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小米以颠覆性的性价比和极客精神横空出世,凭借首款智能手机迅速引爆市场,并催生了”互联网手机”这一热词。所谓”互联网手机”,特指由互联网企业打造、主要通过线上渠道销售、以性价比为核心竞争力的手机产品,迅速俘获了对价格敏感的年轻用户群体。小米的成功如同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了无数涟漪,”互联网手机”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与小米同属”草根系”的小辣椒,凭借其独特的品牌定位脱颖而出。(图源:微博)
小辣椒的诞生颇具戏剧性。创始人王晓雁曾坦言,品牌名称的灵感来源于”小土豆、小南瓜”,几乎试遍了能吃的食材名称,最终选择了尚未被注册的”小辣椒”。尽管命名方式看似随性,但这颗”辣椒”却迅速在市场上掀起波澜。2012年,小辣椒首款智能手机I2横空出世,搭载骁龙MSM8225双核处理器,配备4英寸触摸屏和最大4GB存储空间,定价仅为699元。这款手机在48小时内预订量突破10万台,创造了惊人的销售神话。然而,这辉煌的开局并未为小辣椒铺就一条坦途。
与众多互联网手机品牌不同,小辣椒始终展现出强烈的求生欲望。在初代手机成功后,小辣椒迅速搭上阿里云OS的快车,推出M1Y、M1、M1S等多款机型。其中,小辣椒M1对标小米二代,采用4.5英寸IPS面板和骁龙MSM8225Q处理器,800万像素镜头,机身设计甚至与小米有几分神似,但售价仅为699元。在旗舰手机动辄1999元的市场环境下,小辣椒精准地击中了学生党等价格敏感群体的需求痛点。
小辣椒的转折点出现在2013年红米手机问世之际。这款搭载联发科MT6589 Turbo、4.7英寸720P分辨率IPS面板的手机,以799元的起售价直接切入小辣椒的主战场。红米的成功,让大多数学生党找到了消费的舒适区,小辣椒赖以生存的市场空间被迅速压缩。2014年,小辣椒推出子品牌”红辣椒”,首款机型红辣椒4G更是将价格战推向极致,499元的定价策略让市场震惊。(图源:小辣椒手机XLJ视频号)
然而,盲目的模仿并未帮助小辣椒找到自己的发展道路。在红米等品牌的强力冲击下,小辣椒被迫踏上艰难的转型之路。2016年,小辣椒推出首款VR手机Player,邀请日本当红女星和微博大V站台宣传,一度引发热议。但VR市场的局限性最终让这款手机未能成为经典。随后的几年里,小辣椒坚持走”潮流路线”,2017年的小辣椒S11堪称iPhone X的”平价版”,2018年的小辣椒V5则模仿三星Galaxy S6 Edge的双曲面屏设计。(图源:微博)
这种紧随市场潮流的策略,虽然让小辣椒始终保持着时尚感,却也使其被贴上了”山寨机”的标签。数据显示,2018年小辣椒全年销量达800万台,而锤子科技、360手机等互联网品牌年销量均在200万台左右。尽管如此,小辣椒在当时的市场中仍占据着重要地位。
2020年,小辣椒创始人王晓雁高调加入小米,担任中国区副总裁兼销售二部总经理。这一变动后,小辣椒品牌交由他人运营。2021年,小辣椒推出的50系列手机造型突变,采用大量金色边框和夸张皮纹设计,试图主攻”土豪”市场。但这款手机既缺乏高端配置,材质也多为仿生材料,最终未能吸引任何目标群体,彻底淡出主流市场。
如今的”小辣椒”已彻底转型为老年机品牌。2022年12月,小辣椒在微信视频号发布首款”旗舰手机”TS18,搭载骁龙660处理器,配备6.5英寸LCD屏和6GB内存,定价3990元。这款机型更像是一种姿态展示,而非实际主力产品。2023年发售的机型仍使用骁龙660芯片,配置水平令人咋舌。
在京东和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小辣椒主攻的TR60和G4系列表现尚可。TR60售价499元,G4键盘非智能机仅76元,全网通版本也只需122元。这些机型都属于典型老人机,配置普通但电池容量大、屏幕尺寸大,延续了小辣椒一贯的低价策略。然而,在老人机市场,小辣椒仍被天语、纽曼等老牌国产品牌压制。
与京东自营旗舰店的数据对比显示,小辣椒最高单机型评论数仅5000+,而纽曼、天语、乐视等品牌均有2万+的爆款机型。尽管配置相似,但小辣椒的品牌形象反而成为发展的阻碍。2015年,乐视超级手机1曾引领ID无边框潮流,销量一度突破400万台,跻身主流榜单前十。但乐视生态的崩塌使其迅速跌落神坛,首款老人机乐视手机S1在京东平台的销量表现却远超小辣椒。(图源:乐视)
乐视手机S1采用虎贲处理器、水滴屏和大容量电池,销量令人意外。所有在售机型均破万条评论,部分热销机型甚至突破2万。这表明,即便品牌知名度不高,但乐视电视、乐视视频等生态产品为其积累了足够的用户基础。
小辣椒、乐视、大可乐等初代互联网品牌,大多在智能手机浪潮中迷失方向。没有过硬技术支撑的品牌,即使有一定知名度也难以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小辣椒主攻老人机市场,既是无奈之举,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个技术迭代加速的时代,曾经的价格优势已不复存在。对于小辣椒而言,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已是不幸中的万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