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争流,创新者先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

编者按: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 偲睿洞察(ID:siruidongcha),微新创想经授权转载。从2022年11月30日的ChatGPT到2023年6月13日的360智脑大模型2.0,全球AI界已为持续疯狂的大模型热潮燃烧了七个多月。ChatGPT们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向AI市场投下一个个“炸弹”:办公、医疗、教育、制造,亟需AI的赋能。AI应用千千万,打造好大模型才是硬道理。对于大模型“世界”来说,算法是“生产关系”,是处理数据信息的规则与方式;算力是“生产力”,能够提高数据处理、算法训练的速度与规模;数据是“生产资料”,高质量的数据是驱动算法持续迭代的养分。在这之中,算力是让大模型转动的前提。众所周知,大模型正对算力提出史无前例的要求,具体的表现是:据英伟达数据显示,在没有以Transformer模型为基础架构的大模型之前,算力需求大致是每两年提升8倍;而自利用Transformer模型后,算力需求大致是每两年提升275倍。基于此,530B参数量的Megatron-Turing NLG模型,将要吞噬超10亿FLOPS的算力。(AI不同模型算法算力迭代情况 图源:格隆汇)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1

大模型的大脑——AI芯片,是支撑ChatGPT们高效生产及应用落地的基本前提。保证算力的高效、充足供应,是目前AI大算力芯片厂商亟需解决的问题。GPT-4等大模型向芯片厂商狮子大开口的同时,也为芯片厂商尤其是初创芯片厂商,带来一个利好消息:软件生态重要性正在下降。早先技术不够成熟之时,研究者们只能从解决某个特定问题起步,参数量低于百万的小模型由此诞生。例如谷歌旗下的AI公司DeepMind,让AlphaGO对上百万种人类专业选手的下棋步骤进行专项“学习”。而小模型多了之后,硬件例如芯片的适配问题迫在眉睫。故,当英伟达推出统一生态CUDA之后,GPU+CUDA迅速博得计算机科学界认可,成为人工智能开发的标准配置。现如今纷纷涌现的大模型具备多模态能力,能够处理文本、图片、编程等问题,也能够覆盖办公、教育、医疗等多个垂直领域。这也就意味着,适应主流生态并非唯一的选择:在大模型对芯片需求量暴涨之时,芯片厂商或许可以只适配1-2个大模型,便能完成以往多个小模型的订单。也就是说,ChatGPT的出现,为初创芯片厂商们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这就意味着,AI芯片市场格局将发生巨变:不再是个别厂商的独角戏,而是多个创新者的群戏。本报告将梳理AI芯片行业发展概况、玩家情况,总结出大算力时代,玩家提高算力的路径,并基于此,窥探AI大算力芯片的发展趋势。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2

国产AI芯片,正走向AI 3.0时代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3

现阶段的AI芯片,根据技术架构种类来分,主要包括GPGPU、FPGA、以VPU、TPU为代表的ASIC、存算一体芯片。根据其在网络中的位置,AI芯片可以分为云端AI芯片、边缘和终端AI芯片;云端主要部署高算力的AI训练芯片和推理芯片,承担训练和推理任务,例如智能数据分析、模型训练任务等;边缘和终端主要部署推理芯片,承担推理任务,需要独立完成数据收集、环境感知、人机交互及部分推理决策控制任务。根据其在实践中的目标,可分为训练芯片和推理芯片:纵观AI芯片在国内的发展史,AI芯片国产化进程大致分为三个时代。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4

1.0时代,是属于ASIC架构的时代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5

自2000年互联网浪潮拉开AI芯片的序幕后,2010年前后,数据、算法、算力和应用场景四大因素的逐渐成熟,正式引发AI产业的爆发式增长。申威、沸腾、兆芯、龙芯、魂芯以及云端AI芯片相继问世,标志着国产AI芯片正式启航。2016年5月,当谷歌揭晓AlphaGo背后的功臣是TPU时,ASIC随即成为“当红辣子鸡”。于是,在2018年,国内寒武纪、地平线等国内厂商陆续跟上脚步,针对云端AI应用推出ASIC架构芯片,开启国产AI芯片1.0时代。ASIC芯片,能够在某一特定场景、算法较固定的情况下,实现更优性能和更低功耗,基于此,满足了企业对极致算力和能效的追求。所以当时的厂商们,多以捆绑合作为主:大多芯片厂商寻找大客户们实现“专用场景”落地,而有着综合生态的大厂选择单打独斗。地平线、耐能科技等AI芯片厂商,分别专注AI芯片的细分领域,采用“大客户捆绑”模式进入大客户供应链。在中厂们绑定大客户协同发展之际,自有生态的大厂阿里成立独资芯片公司平头哥,着眼AI和量子计算。2019年,平头哥发布的第一款AI芯片含光800,便是基于ASIC架构打造,用于云端推理。据阿里介绍,1颗含光800的算力相当于10颗GPU,含光800推理性能达到78563 IPS,能效比500 IPS/W。相比传统GPU算力,性价比提升100%。在1.0时代,刚出世的国内芯片厂商们选择绑定大客户,有综合生态的大厂选择向内自研,共同踏上探索AI芯片算力的征途。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6

