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头号AI玩家”(ID:AIGCplayer),作者为月山橘,经微新创想授权转载发布。上个月,GenWorld联合Hugging Face、真格基金等机构成功举办了首届“中文AI微小说大赛”。本次大赛要求参赛者必须使用大语言模型(LLM)创作小说,并提交交互截图、聊天记录等材料以证明作品的AI生成属性。为确保公平性,比赛严禁对AI生成内容进行人工润色和修改,从主题构思、情节设计到文字表达,所有环节均需由AI独立完成。这不仅考验了AI的算法与模型能力,更考验了人类对AI的驾驭水平。GenWorld的宋俊霆向“头号AI玩家”透露:“评审发现,作品质量与Prompt质量高度相关。优秀作品往往在交互中展现出清晰的逻辑思维。”经过综合评估作品的独特性、创新性、AI应用能力、文笔表达及情感共鸣等因素,大赛最终评选出6篇优胜作品,并公开了获奖者的Prompt记录。我们深入采访了其中3位获奖选手,尽管他们的作品和Prompt技巧各异,但共同点是:他们并非专业小说创作者。一等奖《将军百战死》的作者“麦兜不是猪”(以下简称“麦兜”)是一位游戏策划,二等奖《回环》的作者“易木里”是一位翻译,三等奖《我是E&M》的作者Elfe则是一位在教师与程序员身份间切换的“斜杠中年”。对话中,我们聚焦于以下话题:如何通过Prompt精准表达创作需求,引导AI生成理想内容?有哪些实用Prompt方法论?在人机共创中,人类应扮演何种角色?如何看待AIGC引发的版权与伦理争议?AI能否彻底取代人类创作者?
一场人机联合写作实验:《将军百战死》作者 / 麦兜不是猪
国王因连续多月的梦中魔物困扰而憔悴不安,他召见最勇敢的将军商议对策。“将军,如何摆脱梦中魔物?”国王焦虑询问。这位从小与国王一同长大、屡立战功的将军,曾99次击败妖魔,将它们驱赶至黑暗森林,被民众尊为伏魔神将。国王的威名甚至超越了自己。“无论何种魔障,我皆将其消灭。”将军毫不犹豫应答。国王的命令坚定却带着一丝懊悔与担忧。将军坚定道:“为国王与王国,我绝不退缩。”抵达黑暗森林后,将军偶遇被流放的老国师。老国师坦言,在老国王时期,他不顾劝阻打开上古封印,虽解除了魔物的束缚,却也带来了可不断生产粮食的魔种。魔种虽能增产粮食,却会导致部分动植物变异成妖魔。最终,将军家族组建降妖军队,历经无数次大战,将妖魔击退至黑暗森林。老国师表示,黑暗森林已无魔物,魔物只存在于国王的梦中。将军向老国师求助,得知上古存在一种封印术,可将将死之人的灵魂封印于他人梦中。“但必须做好万全准备,梦境中的危险可能比你想象的更严……”老国师未说完,将军便拔剑刎颈,跳入封印之中。“我愿为王守护一生。”将军感觉身影消散,被光环绕,转眼来到国王宫殿。他意识到仍身处梦境,国王的梦境充满黑暗与恐惧。将军与梦中的怪物和恶魔展开激战,斩断恶龙利爪,抵挡女妖诱惑,击败瓶中妖怪和狮身人面兽。最终,将军来到国王梦境的房间,发现一面巨大镜子。国王站在镜前,面容憔悴。“王,那骚扰您的梦魇何在?”将军恭敬询问。国王沉默,指向镜面。将军走近,却看到自己的倒影。“王。”将军单膝跪地,“若我是你梦中魇,我已无法在现实中困扰你。”“我知道,我的将军。”国王声音充满悲伤。他看着镜中将军,轻轻摘下头盔,长发披散,面容温柔而坚毅。那一刻,国王似乎触及某种情感边缘,一滴泪从眼角滑落。“我们以后都会在梦中相见的对吗?”国王声音带着渴望与无奈。
调教AI的创作方法中,常见的一种是赋予AI不同角色/身份,让其代入,再输入具体指令,以提升生成内容的准确性。实践证明,让模型扮演领域专家能显著提高表现。在微小说创作场景,麦兜让ChatGPT扮演小说作家,将详细指令融入角色描述,如“2000字以内”“反转小说”“文字短小精悍”“生动语言”等。但后续小说名称、背景和情节主要源自麦兜,他几乎将草稿直接喂给ChatGPT,让其拓展加工,使内容更丰满。为达到反转效果,麦兜不想读者一开始就知道将军是女性,但ChatGPT多次使用“她”指代将军。两人来回沟通十余次,ChatGPT虽嘴上表示理解,实际并未领会。为解决AI记忆问题,麦兜采用不断新建对话、生成内容的方式,最终选定最满意版本。他前后用讯飞星火、文心一言、ChatGPT生成约50篇小说,最终参赛作品是读起来最舒服的那篇。麦兜解释,小说主题和情节构思由他主导,灵感源于初中时写的一篇作文《将军百战死》,讲述将军战功赫赫却遭皇帝猜忌,最终刎颈自尽的故事。当时老师未给分数,认为不像初中生所为。此次获奖让麦兜重拾文学梦,他认为写作的快乐源于人类思考与创作,AI无法替代。
