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E法(ID:CAIJINGELAW),作者:姚佳莹,微新创想经授权发布。以“专精特新”为代表的中小企业群体,正成为驱动“中国创新”的先锋力量。“专精特新”是指企业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发展特征。自2019年以来,工信部已先后公布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我们将持续发布“专精特新”企业和企业家故事,他们的愿景与韧性,迷茫与突破,都将逐步塑造中国的创新未来。如果你的企业也是“专精特新”的一员,或是有志于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欢迎与我们联系,讲出你们的故事。(邮箱:bgr@caijing.com.cn)
2015年,田兴银毅然离开已从事7年的投资行业,并于2017年创办了东莞普莱信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普莱信”),专注于半导体制造设备的研发。两年后,如他预判的那样,半导体赛道开始日渐“拥挤”。普莱信专注于IC封装和Mini LED/Micro LED激光巨量转移技术领域,现已在国内外市场居于前列。2023年,普莱信成为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普莱信所处的半导体后端封装产业,一年的产值高达2000亿人民币,其中生产线设备成本占比达10%-15%。“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ASM Pacific(母公司为荷兰公司ASMI)一年的产值约200亿元。”田兴银坦言。目前,普莱信已完成B轮融资,先后获得鼎晖投资、云启资本、蓝图创投、元和厚望等机构青睐。田兴银透露,普莱信预计在两年内上市。“新冠疫情耽误了上市计划,若今年下半年经济形势和公司状况向好,明年或将启动上市程序。”他说。田兴银曾任职于华为、展讯等企业,负责研发和管理工作。2007年,他选择入读长江商学院MBA,毕业后顺利从技术领域转向投资行业,并成为达晨创投在通信、高端装备、芯片、新能源等领域的投资合伙人。7年的投资经历,让他深刻洞察中国半导体制造现状:IC封装所需的核心设备如固晶机等,技术长期被ASM Pacific、日立等国外企业垄断。田兴银敏锐地发现了其中的创业机会,在预判5年内无收益的情况下,带领核心团队从核心部件开始,逐步实现芯片封装设备的国产自研,最终普莱信自主研发的8寸、12寸级IC固晶机成功突围,打破国内企业对进口设备的依赖,并在国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作为此轮中国芯片创投大潮的弄潮儿和见证者,田兴银分享了创业故事,以及当下面临的新挑战与突围路径。
01 原本预期5年没有收入
财经E法:你为何放弃多年的投资行业,选择在高端设备制造赛道创业?田兴银:我从华中科技大学机电专业硕士毕业后,长期从事技术工作,主要是算法设计。2007年选择就读长江商学院MBA,第二年开始转型进入投资领域,旨在拓展视野,捕捉更好的创业机会。2016年以前,中国资本鲜少涉足半导体领域。国内芯片制造企业相较于国外企业缺乏成本优势,核心制造链条长期依赖海外。但7年的投资经历,让我注意到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短板。我投资了一批设备制造行业的上市公司,发现其主要进行组装,核心部件如直线电机、伺服驱动等基本依赖进口。我决心改变这一现状。我的投资习惯是立足未来十年至十五年的全球政治、经济和科技趋势,选定投资方向,投身实业,追求具有前瞻性的行业。2016年,我开始将半导体视为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主要基于三点考量:一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的兴起将带动芯片需求增长;二是伴随中国国力增强,半导体行业积弱局面有望改善,国产替代空间巨大;三是芯片制造属于高精尖产业,投入大、研发周期长,当时鲜有企业涉足,这与我不急于求成的理念契合。