2.0时代,更具通用性的GPGPU“引领风骚”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7

尽管ASIC有着极致的算力和能效,但也存在着应用场景局限、依赖自建生态、客户迁移难度大、学习曲线较长等问题。于是,通用性更强的GPGPU在不断迭代和发展中成为AI计算领域的最新发展方向,当上AI芯片2.0时代的指路人。自2020年起,以英伟达为代表的GPGPU架构开始有着不错的性能表现。通过对比英伟达近三代旗舰产品发现,从FP16 tensor 算力来看,性能实现逐代翻倍的同时,算力成本在下降。于是,国内多个厂商纷纷布局GPGPU芯片,主打CUDA兼容,试探着AI算力芯片的极限。2020年起,珠海芯动力、壁仞科技、沐曦、登临科技、天数智芯、瀚博半导体等新势力集结发力,大家一致的动作是:自研架构,追随主流生态,切入边缘侧场景。在前两个时代中,国产AI芯片厂商都在竭力顺应时代潮流,前赴后继地跟随国际大厂的步伐,通过研发最新芯片解决AI算力芯片的挑战。我们能看到的变化是,在2.0时代中,国产AI芯片厂商自主意识觉醒,尝试着自研架构以求突破。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8

3.0时代,存算一体芯片或成GPT-4等大模型的最优选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9

ASIC芯片的弱通用性难以应对下游层出不穷的应用,GPGPU受制于高功耗与低算力利用率,而大模型又对算力提出前所未有的高要求:目前,大模型所需的大算力起码是1000TOPS及以上。以2020年发布的GPT-3预训练语言模型为例,其采用的是2020年最先进的英伟达A100 GPU, 算力是624TOPS。2023年,随着模型预训练阶段模型迭代,又新增访问阶段井喷的需求,未来模型对于芯片算力的需求起码要破千。再例如自动驾驶领域,根据财通证券研究所表明,自动驾驶所需单个芯片的算力未来起码要1000+TOPS:2021年4月, 英伟达就已经发布了算力为1000TOPS的DRIVE Atlan芯片;到了今年,英伟达直接推出芯片Thor,达到2000TOPS。由此,业界亟需新架构、新工艺、新材料、新封装,突破算力天花板。除此之外,日渐紧张的地缘关系,无疑又给高度依赖先进制程工艺的AI大算力芯片厂商们提出新的挑战。在这些大背景下,从2017年到2021年间集中成立的一批初创公司,选择跳脱传统冯·诺依曼架构,布局存算一体等新兴技术,中国AI芯片3.0时代,正式拉开帷幕。目前存算一体,正在上升期:学界,ISSCC上存算/近存算相关的文章数量迅速增加:从20年的6篇上涨到23年的19篇;其中数字存内计算,从21年被首次提出后,22年迅速增加到4篇。产界,巨头纷纷布局存算一体,国内陆陆续续也有近十几家初创公司押注该架构:在特斯拉2023 Investor Day预告片末尾,特斯拉的dojo超算中心和存算一体芯片相继亮相;在更早之前,三星、阿里达摩院包括AMD也早早布局并推出相关产品:阿里达摩院表示,相比传统CPU计算系统,存算一体芯片的性能提升10倍以上,能效提升超过300倍;三星表示,与仅配备HBM的GPU加速器相比,配备HBM-PIM的GPU加速器一年的能耗降低了约2100GWh。目前,国内的亿铸科技、知存科技、苹芯科技、九天睿芯等十余家初创公司采用存算一体架构投注于AI算力,其中亿铸科技、千芯科技偏向数据中心等大算力场景。现阶段,业内人士表示,存算一体将有望成为继CPU、GPU架构之后的第三种算力架构。该提法的底气在于,存算一体理论上拥有高能效比优势,又能绕过先进制程封锁,兼顾更强通用性与更高性价比,算力发展空间巨大。在此基础上,新型存储器能够助力存算一体更好地实现以上优势。目前可用于存算一体的成熟存储器有NOR FLASH、SRAM、DRAM、RRAM、MRAM等。相比之下,RRAM具备低功耗、高计算精度、高能效比和制造兼容CMOS工艺等优势:目前,新型存储器RRAM技术已然落地:2022上半年,国内创业公司昕原半导体宣布,大陆首条RRAM 12寸中试生产线正式完成装机验收,并在工控领域达成量产商用。据昕原半导体CTO仇圣棻博士介绍,昕原RRAM产品的良率已经超过93%。随着新型存储器件走向量产,存算一体AI芯片已经挺进AI大算力芯片落地竞赛。而无论是传统计算芯片,还是存算一体芯片,在实际加速AI计算时往往还需处理大量的逻辑计算、视频编解码等非AI加速计算领域的计算任务。随着多模态成为大模型时代的大势所趋,AI芯片未来需处理文本、语音、图像、视频等多类数据。对此,初创公司亿铸科技首个提出存算一体超异构AI大算力技术路径。亿铸的畅想是,若能把新型忆阻器技术(RRAM)、存算一体架构、芯粒技术(Chiplet)、3D封装等技术结合,将会实现更大的有效算力、放置更多的参数、实现更高的能效比、更好的软件兼容性、从而抬高AI大算力芯片的发展天花板。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10