《回环》作者 / 易木里
地铁摇晃,亨利亚尔揉着酸痛眼睛,盯着手机邮件和日程。连续加班一个月,他已失去正常作息。匆忙回家洗漱后挤上早高峰地铁,赶回公司。皱巴巴衬衫和咖啡因勉强支撑着疲惫身躯,拥挤人群让他更加紧绷,一不留神被人撞到。早高峰地铁里,所有人都面目模糊,亨利亚尔感觉自己像一尾匿名小鱼,被困浑浊河流中。背包重重撞上他时,他终于忍不住竖起中指。突然,地铁急刹,所有人都静止不动,世界仿佛按下了暂停键。“怎么回事?!”亨利亚尔惊恐张望,所有人停止动作,像被冻结在各种姿势里。车厢鸦雀无声,电子显示屏数字停滞。突如其来的寂静让他汗毛直竖。“到底怎么回事?”他自言自语,小心翼翼走过静止人群,向车门涌去。这时,穿黑衣男子突然出现,敏捷抓住他手腕:“跟我走,你陷入危险了!”亨利亚尔惊呆,甩开他手:“你是谁?这里发生什么事?”男子神秘回答:“我是来帮你的。你必须跟我走,这里被黑暗力场控制了。”亨利亚尔疑惑:“黑暗力场是什么?你在说什么?”男子小声说:“控制时间的黑暗力量,它正在侵蚀人们的时间感知能力,你已经陷入环形时间陷阱。只有跟我走,才能逃离。”两人从地铁钻出,来到空无一人的陌生车站。黑衣人带他到一面墙前,墙上有倒计时器,红色数字不停跳动。“这就是控制时间的程序,它让你被困在环形时间里。”黑衣人说。亨利亚尔震惊:“怎么回事?为什么我会被困?”黑衣人沉吟:“因为你触发了程序混乱的条件……每当你生气中指时,就会启动时间回环。”“什么?!”亨利亚尔难以置信。“我们必须在计时结束前,输入终止代码,才能打破循环。”黑衣人快速操作键盘。计时器跳到00:00!黑衣人还没来得及输入,一片黑暗。亨利亚尔回到拥挤地铁车厢,揉着酸痛眼睛,手机里依然是没完没了的邮件和日程。地铁即将到站,他深吸一口气,整理衣着情绪,迈向车门。车门打开,拥挤人群中有人踩到他脚,他忍不住抬起了手。
易木里运用结构化Prompt,以更清晰明确的指令确保AI生成内容的可控性。结构化提示词借鉴编程语言方式,通过语法结构表达指令或请求,减少歧义。以易木里与Claude的交互为例,她先设定Claude为二十年经验的科幻小说家,擅长人物塑造、细节描写、环境描写、情节构思,写作风格为爱伦坡式。然后依次对Background(背景)、Goals(目标)、Constraints(限制/规则)、Skills(技能)进行详细说明。Claude生成小说开端后,存在时空错乱、不合逻辑情节和不恰当表达。为便于记录迭代版本,易木里要求Claude将输出内容命名为“开端v1”。每次修改后,她都要求Claude迭代版本号,共修改六次,最终得到相对满意的小说开头。续写时,易木里再次运用结构化Prompt,修改版本号为2.0,让Claude在“开端v6”基础上续写,并对续写字数、风格、结构、需包含元素等重新限定。针对Claude续写的第一版正文,易木里提出修改意见后,要求Claude将输出命名为“初稿v1”,此后每修改一次就迭代一次版本号。但并非每次修改都比上一版更满意,改来改去还是觉得第一版好,莫名有种做甲方的快感。经过多轮博弈,第6版初稿进入决胜圈,最终修改结果被命名为“终稿v1”。综合易木里交互记录,“头号AI玩家”整理出结构化Prompt公式:Role(角色)Profile(角色描述)· Author(作者)· Version(版本)· Language(语言)· Description(描述)Background(背景)Goals(目标)Constrains(约束条件)Rules(规则)Skills(技能)Example(参考示例)Workflows(工作流程)· Step1· Step2· Step3Initialization(冷启动对话)一级标题如Role、Profile等是属性词,总结模块内容,标识语义结构。