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前十个月,我国大豆进口量突破9600万吨大关,达到9568.2万吨,同比增长6.4%,展现出较强的市场需求韧性。值得注意的是,进口均价却同比下降11.1%,反映出国际市场大豆价格波动对国内成本的影响。这一数据背后,是复杂多变的国际农产品贸易格局。
海关总署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大宗商品进口呈现结构性分化特征。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铁矿砂进口量达10.29亿吨,虽仅微增0.7%,但已稳住基础供给。与此同时,原油进口量大幅增长3.1%,达到4.71亿吨,显示出国内能源消费的持续需求。然而,作为”两煤一气”中的煤炭和天然气进口量却分别下降11%和6.2%,反映出国内能源结构转型对进口格局的深刻影响。
在工业原料进口方面,机电产品表现亮眼,进口额高达6.05万亿元,同比增长5.5%,成为稳定工业生产的重要支撑。这一数据表明,我国制造业升级对高端设备和技术进口的需求依然旺盛。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基础原材料进口价格普遍下行,为国内企业降本增效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全年进口趋势来看,大宗商品进口量价齐升的态势正在发生转变。一方面,国内经济持续复苏带动基础原材料需求增长;另一方面,国际市场供需关系变化和汇率波动共同作用,导致进口成本呈现下降趋势。这一变化既为我国经济稳增长提供了成本优势,也对产业升级和供应链安全提出了新要求。未来,如何平衡进口成本与产业自主可控,将成为政策制定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