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当聊天机器人ChatGPT在全球掀起热潮时,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的工程师们已悄然启动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模型的研发工作,并将其代号命名为Arrakis。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表示,尽管OpenAI通过大语言模型(LLM)GPT-4显著提升了ChatGPT的性能,但Arrakis模型的问世将使公司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运行聊天机器人。这一突破不仅将助力OpenAI向微软展示其持续创造大语言模型的能力,更对两家公司即将敲定的100亿美元投资与产品合作谈判具有关键意义。然而,据知情人士透露,到2023年中期,OpenAI突然叫停了Arrakis的发布计划,因为该模型的运行效率远未达到预期。这一决策意味着OpenAI错失了宝贵的发展窗口期,不得不将资源转向其他模型的开发。更令微软多位高管失望的是,后者曾投入巨资购买在其产品中使用OpenAI新技术的权限,而Arrakis的受挫可能动摇OpenAI此前树立的不可战胜形象。要知道,OpenAI曾击败人工智能先驱谷歌,并打造出史上增长最快的软件业务之一,但此次Arrakis的失败表明,人工智能前沿领域仍充满未知陷阱。尽管Arrakis的挫折并未拖累OpenAI今年的业务,但随着新大语言模型竞争的加剧,这家初创公司明年或将面临更大压力。例如,谷歌即将推出的Gemini模型,目标是在编码能力、响应准确性等方面超越GPT-4。面对挑战,OpenAI并未停滞不前,而是继续优化其业界领先模型,包括增强解码图像的能力,并计划在11月推出一系列新功能。作为ChatGPT等产品的技术基石,大语言模型甚至被OpenAI视为未来操作系统的雏形,因为它们能够胜任代码编写、图像识别、文件检索等复杂任务。得益于GPT-4的强大性能,OpenAI业务规模迅速扩张,年收入已突破13亿美元,远超去年全年的2800万美元,其中GPT-4为ChatGPT付费版提供了核心动力。今年第二季度,OpenAI通过出售员工股份后估值约300亿美元,但公司正积极寻求更高估值。01 表现未达预期被迫叫停据知情人士透露,OpenAI从去年秋季开始研发Arrakis,旨在打造一款性能媲美GPT-4但运行成本更低的模型,其核心技术在于机器学习领域的稀疏性(Sparsity)。稀疏性通过激活模型特定部分来处理任务,从而在保持强大能力的同时降低计算需求。谷歌等竞争对手也正探索这一技术,OpenAI已将其融入早期软件架构。Arrakis的推出将使OpenAI能用更少的服务器芯片支撑其技术,大幅降低运营成本。今年春季,OpenAI开始用先进计算硬件训练Arrakis,预计成本将远低于GPT-4。但员工很快发现,该模型表现远不及预期。经过约一个月的调试,管理层最终决定终止项目。尽管如此,OpenAI仍可将Arrakis的技术积累用于其他模型,如即将推出的多模态模型Gobi。知情人士指出,尽管OpenAI尝试通过稀疏性降低成本,Arrakis仍未达标。该模型早期测试表现良好,但后续测试中突然失灵的原因尚不明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Arrakis以《沙丘》中的沙漠星球命名,象征其稀疏性设计理念,而GPT-3.5 Turbo等OpenAI其他模型也延续了这一命名传统。自Arrakis失败后,OpenAI转向开发GPT-4新版本,并考虑将其命名为GPT-4 Turbo——这一代号也曾出现在Arrakis的早期计划中。面对技术成本压力和开源方案崛起,OpenAI迫切需要让模型更经济高效。微软正使用GPT模型支持Office 365等服务的AI功能,并期待Arrakis能提升性能、降低成本。微软必应搜索引擎依赖GPT-4等模型构建聊天机器人,但Arrakis的延迟可能影响商业定价。据华尔街日报报道,GitHub Copilot的月均用户亏损高达80美元,年亏损或超1亿美元。微软此后加速开发其他大模型,以降低运行成本。02 稀疏性成降本关键趋势行业专家预测,稀疏性模型将成为人工智能降本的关键。今年8月,谷歌首席科学家杰夫·迪恩在会议上表示,未来几年AI将向稀疏性方向发展。与Llama 2等”密集”模型不同,稀疏性模型仅调用完成任务所需的计算参数,大幅提升成本效益。迪恩强调:”稀疏计算是未来重要趋势!”许多从业者认为,”混合专家模型”是增强稀疏性的有效手段——大型模型的不同部分被训练处理特定任务,形成子专家模型。知情人士称,OpenAI已将此技术应用于GPT-4和Arrakis。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科学教授伊安·斯托伊卡指出:”专家模型越多,模型越稀疏高效,但可能牺牲部分准确性。”参考资料OpenAI Dropped Work on New ‘Arrakis’ AI Model in Rare Setback — The Information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微新创想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微新创想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http://www.idea2003.com/。
最新快讯
2025年11月02日
微新创想11月1日独家报道,知名数码博主定焦数码通过独家爆料证实,华为即将推出的Mate 80系列将包含一个令人瞩目的风扇版本,总计将发布5款不同配置的机型。这一消息揭示了华为Mate系列历史上规模最为庞大的旗舰阵容,更值得一提的是,Mate 80系列将成为华为首款集成主动散热风扇的Mate机型,为高端手机市场带来革命性突破。
当前手机行业普遍采用VC均热板...
