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世界互联网大会(WIC)乌镇峰会上,DeepSeek 人工智能公司高级研究员陈德利罕见现身,向全球发出人工智能社会影响的严峻警告。他强烈呼吁科技企业承担起”人类守护者”的责任,这一表态不仅反映了中国科技界对AI潜在风险的深刻忧虑,更揭示了全球科技发展格局正在发生的微妙变化。
陈德利在峰会上指出,当前人工智能正处于需要人类监督的”蜜月期”,但这一阶段可能仅剩五到十年。他警示说,随着技术突破,人工智能将在未来十年内取代大量人类工作岗位,引发结构性失业和社会动荡。更令人担忧的是,在接下来的十年到二十年里,AI可能彻底改变人类劳动模式,给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届时,科技公司必须挺身而出,扮演”吹哨人”的角色,帮助社会重新适应技术变革。
这一时间表和论调与西方AI领军人物普遍的乐观预期形成鲜明对比。陈德利强调,AI开发者必须将安全和社会福祉置于技术竞赛之上,呼吁科技企业重新思考发展路径。这种谨慎态度背后,是中国科技界对技术伦理的深刻思考。

DeepSeek作为2025年初成立的新兴AI企业,虽然一直保持低调,却在全球AI领域迅速崛起。该公司凭借其高性价比AI模型——这些模型性能媲美美国同类产品,却对芯片性能要求更低——成为中国AI自主研发的标杆。正如《商业时报》和彭博社等国际媒体所报道的,DeepSeek的成就不仅推动了中国AI技术的进步,更带动了国内芯片技术的革新。其免费或低成本的应用模式,已让美国科技巨头遭受重大市场损失,甚至引发硅谷对低预算高性能AI普及可能加剧失业的担忧。
陈德利发出的警告具有全球意义。随着DeepSeek模型的广泛应用,全球各行各业都将面临深刻变革。该公司利用海量数据集训练出的技术,已在海关监管、制造业优化和化学品安全等领域实现部分工作自动化。此次陈德利出席官方支持的大会并发表警示性演讲,标志着中国在推动科技创新的同时,始终保持着对技术社会影响的审慎态度。这种平衡创新与风险的发展理念,或许将成为未来全球科技治理的重要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