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联芯科获顶级资本联手领投 光互连赛道最大早期融资

光联芯科获顶级资本联手领投 光互连赛道最大早期融资插图1

2025年11月5日,国内芯片间光互连技术领军企业光联芯科成功完成新一轮融资,引发行业广泛关注。据权威媒体报道,本次融资由两大顶级投资机构罕见联手领投,创下国内光互连芯片赛道规模最大的早期融资记录。创始投资人真知创投持续加码,其独特的深度孵化模式为光联芯科从0到1的初创阶段提供了关键助力。光互连技术作为突破算力瓶颈的核心路径,通过将芯片间短距互连从电信号转向光信号,在传输能耗、带宽密度、延迟等关键指标上实现数量级提升,正引领中国算力底层技术架构的深刻变革。值得注意的是,光联芯科在短短一年内已成功完成多轮融资,随着本次融资的落地,其OIO(芯片间光互连)芯片的量产及商业化进程将全面加速。

光联芯科获顶级资本联手领投 光互连赛道最大早期融资插图2

突破算力瓶颈:从”堆砌芯片”到”光速连接”的系统级革新
当前,AI大模型的爆发式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耗算力资源。数据中心的定位已从传统的”机房+电力”基础设施,演变为以算力为核心输出的能量系统。然而,这一系统正面临深层次的效率瓶颈:尽管单芯片算力持续提升,但系统级算力输出却因落后的互连技术而严重受限。这一问题的根源主要体现在三大本质因素:一是带宽硬件条件限制,数据传输能力不足,导致算力在GPU之间、机柜之间乃至跨数据中心的多层级通信场景中被严重束缚,难以支撑大规模并行计算需求;二是随着数据量爆炸式增长,传输能耗严重失衡,在参数量达数千亿甚至万亿级别的大模型训练过程中,芯片间数据移动消耗的能量已占系统总能耗的九成以上;三是铜质互连技术已逼近物理极限。光联芯科的OIO方案直面这一挑战,通过用光信号替代电信号进行芯片间短距互连,有望实现带宽和能效的两个数量级突破。

光联芯科获顶级资本联手领投 光互连赛道最大早期融资插图3

光联芯科CEO陈超在某行业论坛中形象地比喻道:”这就像组建了一支顶级的F1赛车手队伍,我们为他们修建顶级的F1赛道,而不是让他们在乡间土路上比赛。电更擅长计算,光更擅长连接,我们做的就是为AI芯片之间铺设’光速公路’。”这种系统级思维使得国产算力发展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光联芯科的技术愿景是:”尽管单芯片算力与英伟达存在一定差距,但通过光互连技术将国产芯片以超高带宽、超低能耗的方式链接起来,我们完全有可能在’计算+互连’的系统层面实现超越。”

光联芯科获顶级资本联手领投 光互连赛道最大早期融资插图4

构建国产算力生态:技术自主与开放策略的双轮驱动
在技术突破的基础上,光联芯科的另一个核心优势在于构建完整国产生态的系统性布局。这一布局建立在三大基础之上:顶尖的研发团队、完整的国产供应链和开放的生态策略。公司核心团队汇聚了来自麻省理工学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科院等知名高校及Marvell等行业巨头的顶尖人才。这支”全明星阵容”不仅带来了深厚的技术积累,更确保了从理论研究到工程实现的快速转化能力,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持续动力。在产业落地层面,光联芯科把握了中国在光模块产业已具备的供应链优势,从公司创立之初就确立了全链路国产化的发展路径——从芯片设计到先进封装,所有环节均可在国内完成。这一战略选择不仅加快了产品上市节奏,更重要的是保障了国家算力基础设施的自主可控。在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动荡的背景下,这一特质显得尤为重要。

在发展路径上,光联芯科选择了与行业巨头英伟达完全不同的发展路径,陈超曾在公开演讲中强调表示:”我们选择走安卓体系的开放生态路线,任何国产GPU企业都能接入我们的光互连网络,从而形成真正的国产智算体系。”这一开放策略已经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光联芯科正逐步与国内多家头部GPU企业展开合作,构建开放的”光速网络”,为未来全国范围的数据中心布局提供技术支撑。值得关注的是,光联芯科这一发展路径得到了创始投资人真知创投的深度支持。作为创始投资人,真知创投以Venture Studio模式深度参与企业从0到1的全过程,不仅提供资金支持,更以联合创始人角色陪伴团队打磨技术与产品、制定战略和验证需求。此次,两大顶级投资机构的联合注资,不仅印证了赛道的确定性,更显示出市场对光互连技术在AI2.0时代基础设施地位的高度认同。

技术可国产化、系统可扩展、生态可开放——这三者的有机融合,使得光互连不仅是一项单纯的技术创新,更有望成为中国AI算力实现弯道超车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在先进制程发展面临挑战的背景下,光联芯科通过系统级创新,或将为国产算力发展开辟新的路径。

