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学与宁德时代强强联手,在钙钛矿光伏模组研发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为全球清洁能源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这一重大成果源于研究团队的创新性探索——他们成功设计出”基质限域分子层”空穴传输层结构,这一突破性设计巧妙解决了传统自组装单分子层在薄膜均匀性和界面稳定性方面长期存在的技术瓶颈。该技术方案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且工艺流程具备高度的可推广性,为后续大规模产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过反复实验与优化,研究团队最终成功制备出尺寸为1米×2米的钙钛矿光伏模组,其光电转换效率惊人地突破20%大关,这一数据不仅刷新了当前世界纪录,更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性能提升到了全新高度。该成果的取得,充分展现了我国在新能源科技领域的领先实力和创新水平。
这一创新成果已正式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上,其发表不仅标志着我国在光伏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更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重要参考。随着该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与推广,有望在未来几年内显著降低光伏发电成本,加速推动绿色能源的普及应用。专家表示,这一突破性进展将极大促进全球光伏产业的升级换代,为构建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