的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思科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启动量子计算机网络的建设项目。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合作计划,将致力于推动量子通信技术的突破性发展,通过构建全新的量子网络架构,显著提升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计算效率,为未来数字经济的演进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消息一经发布,IBM股价当日便出现强劲反弹,涨幅超过3%,充...
23:38
2025年11月20日,一项发表于《认知科学趋势》期刊的突破性研究,首次揭示了部分人群无法从音乐中体验到愉悦感的深层原因。这些个体听力功能完全正常,同样能够从金钱奖励等活动中感受到快乐,但其大脑听觉区域与奖赏系统之间存在着令人意外的连接障碍。 研究人员通过精心设计的问卷评估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对这一特殊群体进行了全面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当...
23:38
2025年11月20日,谷歌正式发布了革命性的图像生成与编辑模型——NANO BANANA PRO(Gemini 3 Pro图像),标志着其在多模态内容生成领域的技术实力再攀新高峰。这款全新模型不仅大幅提升了图像生成的清晰度与细腻度,更在多语言文本的生成精度与可读性上实现了突破性进展。谷歌此次发布的重要举措,正值北京时间今日,其背后旨在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公司在...
23:38
2025年11月20日,谷歌正式推出一项革命性功能,允许用户通过Gemini应用轻松检测图片是否由其AI工具创作或编辑。这一创新功能基于先进的SynthID隐形水印技术,能够以肉眼难以察觉的方式标记AI生成内容,为数字图像的真实性提供可靠保障。目前该功能主要应用于图像领域,但谷歌已规划将其逐步扩展至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格式,并最终整合进谷歌搜索生态系统,构建更...
23:38
2025年11月20日,谷歌重磅推出革命性图像生成与编辑模型Nano Banana Pro(Gemini 3 Pro Image),这一创新成果基于备受赞誉的Gemini 3 Pro架构精心打造,在图像处理领域实现了突破性进展。该模型不仅具备高精度文本渲染能力,能够将文字信息转化为栩栩如生的视觉内容,还支持多图融合技术,让用户可以自由组合不同图像元素,创造出...
23:38
2025年11月20日,科技界迎来一项震撼人心的突破——智元远征A2机器人(编号SNA210041BA00652)成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遥远的跨省行走挑战,其起点为苏州繁华的金鸡湖,终点是上海标志性的外滩,全程整整百公里。这场历时数日的壮丽征程,完全由机器人自主步行完成,其足迹遍布多个城市的道路与交通枢纽,每一次迈步都彰显着其超凡的运动控制能力与卓越的环境适...
23:38
2025年11月20日,谷歌DeepMind公司正式宣布了一项重要人事任命,任命前波士顿动力公司首席技术官Aaron Saunders担任硬件工程副总裁一职。这一任命不仅彰显了DeepMind对机器人技术领域的持续投入,更预示着其在通用机器人控制平台开发上的雄心壮志。 Saunders先生在机器人研发领域拥有卓越的成就和丰富的经验。他曾长期担任波士顿动力公司...
23:38
2025年,韩国半导体巨头SK海力士将迎来其第六代10纳米DRAM产能的跨越式增长,计划将月产能从现有的2万片大幅提升至16万至19万片,增幅高达8至9倍,这一举措标志着其产能扩张进入全新阶段。此次扩产的核心目标直指快速崛起的AI推理应用市场,预计该类DRAM将占据其总产能的三分之一以上,凸显了AI技术在半导体领域的战略地位。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重心逐步从资源...
23:04
2025年11月18日,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电化学储能系统安全评估体系成功通过技术鉴定,该体系由华为数字能源携手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等六家权威机构共同研发。这一创新成果经过严格的技术评审,正式获得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权威认证,标志着我国在储能安全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该评估体系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全面性,它构建了一个覆盖电化学储能系统从概念设计、建设施工、运行...
23:04
2025年11月20日,华为高管余承东在重要场合正式官宣,鸿蒙智行首款“9系”旗舰MPV即将震撼问世。这款备受瞩目的车型将全面承载鸿蒙智行在高端智能出行领域的技术沉淀,深度融合华为最新研发的智能科技与前瞻造车理念,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出行体验。余承东在发布会上强调,新车将在动力性能、智能交互和豪华配置等多个维度实现全面突破,有望彻底颠覆当前旗舰MPV市场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