Role(角色)可确保定向唤醒模型的角色扮演能力,用Master(大师)、Expert(专家)等提示词替代。Constraints和Rules规定模型必须遵守的原则、规则或操作流程,如“不得出现政治敏感、种族歧视等内容”。Skills指角色必须具备的能力、知识或技巧,用于执行任务。Examples可设置少样本提示。通过“# – []”等符号区分内容层级结构。结构化Prompt在模型能力允许时,能显著提高模型性能。
关于《回环》灵感来源,易木里表示:“去年在通勤地铁上,我想到亨利亚尔这个人物形象。但开脑洞虚构写作难度较大,这个点子就一直搁置。看到比赛,就想让AI试试。”相比于麦兜较简单开放的交互,易木里运用结构化Prompt,确保AI生成内容的可控性,减少歧义和误解。
《我是E&M》作者 / Elfe
我是一只无名猫。流浪时没有名字,遇到艾拉,她在书店给我安了窝,我还是没有名字。艾拉说:名字意味着占有和束缚。书店里书籍整齐排列,空气中弥漫纸张特殊气息。从占据的高处书架,我常看见艾拉,她坐在柜台后,眼中柔光沉浸在伍尔芙文字中。我喜欢这样的时刻,这是我们的时刻,我知道她在找寻着同样的东西。留言墙上便签越来越多,五彩斑斓的它们像彩色的鱼儿在墙上游动。书店客人们总通过便签进行无声交流。每次我悄悄爬到柜台角落,突然跳到她膝盖上,她都会轻轻摸摸我的头。那天,马克又进来了。他的鞋子总是那么干净,每次来,我都会忍不住和他鞋子玩耍。如果他带小鱼干来就好了。我缓缓走到艾拉脚边,用各种小动作唤起她的注意:摇尾巴,挤挠她的鞋,朝马克“咪”一眼。但艾拉沉浸在整理书籍中,完全没注意到我或马克。从柜台角落,我静静观察马克。他总是偷偷瞟向艾拉方向。他手里拿的书只是掩饰,真正关注的显然是柜台后的艾拉。我想:“这个马克,他好像真的很喜欢艾拉。”每次艾拉整理书架都会把描述幸福家庭的书放到最顶端,她几乎从不翻看。我知道原因:她成长在单亲家庭,小时候家中的争吵让她更喜欢独自一人。尽管我在书店有温暖小窝,但外面阳光真自由。回到书店时,我恰好看到马克深情看着艾拉,但艾拉决绝地回了一个“不”。看得出来,马克真的很喜欢艾拉。真希望艾拉能给马克一个机会。我窜到他们之间,做出可爱动作,试图为这场尴尬带来轻松气氛。艾拉轻轻拍了拍我的头:我可以看到她眼中的疑虑与纠结。随后的这些天,每当店门响起,艾拉都会期待地抬起头。那一刹那,她的眼中总带有一丝盼望。但很快,她又失望地低下头,仿佛害怕再次面对期待。我常看到艾拉站在旧便签前,目光沉默而持久。我蜷缩在角落,心想:“她在想他。我真的希望他们可以在一起。”一周后清晨,我坐在窗边,盯着繁忙大街,决定去找马克。街道上车辆飞驰。我急于寻找马克,不小心被自行车撞了。我忍着疼痛走到马克每日公交站,静待他的到来。大约一小时后,他如期而至。我发出哀鸣,他立刻注意到并急忙抱起:“嘿,艾拉的宝贝,你怎么受伤了?”他带我去了宠物医院。“艾拉的宝贝”,我心里默念,“连艾拉都没这么称呼过我呢……”接下来三天,马克像守护天使,给我喜欢的食物,陪我,安慰我。我深感他的温柔,心中想:“马克真的很好,他对我这么好,对艾拉应该也一样。我希望他们能在一起。”出院那天,我看到马克与护士交谈,护士随后拨打电话。不久,艾拉匆匆进入医院。看到我,她的眼中闪过失而复得的欣喜,让我深感自己归属于她。她向马克道谢后犹豫了下,欲言又止。在心中,我深深地祈愿:“艾拉,给你们之间的感情一个机会吧。”终于回家了。一踏进书店,我感受到家的温暖。躺在小床上,我被留言墙新便签吸引。那是艾拉熟悉的字迹:“只要她不去想任何人,她就完全自由。”紧接着是另一种颜色的文字:“但是,我无法不去想。”从柜台后传来低声细语。虽然听不清说什么,但那种紧张又兴奋的气氛,我感受得十分清晰。直觉告诉我,他们之间的关系正经历微妙变化。“我想给它取个名字了。”我听到艾拉的声音。第二天,马克带着一块闪亮铭牌走进店里。我看到铭牌上有E&M的字样。“成了!”我内心欢呼雀跃。马克递给我小鱼干,滋味好极了。我飞快吃完,跳出窗户,向公园方向奔去,留下艾拉和马克在书店里继续他们的时光。