站在3.0时代门口,国产AI大算力芯片厂商自主意识爆发,以期为中国AI大算力芯片提供弯道超车的可能。AI芯片市场的发展动力,大抵来源于以下几个因素。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11

中央与地方政府正为提供充足算力而奔波2023年2月,中央政府发布多个相关报告与布局规划,强调东数西算中算力的调动,目前已落下一子:东数西算一体化服务平台。地方政府层面,例如成都在2023年1月,发布“算力券”,即将政府算力资源与算力中介服务机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和创客、科研机构、高校等共享,有效提高算力利用率;北京在2023年3月,发布加快落实算力的相关意见,加快计算中心、算力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基于国家与地方政府相关政策指引,AI厂商们纷纷建立起超算/智算中心,较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算力的首个市场化运作模式诞生,智算中心算力的规模也实现质的飞跃:据国家信息中心与相关部门联合发布的《智能计算中心创新发展指南》显示,目前全国有超过30个城市正在建设或提出建设智算中心。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12

AI芯片产业布局规划持续落地可以看到,关于AI芯片政策已从“十三五”的规划阶段,来到“十四五”的落地阶段:提高AI芯片研发技术,推广AI应用。同时,各地明确提出,要加强AI芯片产业布局。在这之中,浙江、广东、江苏等省份均提出了至2025年,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的具体发展方向。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13

存算一体正成为地方算力产业新机遇存算一体,正成为深圳算力产业链创新发展的新机遇,并在积极落地之中。2023年4月2日,在第二届中国产业链创新发展峰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论坛上,北京大学深研院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杨玉超表示,深圳将立足于相对完善的产业链集群,从先进工艺与封装、创新电路与架构、EDA工具链、软件与算法生态这四个方面解决存算一体在产业化应用上的挑战。今年4月,中国大模型正式爆发,未来,对于AI大算力芯片的需求只增不减。现有的大模型,正向着英伟达A100大算力芯片狮子大开口:故例如商汤等AI厂商,正把眼光放置在国产AI大算力芯片上:2023年4月10日商汤披露,目前商汤所用的国产化AI芯片占比达到总体的10%。这无疑,将加速国内AI芯片厂商的成长。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14

