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新创想(idea2003.com) 8月21日讯 从科技巨头到影视界人士,关于人工智能能否成为艺术创作者的争议持续不断。近日,美国联邦地区法院法官Beryl Howell的裁决为这一争论提供了重要答案。她支持美国版权局的决定,认定Stephen Thaler的「Creativity Machines」所创作的作品不具备版权保护资格,因为「缺乏人类作者参与是版权保护的必要前提」。Howell法官在判决意见中明确指出:「创作过程中没有任何人类介入,版权局给出的结论十分清晰:不符合条件。」
Stephen Thaler作为Imagination Engines公司CEO,其研发的神经网络系统曾于2018年将「A Recent Entrance to Paradise」这件艺术作品标注为AI创作。这一裁决对好莱坞行业具有深远影响,因为人工智能独立生成影视场景乃至整部电影的设想正逐渐成为现实——就像《秘密入侵》中已出现的AI生成片头那样。这已成为影视从业者罢工的核心议题之一。但缺乏版权保护意味着制片厂对AI生成内容的法律归属将面临挑战,可能迫使行业重新评估对这项技术的投入。
这一判决恰逢人工智能热潮兴起之际,ChatGPT的横空出世引发了企业对AI新应用的热切探索,同时也带来了对人类工作被取代和潜在风险的担忧。Howell法官的裁决实际上承认了人工智能尚处发展初期,她表示:「随着艺术家们将AI纳入创作工具箱,我们正面临版权保护的新课题。」目前仍存在疑问:如何规范标注AI内容所依赖的数据集原始创作者,因为这类系统无法独立运作。但该裁决与既往判例保持一致,重申了艺术作品获得版权保护必须包含人类智力因素。正如最高法院在先前的判决中所强调的,版权本质是「人类享有其智力产物的权利」。
这并非Stephen Thaler首次将AI系统置于法律审视之下。据CNN报道,他曾代表其DABUS系统申请食品容器和手电筒专利,试图获得法律认可,但美国专利商标局以专利只能授予「自然人」为由拒绝。在欧洲和英国的类似尝试也未能成功。Thaler的律师Ryan Abbott表示将坚持上诉,他在邮件中强调:「我们坚决反对地方法院裁决,法律本意是通过鼓励创作惠及公众,无论创作形式如何,我们将提起上诉。」
当前美国版权法与人工智能的适用仍充满未知,但相关诉讼已呈现激增态势。例如今年早些时候,Sarah Silverman等三位作者起诉OpenAI和Meta的数据抓取行为;程序员兼律师Matthew Butterick则指控Microsoft、GitHub和OpenAI的行为构成软件盗版。这些案例共同指向了人工智能时代版权保护的新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