微新创想11月1日最新消息,知名数码博主数码闲聊站独家爆料,小米17 Ultra已正式通过工信部备案,确认推出两款不同型号——2512BPNDAC与25128PNA1C,均搭载先进的UWB超宽带技术。值得注意的是,高配版本还特别配备了天通一号卫星通信系统,支持北斗短报文卫星短信功能,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通信保障。
有了这项革命性的双卫星通信技术加持,小米17...
铭凡迷你主机品牌于10月31日正式宣布,由于全球原材料成本持续上涨,公司决定对全线产品进行小幅价格调整。此次调整将于太平洋标准时间11月4日起生效,但准系统及配件产品将保持原价不变。
该公司在声明中明确指出,近期DRAM内存与NAND闪存价格的快速攀升是导致成本增加的主要因素。作为业内知名的分析机构预测,第四季度DRAM和NAND闪存的价格涨幅或将分别达...
理想汽车产品线负责人汤靖就MEGA 2024款起火事件作出权威回应,详细披露了事故发生前的关键预警信息。据他透露,在事故发生前的四个小时内,云端系统已监测到电池绝缘故障的潜在风险,并第一时间通过客服渠道联系车主,启动了应急救援程序。然而,由于车辆仅因小电瓶馈电导致暂时抛锚,维修团队未能采取拖车送检等更有效的措施,最终导致风险升级为严重的热失控事故。
汤靖坦诚...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A股市场展现出稳健的增长态势。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高达53.46万亿元,净利润达到4.70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6%和5.50%。这一成绩背后,是全市场4183家企业的盈利表现,盈利面接近八成,彰显出A股市场的整体韧性。
从季度维度来看,第三季度的业绩表现尤为亮眼。上市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达到3.8...
极氪009纯电MPV重磅推出限时购车福利,11月至12月期间为消费者带来双重惊喜:5年0息金融方案与1万元置换补贴任选其一,让高端出行更轻松实惠。不仅如此,购车用户还能尊享豪华酒店度假活动,100%获得最高3000元家庭度假金,更有每月三次机会赢取价值8000元的三亚家庭游,让出行体验升级倍增。
作为极氪高端MPV系列的开篇之作,009纯电MPV自今年7月推...
央视新闻报道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增加值同比增长9.6%,增速显著领先于整体工业水平3.4个百分点。这一成绩背后是智能无人机、工业机器人等创新产品的蓬勃发展,其产量均呈现爆发式增长。特别是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前三季度累计产量已突破59.5万套,不仅远超去年全年总量,更反映出行业加速迭代升级的态势。
随着汽车、电子等传统产业加速自动化改...
日产汽车于当地时间10月30日正式发布了2025财年第二财季及上半财年的最新财务展望。这一消息不仅揭示了公司近期的经营状况,更展现了其在复杂市场环境下的稳健表现与战略调整成效。
尽管净营收方面维持了此前预期,但日产汽车在营业利润表现上实现了令人瞩目的突破。公司最新数据显示,第二财季预计实现净收入2.8万亿日元,营业利润将达到500亿日元,利润率更是提升至1....
2025年11月,备受瞩目的中国国际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圆满落幕。在这场汇聚全球顶尖AI智慧的行业盛会上,一亩田集团凭借其在农业全产业链中深度应用的AI技术,脱颖而出,荣获“十大创新力企业奖”这一殊荣,并荣登“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创新力企业百强榜”。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获奖名单中不仅囊括了阿里云、华为、京东等科技领域的领军企业,更有一亩田集团作为农业数字化先锋的闪亮...
微新创想11月2日讯 鸿蒙智行近日震撼发布了其最新销量报告,10月份的业绩表现更是创下历史性双纪录。单月交付量高达68216台,不仅刷新了单月交付量历史新高,更以惊人的速度突破了100万台大关,成为创新势力品牌最快达成百万交付纪录的里程碑时刻。值得注意的是,鸿蒙智行10月份的成交均价达到了39万元,这一数字甚至超越了宝马、奔驰、奥迪等传统豪华品牌,强势跃居中...
微新创想11月1日最新消息,知名数码博主数码闲聊站曝出重要进展:某品牌旗下子系列将采用9000mAh单电芯硅电池并实现100W闪充方案,更有实验室测试显示10000mAh版本已进入积极评估阶段。根据博主评论区透露的线索,这款备受期待的机型很可能就是REDMI Turbo 5系列。
目前,REDMI K90系列凭借其精准的市场定位和极具竞争力的售价,已在全球市...
2025年9月,全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强势突破7.63万套,同比增长率高达28.3%,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更值得关注的是,1—9月累计产量已达到惊人的59.5万套,不仅远超2024年全年的总量,更标志着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迈入高速发展新阶段。这一显著增长主要得益于汽车、电子、新能源等关键行业的自动化改造需求持续旺盛,这些行业对智能化生产技术的迫切需求正成为推动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