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消费互联网到万物智联,这是一个不断演进、层层递进的过程,恰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学理念。2013年,中国迈入移动支付时代,也标志着中国物联网的十年征程从一台台无人售货机正式开启。2016年,尽管热钱涌入的物联网领域多数以“一地鸡毛”收场,但也锤炼出一个“能打”的产业链。2017至2019年,技术驱动场景爆发,场景又反向促进物联网的规模扩张,迎来了发展的奇点时刻。2020年,物联网与数字化服务深度融合,产业进入深水区,商家借助物联网数据解决数字化难题,提升经营效率并拓展经营场景,推动零售、餐饮、交通等行业完成数字化跃迁。十年间,科技公司将多年积累的能力转化为数字化利刃,深入挖掘产业场景,为万物智联奠定基础。
2016年,谷歌AlphaGo战胜李世石,亚马逊智能音箱Echo进军物联网。然而,智能音箱并未成为万物智联的入口,却开启了AIoT(智能物联网)时代,尤其在消费物联网领域表现尤为突出。从智能家居中的电视、冰箱到线下零售的无人售货机、便利店,再到出行领域的智能汽车、电动车,智能化成为传统单品摆脱同质化竞争、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2022年底,ChatGPT的问世标志着AI2.0时代的到来,为物联网行业注入新动力。饮水思源,AI、云计算、芯片、支付等关键技术在万物智联时代的应用,离不开近三十年来信息技术行业在数据、技术和基础设施方面的持续迭代和积累。从消费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万物智联,正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演进过程。消费物联网的十年,为中国产业数字化打下了坚实基础,AI技术的进步和算力的提升,为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带来了更多可能。
“没搞头”的自动售货机,开启物联网新十年(2013-2017)
2011年,前新浪高级副总裁王滨转型投资,创办友宝自动售货机。作为早期中国互联网人,他深知用互联网思维革新无人零售的巨大潜力。自动售货机作为现代生活的消费符号,频繁出现在影视作品中。然而,当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香港零售业态被全面颠覆。但很快,国内自动售货机厂商发现挑战重重:照搬日本模式在中国行不通,高昂成本与低人工费用不匹配;早期售货机依赖纸币和银币,收银设备成本高、维护麻烦,且难以实现联网交互。友宝CEO陈昆嵘表示,起初没有工厂愿意接单,最终找到一家小厂定制了首批带屏幕的售货机,迈出物联网第一步。
2013年,支付宝推出手机端移动支付,为自动售货机带来转机。手机支付解决了支付闭环问题,线下场景完备,二维码取代投币机,手机取代钱包、信用卡、公交卡。短短一年,O2O零售变革兴起,63%的传统零售商开展多渠道零售业务。2014年O2O热潮彻底改变物联网产业链,无人零售领域一片繁荣。友宝敏锐地发现移动支付解决了自动售货机的收银难题,开始尝试多种支付方式,最终锁定二维码支付。二维码支付不仅方便用户,还大幅降低成本,提升效率。2013至2017年,友宝自动售货机数量从5000台增至15000台,销售额持续破亿。
随着业务落地,资本市场对无人零售领域热情高涨。2014年便利店投资事件16起,投融资金额4.18亿元;到2017年,投资事件突破70起,投融资金额达65.13亿元。友宝2016年上市,便利蜂获腾讯和高瓴资本投资,三年融资2.56亿美元。尽管多数项目以失败告终,但锻炼出产业链能力,筛选出有价值公司。物联网的萌芽,源于消费互联网的推动。
被“逼”出来的产业链,让物联网迎来奇点时刻(2017-2019)
物联网技术环节多、产业链复杂、应用场景分散,注定要厚积薄发。但应用层繁荣推动技术迭代,反哺市场,带来商业爆发。奥比中光深有感触,其为友宝提供3D摄像头,成为全球少数掌握全链条3D感知技术的厂商。2013年研发3D视觉感知技术时,国内行业几乎空白,自研芯片成本高昂,生产周期漫长。生存需求推动奥比中光转向消费市场,寻找商业化落地场景。2016年,苹果传闻将搭载3D传感摄像头,奥比中光抓住机遇研发手机3D结构光方案。次年,苹果推出Face ID,引爆市场,奥比中光成为手机厂商“宠儿”。第二条增长曲线来自移动支付升级,2017年支付宝探索人脸识别技术,奥比中光与旷视科技合作推出刷脸支付自助点餐机,在肯德基上线,成为全球首个商用试点。2018年,“蜻蜓”智能刷脸Pos机大规模商用,极大降低硬件成本,推动刷脸支付普及。奥比中光营收快速增长,2019年在生物识别领域线下支付场景产品收入达4.62亿。
