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乐福北京四元桥店于9月13日暂停营业,这标志着这家零售巨头在北京的门店网络画上了句号。此前,这家店已出现诸多异常迹象,如店门口购物车乱堆、生鲜区熟食区店家减少、补货缓慢、熟悉的工作人员消失,而顾客数量却大幅增加,不少是为了清空购物卡而来。关店传闻早已流传,甚至导致洗衣粉和肥皂被抢购一空。尽管家乐福方面回应称暂停营业是为了调整货品,但此前天通苑店和双井店同样以相同理由关闭至今未复业,加剧了外界对重新开业的担忧。
自2022年以来,家乐福的关店潮持续不断。3月,北京中关村店关闭;7月,营业22年的方庄店也宣告停业。2022年11月,郑州花园路店停业;2023年1月,长沙芙蓉店关门;2月,昆明世纪金源购物中心宣布与家乐福终止合作;2月17日,合肥长江路店搬离三里庵国购广场;创益佳门店作为家乐福进入中国的首店也未能幸免;8月末,双井店关闭。最终,北京四元桥店成为家乐福在中国最后一个门店。
四元桥店是家乐福在中国首个自有物业门店,建筑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曾作为亚洲最大卖场重点打造。根据苏宁易购公告,2020年和2021年底,家乐福中国门店数量分别为228家和205家,2022年12月降至147家,2023年6月末进一步减少至41家。伴随四元桥店暂停营业,家乐福中国剩余门店仅剩37家。
1996年春节,北京朝阳区北三环东路的家乐福门店开业,一个黑龙江男孩小陈被巨大的蓝色招牌吸引而进入。当时他并不知道这是家乐福在中国首店,也不了解8000多平米、10000多种商品的规模。比规模更震撼他的是熟食部的烤鸡、面包房的法棍、水产部的三文鱼以及来自各国的进口商品。在此之前,中国消费者主要在环境较差的农贸市场或服务不佳的百货大楼购物。家乐福带来的不仅是商品,更是全新的购物体验:整洁明亮的开放货架、超低价打折商品、醒目的价格标签、热情的促销员、免费试吃品以及上万种SKU。
1997年10月,家乐福天津店开业后,天津市委战略办研究人员发现其商品售价比其他商场低10%-30%。这得益于家乐福早期”营采合一”模式,门店掌握定价、费用、促销等权限,供应商配合度高,快速销售又降低采购成本。家乐福不仅为中国消费者带来全新购物体验,也树立了行业最高营运标准。
1996年,何金明辞去深圳金属交易所总经理职务,创办人人乐超市。家乐福开业后,人人乐销售额从6万跌至2万,促使何金明卧底家乐福学习。37天的观察后,他整理出400多页的超市经营指南。家乐福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历程中,1997-2007年被称为黄金十年,累计开设112家门店,每进入新城市都成为重要新闻。本土零售商纷纷效仿家乐福的门店布局、商品规划、陈列、定价、促销、服务及员工管理等标准。
2007年,家乐福中国销售收入近300亿元,但增速已出现下滑。2006-2018年,平均增速仅4.36%,2014年、2016年和2018年甚至为负增长。供应链问题始终是短板,家乐福曾利用先发优势和规模优势对供应商强势谈判,获得苛刻条款。但品牌商没有更好选择的前提被打破,中国同行学习速度快于家乐福,电商崛起也加速冲击传统零售。
2009年,大润发销售规模首次超过家乐福;2010年,家乐福内地门店数量被沃尔玛超越;2014年,市场份额已落后于高鑫零售、沃尔玛和华润万家。面对电商冲击,家乐福反应迟缓,2011年沃尔玛入股1号店布局电商,家乐福中国直到2015年底才启动。2017年营收324.47亿元,次年降至299.58亿元,净利润亏损5.78亿元。2019年6月,家乐福中国80%股份出售给苏宁易购,但疫情打乱了整合计划。
沃尔玛同样面临关店潮。今年4月福州大利嘉分店关闭,5月广州淘金店停业,9月长春重庆路店停止营业,陕西、江西、山东、北京多家卖场也关闭。2016-2022年间,沃尔玛在中国关闭超过130家门店。本土同行也难以为继,永辉超市三年关闭近400家门店,甚至传出被京东收购传闻。2022年,34家超市企业关闭门店超680家。
但关店并非线下商业必然宿命。线上便利性仍受快递等待时间限制,线下店的人情味和特定体验仍是消费者需求。沃尔玛大卖场关店的同时,山姆会员店加速拓店,2023年底中国门店将达48家,2024财年Q1净销售额同比增长28.3%。海尔创始人张瑞敏曾说: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企业要么进化变革,要么僵化自缚,唯有不断自我颠覆才能顺应时代。
家乐福中国就未如此幸运。大众点评网评论显示,许多顾客见证家乐福20多年成长,如今却只能留在记忆中。长沙芙蓉店关闭时,市民感叹”我的青春倒闭了”。家乐福们带着无数人的记忆,在时代浪潮中踉跄前行,未来仍充满不确定性。感谢它们曾经的陪伴,期待否极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