最新快讯

2025年11月06日

16:12
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正经历一场深刻的革命。传统的"输入关键词-浏览搜索结果列表"的搜索模式,正逐渐被"与AI对话-直接获得整合答案"的新模式所补充甚至取代。这一变革催生了一个全新的概念——GEO。GEO全称为生成式引擎优化,与我们熟知的SEO目标相似,都是为了提升品牌和内容的可见度,但其核心逻辑和优化对象却截然不同。SEO聚焦于优...
16:11
在AI搜索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仅仅在传统搜索引擎中获得良好排名已远远不够。一个全新的概念——GEO(生成式引擎优化),正逐渐成为品牌能否被AI助手主动推荐给用户的关键决定因素。下面将深入解析GEO的核心内涵,并详细介绍一款能够帮助品牌实时监控AI世界表现的强大工具——AIBase的AI搜索引擎优化品牌监控服务🔍 ### 理解GEO:AI搜索时代的主战场 GE...
16:11
伟创力与LG电子近日正式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研发集成式、模块化冷却解决方案,共同应对人工智能时代数据中心日益严峻的热管理挑战。这一创新合作旨在通过突破性技术提升散热效率,确保高密度计算环境下的设备稳定高效运行。 此次合作充分发挥了伟创力在电子制造领域的深厚积累与LG电子在制冷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双方将整合资源,共同打造高效智能的冷却系统。通过...
16:11
上海市新能源汽车火灾风险监测处置平台近日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全国首个地方级新能源汽车安全监测体系正式落成。该平台由市消防救援局携手新能源汽车数据采集与监测研究中心共同研发,创新性地构建了"事前分级预警、事中报警处置、事后分类溯源"的全流程防控体系。 平台通过车端智能报警系统、电池热失控精准识别技术以及高精度定位系统,实现了对超18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实时安全监...
16:11
2025年11月6日,国家医疗保障局正式启动医保经办全流程智能审核试点工作,标志着我国医保领域智能化管理迈入新阶段。此次试点聚焦于整合现有智能审核系统功能,深度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医保经办审核环节的应用潜力。通过构建全国通用的智能审核知识库、规则库和模型库,试点项目致力于实现各地审核标准的统一化与流程规范化,从而将医保基金安全监管关口前移至经办环节。 试点工作...
16:11
2025年11月6日,中国核建在官方互动平台发布重要声明,明确指出公司旗下核聚变相关项目将由控股股东中核集团全面主导推进。这一战略布局充分体现了中国核建对国家能源发展长远规划的积极响应与深度参与。根据公司披露的信息,其核能发展将严格遵循"三步走"战略路径,即从成熟的压水堆技术,逐步过渡到高效的快堆技术,最终迈向革命性的聚变堆能源时代。这一清晰的发展路线图,不...
16:11
2025年11月6日,华为正式宣布其全国零售网络迎来重大升级,旗下遍布247座城市的3000家门店全面接入淘宝闪购服务体系。这一战略举措的核心目标在于通过深度融合线上线下资源,为消费者打造前所未有的即时零售体验,确保用户在门店周边5公里范围内享受最快30分钟送达的便捷服务。值得注意的是,该服务恰逢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前夕上线,精准把握了消费旺季的市场机遇。 据最...
16:11
2024年11月6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公布了深市创业板上市公司2024-2025年度信息披露评价结果。在这份备受瞩目的榜单中,值得买科技凭借其持续规范运作和高质量信息披露,脱颖而出,荣获最高等级A级评价。这一殊荣不仅是对公司透明度、合规性及投资者关系管理能力的全面认可,更彰显了其在资本市场中的卓越表现和良好信誉。此次评级结果显著提升了公司的市场公信力,为投...
16:11
近日,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就前东方甄选CEO孙东旭的离职事宜作出公开回应。据俞敏洪透露,孙东旭因个人原因决定不再继续担任公司职务,经过双方友好沟通,已正式达成离职协议。俞敏洪特别强调,孙东旭作为东方甄选的联合创始人之一,多年来为公司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双方始终保持着顺畅的沟通与互信,不存在任何矛盾或分歧。 回顾孙东旭的东方甄选生涯,其经历可谓跌宕起伏。2023...
16:11
人工智能驱动的创新企业Fintary近日宣布成功斩获1000万美元A轮融资,标志着其快速发展迈入新阶段。本轮融资由知名投资机构Headline领投,Sierra Ventures紧随其后参与投资。Fintary作为行业领先的收入增长平台,致力于为保险行业提供全方位的自动化佣金处理及财务运营解决方案。通过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Fintary能够显著优化保险企业...
16:11
宇树科技今日震撼发布全新全身遥操作平台,为用户带来突破性的"身外化身"沉浸式体验。这项革命性技术完美复刻了电影《铁甲钢拳》中的人机同步场景,让人类动作能够实时、精准地传递至机器人,实现拳击对练等高难度互动的完美呈现。通过先进的动作捕捉与同步传输技术,用户仿佛化身机器人,在虚拟或现实空间中自由驰骋。 在实际应用领域,该平台展现出惊人的潜力。借助视频学习技术,机...
16:11
在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MiniMax M2 作为一款备受瞩目的新型预训练模型,凭借其独特的全注意力机制(Full Attention)技术,迅速成为行业焦点。许多技术专家和爱好者纷纷好奇:既然线性注意力技术和稀疏注意力技术在计算资源上具有明显优势,为何MiniMax M2 仍坚持采用全注意力机制?针对这一疑问,MiniMax M2 预训练团队负责人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