千亿美元的AI芯片市场,2023火得滚烫整体人工智能产业链,基本分为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三个层面:基础层包括AI芯片、智能传感器、云计算等;技术层包括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应用层包括机器人、无人机、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金融、智能家居、智慧教育、智慧安防等。基础层作为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的基础,为人工智能提供数据和算力支撑,其中,AI芯片是人工智能算力的基础。在AI产业尚未成熟之时,基础层企业当前价值量最大,中国人工智能产业链中,基础层企业比例达到83%,技术层企业比例为5%,应用层企业比例为12%。基础层决定大楼是否稳固,而下游的应用层面决定大楼高度。在应用层,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等智慧终端潜力无限,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领域,更是有不少金子能挖。目前,我国智能机器人市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17-2021年我国智能机器人市场规模从448亿元增长至994亿元,期内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2.05%,预计2023年其市场规模将达1300亿元。据中国信通院数据统计,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近几年均保持30%以上增长,2021年市场规模达21.1万亿元,预计2023年其市场规模将达28.6万亿元。千亿美元市场,AI芯片魅力无限在全球数字化、智能化的浪潮下,技术层的技术正不断迭代:自动驾驶、影像辨识、运算等技术正在各领域深化应用;与此同时,应用层的物联网设备正不断丰富:工业机器人、AGV/AMR、智能型手机、智能音箱、智能摄影机等。这无疑,会推动基础层的AI芯片与技术市场迅速成长。根据灼识咨询数据,2022年全球AI芯片市场规模达到960亿美元,预计2027年达到3089亿美元,2022年至2027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3%:国内的AI芯片市场,更为火热:根据灼识咨询数据,2022年中国AI市场规模达到319亿美元,预计于2027年将达到1150亿美元,2022年至2027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9.2%。2021,AI芯片赛道迎来风口随着下游安防、汽车等市场需求量增大,再加上2019年以来,美国持续制裁国内厂商的动作,2021年,国内AI芯片赛道迎来风口。在这一年里,资本们竞相挑选属于中国AI芯片市场的“潜力狗”,以期掌握未来芯片市场的话语权。尽管2022年投资热度有所回落,但总体金额仍超百亿元。(2016-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芯片行业融资整体情况 图源:前瞻经济学人APP)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15

C轮后的融资较少,AI芯片市场仍处于萌芽期通过分析投资轮次发现,AI芯片市场仍处于萌芽期:目前人工智能芯片行业的融资轮次仍处于早期阶段,C轮后的融资数量较少。(2016-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芯片行业投融资轮次情况 图源:前瞻经济学人APP)存算一体成为香饽饽细分赛道来看,GPU是价值量最高的赛道,摩尔线程等GPU玩家融资超10亿,荣获“MVP”;而存算一体赛道融资公司数量最多,亿铸科技、知存科技等七家存算一体玩家,备受资本青睐。值得注意的是,存算一体赛道下的四家初创公司亿铸科技、知存科技、苹芯科技、后摩智能,已连续两年获得融资。国内AI大算力赛道,玩家几何?目前,寒武纪、平头哥等1.0时代玩家,现已成为优质AI算力芯片上市公司;2.0时代涌现的非上市AI算力芯片公司如壁仞科技、登临科技、天数智芯等在产品端持续发力;3.0时代,千芯科技、亿铸科技等初创公司正在存算一体这一架构上寻求突破。经偲睿洞察整理发现,目前,多数AI芯片公司布局边缘侧、中心侧偏小算力场景,例如智慧安防、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应用场景;壁仞科技、平头哥、亿铸科技能够覆盖边缘侧、中心侧偏大算力场景;在新一批初创企业中,亿铸科技做出大胆的尝试,试图用存算一体架构去做大算力场景。故,我们按照架构以及应用场景分类,呈现出以下AI算力芯片中游厂商全景图: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16

ChatGPT火爆来袭,引发AI产业巨浪,国产AI芯片正迎来3.0时代;在3.0时代,更适配大模型的芯片架构——存算一体将崭露头角,同时系统级创新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抢先下注的厂商将先吃到ChatGPT带来的红利。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微新创想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微新创想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http://www.idea2003.com/。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17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18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19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20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21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22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23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24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25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26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27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28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29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30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31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32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33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34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35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36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37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38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39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28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29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30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40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41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42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43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44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45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46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47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48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49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50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51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52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53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54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55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56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28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29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30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29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57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58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8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59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60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61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62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63

