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7日,备受瞩目的第十一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正式拉开帷幕,开标仪式在庄严的氛围中顺利进行。根据官方安排,拟中选结果预计将在当日同步揭晓,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医药行业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次集采不仅规模扩大,更在多个关键环节实现了规则优化,彰显了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药品价格合理回归的决心。
本次集采在制度设计上实现了多项创新突破。医疗机构报量环节引入动态调整机制,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采购需求精准度;企业投标门槛设置更加科学合理,既鼓励创新药企参与,又避免不必要的技术壁垒;竞价入围机制采用多维度综合评价体系,有效防止低价恶性竞争。整个采购过程严格遵循”稳临床、保质量、反内卷、防围标”的核心原则,确保集采政策在规范市场秩序的同时,最大程度维护患者用药权益。
此次集采的显著特点在于其广泛的社会参与度。全国范围内超过3000家医疗机构积极响应,涵盖基层医疗、三甲医院等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形成覆盖城乡的采购网络。集采范围广泛涉及肿瘤、心血管、代谢等多个重大疾病治疗领域,预计将中选的药品品种超过200个,涉及金额数百亿元,对缓解患者用药负担具有重大意义。统一采购结果将在全国范围内同步执行,打破地域分割,实现真正的全国大市场一体化。
业内专家指出,本次集采的优化升级体现了政策设计的科学性。通过引入智能算法进行医疗机构报量审核,有效遏制数据造假行为;建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将合规经营情况纳入投标考量;采用分值法评标,既考虑价格因素,又兼顾质量、供应稳定性等多重指标。这些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采购效率,更从源头上遏制了行业乱象,为构建公平竞争的医药市场环境奠定坚实基础。预计此次集采结果将为后续批次改革提供宝贵经验,推动中国医药采购制度持续完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