友宝智能售货机借刷脸支付迎来升级,从机械推出商品到用户自主开柜门取货扣费。2013年友宝售货机点位1万个,2019年增至5万个,2019至2021年再增5万个,仅用2年时间。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刷脸支付拓展场景,如游泳馆等无法带手机的地方。智能售货机极大降低运营成本,50人小公司也能健康运营。智能售货机崛起与移动支付普及同频共振,中国式移动支付推动全局产业利益最大化。
技术带动场景爆发,场景又促使物联网规模扩大。2018至2019年,全球物联网设备连接量从91亿增至120亿。2019年物联网进入奇点时刻,开始与数字化服务融合,迈向深水区。
物联网与数字化服务融合,产业迈向深水区(2019-2022)
消费互联网为物联网打下基础,奇点时刻后物联网进入数量增长与产业数字化并行的深水区。商米科技从餐饮业POS机起家,成为BIoT软硬件一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其为商家提供全场景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人、货、场的数字化。商米CHO Jeep表示:“复杂的世界可以划分成三个维度:人的数字化、货的数字化和场的数字化。”通过可穿戴设备记录数据,RFID识别高价值产品,智能设备规划商品布置,提升运营效率。2020年疫情期间,商米刷脸支付设备在食堂应用,后来还用于初中课堂点名和紧急情况下的家长联系。商米智能IoT产品已超40款,月活跃设备超300万台,覆盖餐饮、零售、医疗等多个领域。
物联网与数字化的融合,推动零售、餐饮、交通等行业数字化跃迁。鲜丰水果使用智能称重收银一体机,自动识别水果种类,节省结账时间。2019年,“蜻蜓”智能收银机进入鲜丰水果近800家门店,外屏引导用户结账、吸引用户刷脸入会,会员注册时间从几分钟缩短到十几秒。刷脸入会后,70%的会员注册来自此,加购月卡用户占比超60%。智能收银机还解决了价格不统一问题,所有数据与总部同步,保证价格标准化。鲜丰水果的变革是零售数字化的缩影。
至此,消费物联网从移动支付起飞,插上数字化翅膀,飞向更广阔的天空。
十年沉淀、能力延伸,物联网走向“万物生长”(2023-未来)
走过十年的蓬勃发展,消费物联网终端覆盖量已颇具规模,成长出一批优质产业链公司,但万物智联才刚刚开始。2023年,AI再次掀起科技浪潮。科技公司将多年积累的能力转化为数字化利刃,深入挖掘产业场景。奥比中光CEO黄源浩表示,移动支付中锻造的能力让其赶上了智能制造的快车。支付精度要求高,用户站立区域和环境光源不同,给硬件和算法带来挑战,但奥比中光凭借经验,3D摄像头性价比做到行业领先,尽管服务机器人市场仍“冷门”,但相关营收已实现十位数增长。
支付宝从支付能力中成长出数字化深水区机会,将身份认证、可信链接等安全能力嵌入芯片,应用到物联网中对安全有需求场景。支付宝推出“支付芯计划”,将安全支付能力模块化封装,联合芯片厂商,让支付功能通过芯片在智能设备上运行,实现万物可支付,推动支付层面“全域泛在”化。
支付宝、奥比中光、商米等公司将软硬化一体的能力集成为解决方案,应对物联网项目中高度分散、标准化不足的问题。随着智能终端指数级崛起,终端产品种类多,不同设备企业间协议、标准、地址无法统一,协同难度高,定制化解决方案成本巨大。因此,适应不同场景的硬件和软件方案应“万象归一”。硬件统一后,如何利用硬件数据,才是下一步重点。通过“软件中台”统一底层硬件和上层应用,实现各类硬件设备和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并基于数据打造产品,反哺企业运营、产品设计、销售效率等。友宝的“物联网中台”智能运营平台,可提前规划货柜补货,降低运维成本,精准识别不同区域口味差异,输出更精准的商品配置模版,反向推动饮料、零食研发和销售投放。
结语
回顾消费物联网的十年,恰如独木成林的过程。支付建立起完整生态产业链,自动售货机带动上下游崛起,3D视觉摄像头成为三大赛道关键供应链公司,POS机成长出覆盖近200个细分商业场景的公司。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些公司只是庞大产业的一个缩影,但已能看到从消费互联网到万物智联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过程。这些技术、生态和场景的能力,将带领这些公司,迈向更远更深的万物智联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