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网络安全通报中心近期通过专业支撑单位监测发现,境外多个恶意网址及IP地址正持续对中国及其他国家发起大规模网络攻击活动。经深度分析确认,这些恶意地址与Nanocore、AsyncRAT、Mirai等知名木马程序存在高度关联,主要威胁类型涵盖后门控制、僵尸网络攻击等高危行为。从地域分布来看,这些攻击源头主要集中在美国、德国、荷兰、韩国、巴西等国家和地区。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恶意IP地址利用物联网设备存在的安全漏洞,频繁实施DDoS攻击,对目标服务器造成严重冲击。同时,另有攻击者通过远程访问木马程序,隐蔽窃取关键敏感信息,对国家安全和关键基础设施构成潜在威胁。专家分析指出,此类攻击呈现出组织化、规模化特点,亟需采取综合防控措施。
针对当前网络安全形势,相关部门强烈建议各机构立即开展全面排查工作,重点检查DNS记录配置与网络流量异常情况。同时应及时更新防护设备规则库,强化对恶意通信的拦截能力。对于发现的可疑活动,务必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告,形成联动防控机制。各企业及组织更需加强安全意识培训,提升整体网络安全防护水平,共同构建安全可靠的网络空间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