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揭晓了第二十届中国专利奖的评审结果,百度公司凭借在语音、机器翻译、无人车领域的三项核心专利,荣获银奖殊荣。这一成就不仅标志着百度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卓越贡献,更使其成为迄今为止国内专利界在该领域获得的最高级别政府奖项。这一荣誉的背后,是人工智能技术经过数年迅猛发展后,在创新性、商业价值、实施程度以及社会效益等方面实现的显著质变。
百度三项AI技术获中国专利银奖 引领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突破
中国专利奖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举办,至今已成功举办二十届。作为中国自主创新的重要风向标,该奖项综合考量专利质量、技术先进性、专利运用情况、专利保护措施、社会效益以及行业影响力等多重因素。此次百度荣获银奖的三项专利具体包括:建立语音识别模型的方法、语音识别方法及对应装置(简称“语音专利”);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翻译方法及装置(简称“机器翻译专利”);无人车、无人车定位方法、装置和系统(简称“无人车专利”)。此外,百度名下另一项服务器专利也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
百度获评银奖的三项AI专利技术,分别代表了不同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不仅实现了不同程度的落地应用,更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行业影响力。
其中,“语音专利”所涉及的新语音识别模型,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在24小时内对数以百亿级的大规模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高性能计算,将语音识别技术的准确率提升至至少97%。这一关键性技术不仅解决了语音识别领域的核心难题,更已全面应用于百度各类产品中的语音识别功能,以及百度独立或与合作伙伴联合推出的智能音箱、智能电视、智能冰箱等智能设备中。百度在深度语音识别系统上的技术积累备受认可,2016年更被MIT列为年度“十大突破技术”。
百度此次获奖的“无人车专利”则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反射值的定位算法,该算法具有高速、高精度、全天候、低成本等显著优势,已成功应用于百度无人车项目。作为自动驾驶领域的领军企业,百度Apollo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今年11月的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CEO李彦宏与中国一汽董事长徐留平共同揭晓了国内首个L4级别自动驾驶乘用车的量产计划,预计2019年小批量下线示范运行,2020年大批量投放更多城市运营,加速智能交通时代的到来。
另一项获得银奖的是百度的“机器翻译专利”,该专利提出了一种融合丰富特征的神经网络翻译模型,成功突破了神经网络翻译面临的漏译、集外词、数据稀疏、难以融合知识等核心难题,显著提高了翻译的准确性、可读性和流畅性。早在2015年,百度就发布了神经网络翻译(NMT)系统,为机器翻译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突破,成为全球最早将深度学习应用于大规模线上翻译系统的公司。2018年,凭借在语音翻译领域的多项技术突破,百度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18十大技术突破语音翻译领域的“关键玩家”,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企业。百度翻译日均实时响应超过千亿字符的翻译请求,通过开放API,支持超过20万家第三方企业接入百度翻译API,帮助全球用户跨越语言鸿沟。
重视知识产权 百度成AI专利数量、质量“双优生”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已成为重要驱动力。知识产权作为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其作用日益凸显。人工智能专利的数量和质量,已成为衡量企业乃至国家技术实力的重要指标。
作为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先行者,百度公司在人工智能技术专利的数量和质量上均处于国内企业领先地位。中国专利保护协会最新发布的《人工智能技术专利深度分析报告》显示,百度以2368件的AI专利申请量在国内申请人中位居第一。除了申请总量的绝对优势,百度在自动驾驶、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智能搜索和智能推荐四大AI关键技术领域,也分别以155、570、693、576的申请量在国内申请人中名列前茅。此次入选中国专利奖,则从专利质量的层面印证了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先进性和行业引领性。
作为一家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企业,百度始终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据悉,百度大厦展厅里最靠前的展品是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创立公司前在美国申请的专利。如今,百度在人工智能专利领域屡创佳绩,与其长期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和推动密不可分。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京召开,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表彰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的决定》,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获颁改革先锋奖章。在新华视点公布的获评名单中,李彦宏被称为“海归创业报国推动科技创新的优秀代表”。
凭借多年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深耕,百度不仅以领先的技术实力成为国际AI竞技场上的中国代言人,也在积极扮演技术输出者的角色,以自身AI核心技术赋能各行各业,加速产业“AI化”进程,让智能交通、智能城市等美好未来更快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