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atGPT 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崛起,月活跃用户数已突破8亿大关,然而这辉煌背后的”电费账单”却令人咋舌。汇丰银行最新发布的测算报告犹如一盆冷水,给狂热的资本市场浇上了一瓢。据其预测,OpenAI 若想维持运营至2030年,需要再投入高达2070亿美元(约1.47万亿元人民币)的算力费用,这笔巨款足以在美国中西部再建一个”中型州”的发电站。
更令人担忧的是,即使公司届时营收能达到2130亿美元,依然可能面临亏损困境。自由现金流持续为负,高达2070亿美元的缺口如同一座大山压在肩头。”收入暴涨≠盈利”成为这份报告中最为醒目的结论。汇丰银行的模型显示,到2030年,OpenAI 将拥有30亿用户,覆盖全球44%的成年人,付费比例将翻倍至10%,并占据2%的数字广告市场份额。但与此同时,与微软、亚马逊签订的2500亿+380亿美元的云服务协议,将使累计数据中心租金飙升至7920亿美元;仅2030年一年的租金账单就高达6200亿美元,几乎能吞噬全部营收。
这意味着,ChatGPT每回答一次”你好”,都在为公司的负债清单增添一笔新账。资本市场已经开始为这场”无底洞”式消耗计价:甲骨文、Meta近期为AI大扩建疯狂发债,信用违约掉期指数飙升,投资者用钱包投票表达对AI融资可持续性的担忧。OpenAI若效仿举债,将面临流动性危机;若放缓投入,又可能被竞争对手乘虚而入——消费级市占率预计将从71%跌至56%,企业级份额同期由50%降至37%。

汇丰银行直言不讳地指出,OpenAI未来十年将依赖一轮接一轮的融资维持运营。一旦市场风险偏好降温,整个AI产业链的泡沫预期将被瞬间刺破。索洛悖论在这份报告中再次被提及:AI技术无处不在,却在生产力统计中踪迹难觅。当OpenAI的算力需求达到36GW、年亏损额度刷新历史记录时,市场越来越担心——这场”重金砸算力→模型更聪明→变现尚未可知”的循环,究竟是会先迎来盈利拐点,还是会先遭遇资本寒潮?
在汇丰银行的计算中,答案依然扑朔迷离,但2070亿美元的警钟已经敲响。这场AI技术革命在带来无限可能的同时,也暴露了其背后沉重的财务负担。投资者们正拭目以待,看OpenAI能否在这场烧钱游戏中找到可持续的盈利模式,避免重蹈其他科技巨头覆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