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之暗面在经历一年融资停滞后终于迎来转机,近期将完成数亿美元新一轮融资。据消息透露,此次融资由海外基金领投,其中a16z可能是主要参与者,这或预示着公司战略重心将转向海外市场。光锥智能就相关传闻向月之暗面进行问询,但截至报道发布前未获正式回应。
近期,知名投资人查马斯·帕里哈皮蒂亚在播客《All in》中盛赞Kimi K2性能表现,称其”比OpenAI和Anthropic便宜太多”。这位以SPAC模式助力企业快速上市而闻名的投资人,其背书无疑为月之暗面注入强心剂。作为长期依赖美元基金支持的企业,月之暗面在VIE架构下主要面临香港或美股两种上市路径。经历DeepSeek冲击后,公司战略重心发生重大调整,通过聚焦底层模型研发和智能体产品双轮驱动,重新争夺市场关注。

杨植麟的商业化布局自然体现在战略调整中:一是通过智能体产品构建付费订阅体系触达C端用户,二是探索API商业化模式。后者虽受业内质疑,但杨植麟敏锐捕捉到C端商业化的新机遇。”现在到了关键分水岭——用户能产生商业价值,OpenAI的C端贡献营收占比极高。”他分析道。对于以长文本Kimi出圈的月之暗面而言,C端路线更符合其基因,毕竟在B端已形成智谱、阶跃星辰等竞争者的市场格局。
商业化探索中,月之暗面选择将海外市场作为优先突破口。9月末,公司推出OK Computer Agent,与此前内测的”DeepResearch”形成互补:前者适用于行业调研等分析场景,后者擅长复杂任务调度如PPT制作。与国内逐步开放不同,OK Computer率先在海外全量上线,9月26日国内仍限流内测时,海外已开放全部功能。但免费用户仅限试用三次,较Manus的每日三次大幅缩减,暗示智能体成本控制压力。

围绕OK Computer,Kimi推出会员订阅计划:海外版设19/39/199美元三档,国内版为49/99/199元。权益主要包含K2Turbo模型加速、深度研究服务及OK Computer使用次数。内部人士透露,公司预期一年内通过国内外C端市场实现1亿美元营收,相当于千万美元级ARR表现。鉴于海外用户付费习惯更成熟,月之暗面将重点布局该市场——目前破千万ARR的Manus、GensPark等头部产品均选择海外优先。
为配合战略转型,月之暗面近期增设海外社媒运营、开发者运营等岗位,并开源Kimi K2模型培养生态。然而,国内大模型企业纷纷出海,Kimi K2调用量已从OpenRouter近月榜TOP20跌落,智谱GLM4.6取而代之。在竞争激烈的海外市场,月之暗面需更多像Kimi K2这样的核心模型支撑。

商业化探索中,月之暗面效仿OpenAI的模型+产品捆绑模式,但定价对标Manus等竞品,三档定价完全一致。SimilarWeb数据显示,Kimi9月单月访问量约2970万(80%来自国内),远不及Genspark(880万,30%来自日本)。要突破海外市场,技术和营销能力仍需大幅提升。
作为”五小虎”中唯一选择C端Agent路线的企业,月之暗面面临技术理想与商业现实的考验。MiniMax通过海螺AI和社交产品变现,阶跃星辰、百川、智谱则聚焦B端业务。杨植麟近期补齐C端布局,同时推进API服务和自研产品双路径。”模型优化仍是首要任务,但领先优势将带来商业化机会。”他坦言。目前头部企业ARR达数十亿美元且持续高速增长,月之暗面将动态观察并跟进。

API和Agent收费均面临挑战:开源模型溢价有限,API模式盈利能力存疑。但月之暗面手握超110亿元融资,团队规模约300人,且AI训练成本持续下降。有员工透露,K2模型对标海外闭源模型顶端水平,直指OpenAI和Claude Opus4。向前是AGI探索,向后是商业化悬崖——若商业化进展不及预期,这家”五小龙”中可能最先失速。
月之暗面能否走出与OpenAI相似的商业化道路?在技术理想与商业现实的天平上,这家企业正面临严峻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