大模型浪潮下AI芯片厂商的机遇挑战与国产化趋势插图64

最新快讯

2025年10月27日

16:03
蚂蚁百灵大模型团队最近宣布开源其全新高效推理模型 ——Ring-mini-sparse-2.0-exp。该模型基于 Ling2.0架构,专为长序列解码进行了优化,采用了创新的稀疏注意力机制。这一新架构将高稀疏比的 Mixture of Expert(MoE)结构与稀疏注意力机制有机结合,旨在提升模型在复杂长序列推理场景下的表现。团队表示,得益于架构与推理框架...
16:03
当AI编码助手不再局限于图形界面,而是深入开发者最熟悉的命令行战场,一场效率革命正在终端中悄然展开。月之暗面(Moonshot AI)近日正式推出开源工具 Kimi CLI,一款融合智能代理与传统 Shell 操作的命令行编码利器,目前已进入技术预览阶段,代码已在 GitHub 开源,即刻向全球开发者开放。Kimi CLI 的核心创新在于其“双模交互”设计。...
15:43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搜索引擎的使用方式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通过自然语言与AI对话来获取信息,而不再局限于输入碎片化的关键词。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2025年生成式AI商业应用报告》数据显示,超过60%的用户已经养成借助AI对话获取各类信息的习惯。这一转变催生了全新的营销领域——GEO优化。那么,什么是GEO优化呢?GEO,全称为...
15:43
在 AI 搜索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品牌曝光的赛道早已超越了传统 SEO 的范畴。随着生成式搜索技术的蓬勃发展,GEO(生成引擎优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成为企业增长的全新引擎。那么,如何快速掌握自身在各大 AI 搜索结果中的排名表现?AIBase 推出的免费 GEO 排名查询工具,为你提供了一站式、精准且操作便捷的解决方案。 ### GEO 是什么?为什...
15:43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 AI 时代,人们越来越关注如何让大模型认可自己的可靠性。如何成为大模型信赖的信息源?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一话题,并为你介绍一款完全免费、即用即效的工具——AIBase 平台 GEO 排名查询工具(网址 https://app.aibase.com/zh/tools/geo ),它能帮你监测品牌可见度、GEO 流量入口,助你无缝融入“可信信...
15:43
黑龙江齐齐哈尔近日爆出一起震惊社会的租房纠纷事件,引发全网热议。三名年轻女性租客在租住两个月后,竟将房屋搅得面目全非,其行为令人瞠目结舌 屋内垃圾堆积如山,各种废弃物随处可见,地面顽固污渍被保洁人员戏称为"包浆",马桶更是被固态污物完全堵塞,猫砂掩盖下的恶臭让保洁人员清理时几近落泪。房东宋先生透露,租客的破坏行为远不止于此。家具、窗帘多处损坏,他与5名保洁人...
15:43
奇瑞汽车旗下TIGGO9车型在内饰环保科技方面再获殊荣,其精心选用的环保科技精英织物与皮革材料,已正式通过权威机构TÜV南德意志集团的宠物友好型材料认证。这一权威认证不仅验证了车内材料在耐磨性能、清洁便利性以及环保安全等关键指标上完全符合国际宠物友好标准,更为广大携宠出行用户带来了更为健康舒适的驾乘体验。通过采用这种特殊处理的内饰材料,TIGGO9在确保乘坐...
15:43
2025年前三季度,中集车辆在全球市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各类车辆销量累计达101,583台,营业收入更是高达150.12亿元,这一亮眼表现充分彰显了其卓越的全球运营实力。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环境,中集车辆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灵活的战略调整,通过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供应链管理效率,实现了毛利率的稳步提升,最终达到15.2%的优异水平。这一业绩不仅反映...
15:43
CTI华测检测近日正式宣布成功完成对南非领先测试、检验、认证与培训服务提供商Safety SA的全面收购,同时顺利整合其中国业务实体诺诚企业顾问。这一战略性交易于2025年9月正式完成交割,不仅标志着华测检测国际化布局取得重大突破,更彰显了其深耕全球市场的坚定决心。此次并购行动将显著提升华测检测在非洲市场的业务覆盖范围,同时进一步巩固其在中国本土的检测认证服...
15:43
理想汽车近日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成功通过了英国标准协会(BSI)的严格核查,荣获ISO 14064-1组织温室气体排放核查声明认证。这一重要里程碑不仅验证了企业在碳排放数据管理方面的卓越能力,更彰显了其在可持续发展与低碳转型战略上的坚定决心和显著成果。作为全球权威的碳排放管理体系标准,ISO 14064-1认证的获得,意味着理想汽车在环境绩效管理上已达到国际...
15:43
数码圈最新消息显示,苹果正酝酿一项颠覆性的影像革新,计划在iPhone 18 Pro系列中率先引入可变大光圈技术。据资深博主独家爆料,Pro Max机型将搭载革命性的可变光圈模组,配合升级至48兆像素的潜望式镜头,实现光圈大小动态调节。这一突破性技术将显著提升暗光拍摄性能,让用户在光线不足环境下也能捕捉清晰明亮的画面。 供应链消息源证实,苹果已正式启动相关零...
15:43
2025年10月27日,备受瞩目的北极载人深潜科考队圆满完成使命,顺利返回祖国。这支由自然资源部与中国科学院联合组建的精英团队,乘坐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探索三号”科考船,成功搭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遥远的北极海域执行了为期数月的科考任务。在整个考察期间,“奋斗者”号累计完成43次深海潜次作业,不仅刷新了我国载人深潜的纪录,更与“蛟龙”号等深海探测设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