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家办新智点(ID:foinsight),作者张中锋,经微新创想授权转载。当前中国近300万家族企业正步入传承阶段,而2022年胡润报告预测,未来10-20年将有18万亿元财富在10年内代际传承,49万亿元财富在20年内完成转移,这标志着中国私人财富传承进入关键窗口期。家办新智点特别摘录自《传承:一种关系及其隐秘动力》一书,深入剖析家族传承的内在动力与能量源泉,希望能为读者带来启发。本书作者张中锋是中国家族企业传承教练领域的开创者,独创”传承七灯”理论体系,自2016年起深入家族企业内部解决实际问题,服务多家行业头部家族企业。作为从业近二十年的企业家领导力教练,张中锋以”诚意与共生”的教练哲学闻名业界,著有《企业家教练的自我修养》等著作。
01 家族企业传承的核心驱动力是什么?
企业作为现代组织,以生产效率为核心,旨在满足社会未被充分满足的需求;而家族纽带基于血缘关系,其根本目标在于维系内部成员的和谐与幸福。家族企业传承的核心动力,正是精神价值与物质财富的高度融合——在企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家族的精神传承得以延续,二者形成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企业组织与家族系统存在本质区别:前者是现代生产组织,后者则是以血脉与情感为纽带的家族系统。家族利益具有高度一致性,联结感更强,追求的是内部成员的和谐与幸福;而企业组织更具开放性,更偏向社会公器属性,需要整合更多社会资源完成生产创造财富并输出公共价值。公共价值反哺家族传统,使精神之光成为家族遵循的标准,增强家族凝聚力。祖先留下的共同精神,赋予家族成员成就感和归属感;企业通过恪守传统,也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企业公民。企业这一载体,为家族传统的传承提供了重要内涵。传统既是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柱,也是家族前行的精神灯塔。正是精神与财富的联结,使得企业传承成为可能,让我们对企业怀有珍视之心,如同珍视缔造企业的先辈。
传承过程中,无论企业选择何种治理模式,家族成员作为所有者、控制人或管理者,其最核心的内在动力始终是物质与精神的融合,确保企业获得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延续家族精神之光。若企业无法良好存在与发展,家族将失去对企业的控制权甚至所有权,这往往是家族分裂的导火索。因此仅有祖训不足够,一旦失去共同物质来源的持续分享,家族联结感将迅速减弱。
02 家族企业基业长青的能量源泉是什么?
唯有深刻理解并接纳家族传统的真谛,才能发起真正意义上的变革,具备回应时代需求的能力。我们需要回归家族企业原点,重新辨析”尊重”与”传统”的真实含义,挖掘传统中不可见的力量,使其持续绽放光芒。传统之光既能抚慰创业一代”英雄暮年”的内心,也能为后代构建强大家族共识的行动准则。日本高木酒造第十五代传人高木显统25岁研发”十四代”清酒时曾大病一场,康复后却突然灵感迸发。据他回忆,病中感受到了祖先的感召,这种家族系统力量以肉眼不可见的方式环绕着他,否则刚继承家业的他不可能次年就开启清酒品类革命。酿酒作为严格遵循传统的手艺,要求反复掂量大米种类、亲自品尝用水、感知空气流动变化、甚至对月光和酒窖气息的影响都要有所体察。这些无形信息的获取方式,唯有通过尊崇14代先祖缔造的传统,同时饱含对酒与生命的敬意。酿酒的每一构成元素都依托自然馈赠,因此酿酒师需培养对万物的深厚信赖与崇敬,其中无形的力量正是传统精神。
03 传统是变革的土壤
传统精神若流于表面,后人只会学到皮毛,如模仿父辈走路姿态、发型乃至说话方式等。只有抵达本质,才能举重若轻。同理,中国财富家族二代若触摸到传统核心特质,个人创造力将被迅速激发,澎湃勇气将为家族传统注入更丰富的内涵,开启新局面。这与日常认知恰恰相反,传统绝非将人禁锢在酒桶中按老方法作业,而是让你知道木桶边界所在。要敬重木桶中的每一滴原酒,甚至尊重木桶本身。若对传统核心内涵缺乏共识,代际冲突将永不停歇。无论二代顺从或反抗,都会招致创富一代的厌烦,进而陷入不被认可的境地。深入剖析会发现,任何传统缔造者骨子里都流淌着变革血液,否则不可能开启传统,而他们最欣赏的也是像自己一样的人。回到高木先生案例,他是清酒界公认的革命者,但能量源自祖先感召与智慧,因为他接纳了传统的真实内涵,获得了创新前行的指引。400年来,人的口味、体质、饮食结构和水质环境都发生变化,新一代继承者必须像祖辈一样根植并服务当下,才能让产品带给新时代消费者无可替代的饮用体验。因此我们尤其需要警惕,只见传统枝叶而忽略其深扎地下的根脉。
04 回到原点,安顿内心
我曾提出解决问题的”张中锋三原则”,第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是回到原点。当前社会大肆宣扬尊重传统,但什么是传统?什么又是尊重?这些常用至麻木的词汇,恰恰是面对重大问题时需要不断辨析的原点。鲜有人追问本质,更少有人将这些词汇置于当今社会语境中,联系到家族企业第一代企业家群体。于是这些传统缔造者,功成名就后本应迎来幸福,却遭遇误解甚至嘲讽,最难接受的是连身边子女可能都无正眼相看,他们或委屈或压抑或不屑或逃避。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代民营企业家,真正幸福的其实并不多,甚至可能连孩子支持都未得到,就这样孤身一人站在高处。这一幕让我想起西班牙阿尔罕布拉宫。13世纪奈斯尔王朝穆罕默德一世为躲避军事压力,在易守难攻山丘上建堡垒,秉持对安达卢西亚强烈日照的理解与故土怀恋,将其打造成光影圣殿。任何内心充满恐惧者进入中庭,看见阳光照射在几何瓷砖水池上,都会获得极大安宁。因此我们需厘清什么是传统,让传统绽放应有光芒,至少帮助第一代企业家建造心灵”阿尔罕布拉宫”,助其面对恐惧、安顿自我,让追随者也能享受最大限度安宁。物质财富无法带来内心安宁,高声夸耀功业后很快会黯然神伤,偶然因素就会让夸耀之物灰飞烟灭。那么第一代企业家能跨越无数险阻成功,靠的是什么?我们要探寻并甄别这股看不见的力量,使其持续绽放光芒。只有对传统保持敬意,对企业家人格伤害怀有悲悯,对企业家人格释放创造力怀有恭敬,并帮助这个群体对熟视无睹观念产生新认知,传承才有可为基础。鲁道夫·施坦纳设计的歌德第二教堂,其奇异结构与别致内部用色至今仍刷新建筑认知,但越看越觉得建筑本就该如此。我们也要做这样的事,让初看超越经验观念,最终发现这才是原点,产生深刻”本该如此”感。若无法触及传承实相与本来,传承就会无比艰难,按下葫芦浮起瓢,问题接踵而至,传承系统中人际关系也会缠斗不休。因此,关于中国家族企业传承命题,必须开辟新路,首先要去掉想当然思考,深入现实系统底层,明晰基本概念。唯有如此,才能切实解决这个群体看似无解的难题。(《家办新智点》提醒: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微新创想转载,不代表微新创想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http://www.idea200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