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就读长江商学院MBA,帮助我从纯技术人员转型为综合型人才。2008年完成从技术到投资领域的职业切换,通过投资领域开拓视野,寻找创业机会。长江商学院的校友资源丰富,许多校友是企业家,彼此联系紧密。基于校友信任,我在投资时更容易获得项目支持,这对创业初期开拓市场助益良多。我深认同长江商学院的六字箴言“取势、明道、优术”,深受启发。所谓“取势”,例如近年来半导体行业火热,许多企业借此成功上市,但国内外环境变化,行业增速可能放缓甚至下滑,如何在趋势中保全企业,考验智慧。
财经E法:普莱信主要切入半导体行业的哪个链条?你是如何解决创业从0到1的难题?田兴银:半导体封装产业庞大且传统,芯片制程、光刻属于前端工艺,后端封装环节技术门槛更高。普莱信专注于IC封装,属于技术壁垒较高的封装前段工艺。国内IC封装龙头企业如长电科技、华天科技、通富微电等,在普莱信设备成熟前,其固晶机、焊线机等核心设备均依赖进口。直至现在,国内仅普莱信能成为这些头部企业的Die Bonder设备供应商。IC封装涉及减薄机、划片机、固晶机、焊线机等设备,其中固晶机等核心设备技术长期被ASM Pacific、日本Disco等垄断。简单来说,IC封装是将芯片与PCB板连接的过程。芯片需与PCB电路连接才能工作,封装的核心任务便是实现这一连接。具体而言,将晶圆通过划片机制成芯片,再由固晶机将芯片放置到PCB面板上,这一过程极为复杂。首先,需精准对准芯片与PCB电路,芯片电路可能包含上千个连接点,精度要求极高;其次,芯片种类繁多,需匹配不同封装工艺;最后,客户对芯片稳定性要求极高,测试周期有时长达2-3年,例如我们的设备在华润微电子已测试2年多,今年才获得订单。半导体设备研发周期长、投资规模大,一般企业难以承担。3C行业可能每月推出新手机方案,但芯片设备研发需经历漫长周期。资本若急功近利,鲜有企业会涉足。2017年创办普莱信时,我定位为半导体后端设备研发。初期极为艰辛,因半导体设备需持续研发迭代,经客户反复测试,可能需1年出样机,1年内测,2-3年客户测试。因此,我预期4-5年内公司无收入,融资困难。起初,普莱信仅维持小规模团队,核心工作是研发。我们测算支出,若仅研发不批量生产,成本可控。2017-2019年三年约1500万元,总计近5000万元,在可接受范围内。研发并非从零开始,团队多来自半导体头部企业,具有一定技术基础,研发速度较快,降低了成本。头两三年正值中美贸易摩擦,半导体设备赛道受关注,行业重视程度提升,我们相继完成多轮融资,加快研发速度。如今,普莱信规模和产值持续扩大,在IC封装和Mini LED/Micro LED巨量转移技术领域已居国内前列,并具备国际竞争力。公司发展速度超出预期,我倍感欣慰。
02 如何突破“卡脖子”困境
财经E法:你们如何突破其他国家的技术垄断?田兴银:我认为不存在所谓“技术垄断”,其他国家掌握技术,中国企业同样有机会突破。首要任务是掌握封装工艺。半导体行业相对封闭,初期中国企业对工艺不熟悉。普莱信管理团队均有海外头部企业机械设计、软件、工艺系统经验,并培养了一批人才,基本解决了工艺问题。此外,中国封装产能全球首位,设备却依赖进口。相较海外企业,我们的优势是离客户近,能精准把握客户需求如精度、产能、稳定性等,通过本土客户交流不断迭代产品,提升工艺。其次是核心零部件的自研自产。高端直线电机和直线电机连接驱动是半导体设备核心部件。2016年前,中国无自产直线电机能力。我们创办半导体设备时,组建团队专门设计直线电机和驱动,从核心部件开始全部自产。曾尝试寻找国外供应商,但价格高昂,如西门子整套体系虽能满足要求,但成本过高,导致设备比进口设备还贵。从设计到量产,我们确实耗费了很长时间。初期整机是“堆”出来的,购买优质进口零部件组装,再逐步用自研零部件替换。过程中,零部件自产率不断提升,设备成本大幅降低。中美贸易摩擦后,国内芯片产业链逐步完善,核心部件供应商增多,生产压力有所减轻。
