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画制作领域,传统的动漫创作流程一直以其高耗时和高投入而著称,需要顶尖艺术家投入大量精力进行关键帧绘制、逐帧补间和精细上色等复杂环节。然而,由中国香港中文大学与腾讯 PCG 联合研发的 ToonComposer 平台,正以革命性的方式重塑这一行业生态。该平台巧妙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将传统繁琐的手工操作转化为高度自动化且流畅的创作体验,为动画制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效率革新。
ToonComposer 核心的”生成后补间”技术彻底颠覆了传统工作模式。用户只需提供一张简单的草图和一帧彩色参考图,系统便能智能生成完整的动画序列。这种创新方法能够将人工工作时长缩短高达70%,使创作者能够将更多宝贵时间用于核心创意构思而非重复性工作。无论是人物动作还是场景转换,ToonComposer 都能精准捕捉并流畅呈现,其最终效果可与专业人工制作相媲美。
在关键帧控制方面,ToonComposer 突破了传统技术的局限。艺术家可以在时间轴上任意位置设置稀疏的关键帧,系统会自动智能补全中间帧,确保动画流畅自然。即使是复杂的三维运动或精细表情变化,该系统也能精准处理,其生成质量已达到传统手工动画的顶尖水准。
更令人惊喜的是,ToonComposer 还引入了创新的区域控制功能。用户可以自由选择将某些草图区域保留为空白,并通过智能画笔工具进行标记。系统会基于上下文信息和用户提示,自动完成这些区域的智能填充,进一步提升了创作效率。这种人性化的设计让艺术家能够更专注于创意表达,而将技术细节交给AI智能处理。
研究团队特别感谢 B&T Studio 和古洞动画工作室的支持,他们慷慨允许使用《大鱼海棠》和《喵先生》等优秀动画作品进行学术展示。同时,项目也得益于视频基础模型 Wan 及其他开源工具的强大支持。需要强调的是,页面上展示的所有图像、视频及其他资料均出于学术研究目的,ToonComposer 作为一项前沿研究项目,目前并不计划投入商业应用。
项目官网: https://lg-li.github.io/project/tooncomposer/
划重点:
🎨 ToonComposer 通过生成式AI技术,将复杂动画制作流程简化为只需一张草图和一帧彩色图像即可生成完整动画的便捷模式
⏳ 该系统可节省高达70%的人工工作时间,让创作者从繁琐制作中解放,专注于创意实现
🖌️ 提供智能区域控制功能,用户可自由标记草图区域,系统会基于上下文智能填充,大幅提升创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