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天才少年”彭志辉以惊人速度缔造独角兽神话。这位曾任职OPPO研究院AI实验室、后加入华为的”天才少年”,仅用三个月时间就创办了智元机器人公司。从2023年2月成立到5月完成”天使轮+”融资,智元机器人以超10亿美元估值成功跻身独角兽俱乐部,刷新了中国创投市场最快缔造独角兽的纪录。这一成就令人瞩目,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独角兽企业从成立到估值突破10亿美元需要3-8年时间。2020年至今,仅极氪和小度科技在成立三个月内就完成了这一跨越,而智元机器人的案例为中国创投市场树立了新的标杆。
中国独角兽企业呈现出两种发展路径:一类是如极氪和小度科技这样”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极少数,另一类则是近几年频繁出现的”三年独角兽”。根据睿兽分析数据,2020-2023年5月中国新晋独角兽321家,其中70家在成立三年内就晋级独角兽,占比达21.8%。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医疗健康、智能制造和汽车交通领域,其中智能制造和医疗健康领域的新晋独角兽占比分别为19%和17%,远高于其他行业。
智能制造领域成为独角兽”集中营”。2020-2023年5月,该领域48家企业跻身独角兽,其中13家在成立三年内完成突破。例如,成立于2021年4月的丽豪半导体在2022年8月完成22亿B轮融资后成为独角兽;通用智能芯片设计商壁仞科技则于2020年6月完成11亿A轮融资后估值突破10亿美元。医疗健康领域同样表现亮眼,52家企业成为独角兽,其中12家在三年内完成突破。威斯克生物和方拓生物等企业都展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这些快速晋级的独角兽企业通常具备两大优势:一是企业基因,即从巨头公司拆分出来的独立项目;二是创始人背景,包括名企履历或连续创业经验。例如,摩尔线程创始人张建中曾任职英伟达,文远知行创始人韩旭曾是百度自动驾驶首席科学家,ROX洛轲智能创始人昌敬则是连续创业者。这些企业往往自带”明星光环”,更容易获得资本青睐。
早期成为独角兽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睿兽分析数据显示,2020年至今70家三年内晋级的独角兽中,27家在成为独角兽后又获得新一轮融资。文远知行在2020年12月完成2亿美元B轮融资后,一年内接连获得5轮融资,估值从10亿美元飙升至44亿美元。极氪在2021年8月完成5亿美元Pre-A轮融资后,今年2月估值已突破130亿美元,成为超级独角兽。这些企业的发展历程表明,早期成为独角兽不仅需要行业和资本的支持,更需要企业自身具备持续创新的能力。
然而,在当前一二级市场倒挂、上市破发的资本市场环境下,这些早期独角兽企业仍面临挑战。它们能否持续维持高估值,背后的投资机构能否顺利退出,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但无论如何,这些企业已经为中国创投市场树立了新的标杆,展现了科技创新的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