作为一名小说创作门外汉,Elfe在正式开工前用一天时间读完了《安兰德的小说写作课》《雪花写作法》等3本书。一些长篇累牍内容就扔给Claude,让它帮忙总结、提取关键信息。她从中得到两条重要启示:1. 小说主题很重要。判断一部小说美学价值,只需了解作者主题是什么、主题展开如何。2. 要能具体表达抽象概念,不是用空泛词,而是用具体例子、描述、行动。再加上故事需要起承转合这个常识,Elfe靠着这点皮毛知识,将创作任务拆解为4个部分:确定主题、构思情节、丰富细化、串联成文。在几百人报名群里,Elfe看到大家热衷用AI创作科幻小说,为脱颖而出,她确定了作品首要目标:不写科幻,用非常规视角。她灵光一现,想到夏目漱石的《我是猫》,决定以猫为第一人称写篇爱情小说。至于具体写什么,就要和AI讨论了。Elfe形容,“和AI交互过程像煲汤。AI像百宝箱般不断抛出调味料,我这个厨师只需要挑挑拣拣把中意的调料加到汤里面。”在与ChatGPT交互中,Elfe循循善诱,不断追问。感觉“孤独与寂寞”的象征意义不错,继续追问——高级感一下子上来了。《蒂凡尼的早餐》是Elfe很多年前看过的小说,具体内容已忘,她问问AI。有了AI一番介绍后,主题基本明确。于是Elfe告诉ChatGPT“想写篇关于孤独、独立和归属感主题的微小说”,让它设计一些服务主题的角色。结果ChatGPT给出的都是些职业光鲜、成功的角色,似乎想传递“真正的强者都是孤独的”,俗套且不易引发共鸣。于是Elfe让ChatGPT创作些不那么成功的小人物。最终Elfe选中了艾拉这个角色,又让ChatGPT想象她的家庭背景、文化教育背景、成为书店店员原因等,并引入一个关注她的角色。主角有了,再来设计故事线。最终完成的大纲是:在对大纲进行丰富细化的过程中,Elfe用了一个重要技巧:让AI以表格形式输出细节描述。她认为这样做好处有三个:一是打破AI叙事习惯,避免陈词滥调。AI根据概率预测下一个字,直接输出整段文字易产出陈词滥调。二是便于局部调整。按编号指哪改哪,别内容稳定不变。三是防止精简后丢失细节。之前整段输出文字太长,缩减则减到丢光细节只有笼统介绍。据Elfe透露,在看到大赛报名信息时,她正在研究AI Agents,用AI写小说正好可以作为一个Case Study,帮助她梳理和感受不同Prompt之间的协作流程。写小说本身不是目的,研究AI Agents的Flow才是目的。对于在人机共创中人类角色,Elfe认为不能指望AI直接魔法般生成精彩作品,也不应高看人类只让AI打杂。AI有广博知识面、丰富脑洞,对细节能不知疲倦保持关注。这些特性保证了AI能为小说创作提供丰富优质素材。“要有多轮对话、和AI探讨意识。对话中,关于小说的点子会渐渐明晰。这样写出来的小说,比直接一条命令让AI写的要丰满充实许多。”Elfe说。
从模仿到创新,人类与AI共生的文学世界通过拆解获奖选手Prompt,我们看到AI在创作中的应用不仅体现在内容生成,还体现在情感表达、艺术审美等方面。从模仿阶段,AI通过学习大量文学作品提升理解和表达能力;创新阶段,AI开始独立创作,将人类情感、价值观和想象融入作品。对于Elfe而言,AI像导师般存在。她表示:“我本身好奇心超级旺盛,以前学东西费事,现在靠和AI深度对话,能以极低成本探索各领域知识。”尽管AI在创作小说方面优势明显,但仍存在局限。AI缺乏真实情感体验和价值判断,创作小说往往过于客观,缺乏主观情感和深度见解,难以与读者形成共鸣。AI对语境理解力有限,难以把握细微语言和非语言暗示,导致作品有时难以准确传达作者意图。不过,随着技术进步,人类与AI共生关系不断深化,我们有望看到更精细化的AI作品。人类作家与AI无缝合作,发挥独特想象力和创造力,共同完成更复杂富有创意的作品,或许就在不远处。就像席勒诗剧《唐·卡洛斯》第一幕完结时的那句话:“我现在再也无所畏惧,我们手挽着手,去挑战我的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