财经E法:据你观察,中国芯片自研“卡脖子”到底卡在哪里?田兴银:主要卡在芯片制造前段工艺。芯片生产分为设计、制造、封装三段。设计方面,除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外,其他发展并不差。中国芯片设计人才丰富,设计能力不差,甚至在数字芯片设计方面领先。但制造环节是难题。芯片制造需多种高端设备,尤其是光刻机、蚀刻机。光刻是芯片生产核心工艺,制程数值越低代表精度越高,电路密度越高,功能越复杂。若前段工艺无法解决,整个生产流程被阻断。虽然后端检测设备也被“卡脖子”,但目前中国主要被“卡”在光刻上。总体而言,前端制造设备国产自主定制率约30%。若这些设备和工艺被禁止出口,即使完成芯片设计也无法生产;若美国禁止EDA软件出口,则连设计都无法实现。目前,先进制程是最“卡脖子”的工艺,国产光刻设备远未达标,技术突破难度极大,至少需20年持续研发。
财经E法:全球经济进入下行期后,对高端设备制造会否产生影响?该如何应对?田兴银:近两年,高端装备市场需求减少六七成,对普莱信是重大挑战。芯片需求主要来自消费电子领域,消费者对手机等需求降低,芯片产业受影响。消费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频率降低,高端设备制造行业最先受冲击。需求不足是行业特点,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市场信心不足,客户缺乏信心便不会购买产品。普莱信已采取应对措施。一是提升产品竞争力,提高技术、资金方面的准备。业内普遍认为,今年后高端装备企业将倒下七八成,我们必须增强核心竞争力。二是拓展新行业、新技术。Mini LED/Micro LED巨量转移设备研发已完善,是普莱信最有前景、影响力的产品。Mini LED/Micro LED是未来显示行业王者,量产瓶颈在于巨量转移技术,普莱信是全球唯二能提供该设备的企业。已有多家客户如鸿利、利亚德等进行测试和打样。三是开拓海外市场。中国芯片封装产能庞大,海外产能不足。欧美企业将封装厂建在东南亚,我们接触的海外客户主要在泰国、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等国。相比同类设备欧美厂商,普莱信价格优势巨大,技术领先,海外客户认可度高。巨量转移设备XBonder
03 ChatGPT带来的挑战
财经E法:伴随ChatGPT的火爆,行业人士认为AI将重塑每个行业。你怎么评价未来AI发展?对你所处行业有何影响?田兴银:我认为GPT4或未来GPT5只会替代中低级人类工作,如文档制作、数据统计、简单编程。对制造业、电子产业、军事工业影响不大,无需过度担忧。硬件行业看,AI目前发展相当于知识进步,但体力仍不足。例如波士顿动力或国产人形机器人,拿玻璃杯都困难,上下楼梯等简单动作也表现欠佳。我们或许对GPT提高文档处理、管理效率有所耳闻,如开发管理信息系统,GPT能提供帮助,可能减少一两个数据分析师,但机器人全面替代人工涉及运动学等多学科发展。总体而言,目前AI在聊天、作图、美化、简单作文等方面表现尚可,但硬件发展缓慢,与电影中的人形机器人差距巨大。
财经E法:AI大模型开发热潮激发了企业对GPU热情,各企业抢算力,这会给你们带来影响吗?田兴银:ChatGPT火爆主要带动GPU和光模块需求。其中,400G、800G光模块需高精度固晶机,精度需达3微米甚至1微米。以前进口固晶机几百万元一台,我们的售价降至进口设备的1/3至1/4,已占据一半以上市场份额,包括中际旭创、铭普等客户。中国主要互联网平台前几年投资GPU企业,但面临无法生产问题。GPU需先进制程,我们用28nm工艺,算力受限,主流GPU是4nm制程,未来可能是2nm。开发大模型公司拿到融资后第一件事是买GPU。虽然华为、阿里等宣布开发大模型,但提高算力主要依赖英伟达CPU,制约因素很大。12寸级IC固晶机
04 结语
在这个快速变革的时代,创新与投资的融合成为推动科技发展的核心动力。长江商学院MBA校友们,将技术与商业紧密结合,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凭借多元背景和前瞻视野,成为连接科技与商业的桥梁,为中国科技创新注入无限动力。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微新创想转载,不代表微新创想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疑问,请联系http://www.idea200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