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经济观察报(ID:eeo-com-cn),作者:陈白,微新创想经授权转载
如何才能”解开禁锢创新的枷锁”?肯尼斯·斯坦利与他的研究伙伴们给出了颠覆性的答案:人类所有伟大成就的诞生,几乎都与预设目标无关,真正的突破源于允许偶然性在进化中自由驰骋的力量。约翰·列侬那句”在你规划之际,生活已经悄然前行”的经典歌词,被肯尼斯·斯坦利和乔尔·雷曼置于《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一书扉页,点明核心观点。
肯尼斯·斯坦利(Kenneth Stanley)与乔尔·雷曼(Joel Lehman)是当今全球瞩目的OpenAI科学家。在投身OpenAI之前,他们已是硅谷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人物,肯尼斯更曾担任Uber人工智能实验室创始成员。近期,他选择创立专注于偶然性的开放式社交网络Maven,试图打破传统社交平台的框架。ChatGPT官方介绍称,肯尼斯在进化计算领域做出了里程碑式贡献,其提出的”踏脚石模型”为创新发现机制提供了全新解释框架。他的研究横跨创造性智能系统、神经进化、遗传算法等前沿领域,深刻影响着人工智能发展方向。
这位享誉国际的学者却坚持”无目标者”方法论。在他看来,从大航海时代的地理发现,到蒸汽革命、电力革命、互联网革命,再到如今的ChatGPT人工智能浪潮,所有重大突破背后都没有”计划委员会”的痕迹。”真正的伟大从不需要规划,跟随好奇心前行才是成就非凡的必经之路。”当被问及何为伟大时,肯尼斯列举了电话、飞机、iPhone等工业成就,但更令人意外的是,他将摇滚乐与这些发明并列视为人类伟大创造。
对话中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面对中国AI市场掀起”百模大战”的盛况,这位顶尖学者坦言并不了解具体情况。”我们需要评估这些模型在技术前沿和创新层面的价值,而非盲目追随热点。”谈及他的模型能否解释经济现象时,肯尼斯保持一贯的谦逊:”这个概念或许能提供新视角。价值创造本质上是一个开放生成过程,可以用’踏脚石模型’和’寻宝者’理论来阐释——当积累的元素和启发足够丰富时,创新就会自然涌现。”
如何释放创新潜能?肯尼斯与同伴的结论令人深思:人类伟大成就几乎都源于非预设目标,必须为偶然性留出空间。这一理念恰与当前生成式AI的”涌现”逻辑产生强烈共鸣——大模型的推理能力并非刻意设计,而是在海量尝试与数据支撑下自然生长。在创新被空前重视的今天,从生成式AI到室温超导,全球正掀起颠覆式创新热潮。肯尼斯判断:”iPhone时刻尚未到来,但可能很快就会降临。”他提出的”无目标探索”模型,将寻找科学珍宝的发现之旅,用约翰·列侬的歌声完美诠释:”我们都需要保持耐心,因为前路漫长。”
对话实录:
经济观察报:人类历史上什么样的产品或发明可以称为伟大?
Kenneth Stanley:许多产品都堪称伟大,如数字计算机、飞机、电话和iPhone。但有些伟大发明与技术无关,比如摇滚乐和古典音乐。
经济观察报:书中提到的”无目标者的胜利”是否可复制?
Kenneth Stanley:缺乏目标不等于缺乏动力,可能被趣味性驱动。即使没有具体目标,强烈的价值观也能提供内在动力。不受目标驱动的探索方式可以培养,关键在于克服对未知的恐惧。
经济观察报:如何监管创新?
Kenneth Stanley:监管不必以目标为导向。明确”可做”与”不可做”的边界,在约束框架内允许无目标探索,这是合理平衡。
经济观察报:涌现是否代表新世界观?
Kenneth Stanley:涌现含义存在争议,在AI系统中确实发生。但这个概念并非新事物,更多是理解当下的背景框架。
iPhone时刻还没到来
经济观察报:有人将生成式AI比作iPhone时刻,你认同吗?
Kenneth Stanley:尚未到来,但可能很快出现。iPhone不仅有趣,更改变了日常生活。目前生成式AI仍处于探索阶段,需要找到个体使用场景。
经济观察报:这次技术革命与过去有何不同?
Kenneth Stanley:区块链和元宇宙尚待奇点时刻,人工智能最有革命潜力。但判断为时尚早,各领域发展路径可能殊异。
中国AI,他山之石
经济观察报:如何看待中国AI的百模大战?
Kenneth Stanley:中国正积极投身AI领域,但需评估模型质量。大量模型可能孕育独特创新,值得持续关注。
经济观察报:如何看待基础研究与应用创新?
Kenneth Stanley:两者都重要,关键在于平衡。基础研究更需保护,即使目标不明确,其趣味性和探索价值值得投入。
经济观察报:如何评价”集中力量办大事”模式?
Kenneth Stanley:资源分配给无明确目标的事业最困难,但往往带来最大突破。投资非明确事物的首要理由应该是”趣味性”,需要通过主观讨论达成共识。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微新创想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微新创想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http://www.idea200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