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我们唯有奋起直追,才能在变革中把握机遇,避免被时代洪流所淘汰。本文由微信公众号爱倒腾的程序员(ID:taosdata)独家发布,作者陶建辉,经微新创想授权转载,头图源自摄图网。

ChatGPT的横空出世,让原本趋于沉寂的AI领域再度掀起热潮。人类已正式迈入AI时代,这项技术将渗透到各行各业,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这不仅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序幕,更意味着部分职业的消亡与新机遇的涌现。掌握AI技术或具备AI应用能力的人,将成为这场变革中的弄潮儿。

TDengine作为一款主要服务于传统工业领域的大数据平台,其用户群体涵盖制造、能源、化工、矿山、汽车等众多行业。通过与来自中国和美国的众多客户交流,我深刻感受到AI技术对传统产业的冲击。这些产业人士比IT从业者更加焦虑,他们迫切希望借助AI技术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然而,经过一年的观察与思考,我发现传统产业要低成本、低风险地享受AI红利,仍需跨越诸多障碍,关键在于制定正确的策略。

### 消除数据孤岛:AI赋能的第一步

AI技术的基石是大数据,而充足的样本量是训练模型、制定商业决策的基础。但对于传统产业而言,这一前提条件并不容易实现。由于IT和OT建设的参差不齐,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大部分企业的数字化进程都落后于互联网企业。

以我近期接触的美国发电企业为例,许多企业仍在使用老旧的PI System,甚至版本已经过时。尽管Aveva已不再支持Process Book,但PI System的稳定性和生产需求满足能力,使得这些企业没有更换的动力。然而,这种老系统完全独立,形成了一个个数据孤岛。一个发电集团往往拥有数十个甚至数百个电厂,每个电厂使用的软件或版本都难以统一。商业并购、分拆等因素导致各种系统并存,软件供应商众多,更换成本与风险极高,难以实现统一。再加上清洁能源的崛起,光伏、风力发电系统与传统电力系统存在差异,复杂度进一步提升。因此,要让AI赋能这些传统产业,首要任务就是将分散在各种系统中的数据汇总起来,消除数据孤岛。

由于各种系统存在差异,数据汇聚并非简单的合并,还需要对各个数据源的数据进行清洗、加工和处理,才能进入统一的平台。每个数据源都不一样,因此数据汇聚是一项既脏又累的工作,且短期内难以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但如果不进行数据汇聚,AI赋能就无从谈起。

AI时代生存指南:传统产业如何低成本拥抱智能转型插图

### 建设数据分享平台:应对内外部需求

数据总是被各种应用使用,包括AI应用。这些应用既有内部的,也有外部合作方的。例如,新能源汽车采集大量数据,包括电机、电控、电池数据,甚至还有用户行为数据。这些数据不仅内部不同部门需要使用,以通过数据分析提升汽车品质、改善驾驶与乘车体验,同时众多第三方也需要这些数据,如电池供应商、电机供应商,他们需要用这些数据来进行分析。有些数据还要上报政府监管部门。因此,如果不建设好强大的数据分享平台,将无法应对内部、外部以及监管部门的需求。

但数据分享涉及隐私与安全问题,利益相关方应该只能看到被允许看到的数据。例如,电池供应商只应该获取脱去用户个人信息后的电池数据,而且只能看到自己的电池数据,还不能看到同一汽车主机厂其他电池供应商的数据。为了保护隐私,有的数据甚至要加工后才能提供,而不是直接提供原始数据。为进一步增加安全性,数据拥有方还必须能随时控制应用访问的时长、访问的数据时间段等。

大多数场景下,数据的分享可以是批次的,定时获取一次就行。但有的场景需要实时获取,比如工业上总希望做实时的异常检测。一旦检测到新的数据,就需要立即通知相关的应用。可以预见,实时的数据分享需求场景还会越来越多。由于应用林林总总,新的应用、新的合作伙伴天天涌现,这个分享还必须有足够的灵活性。系统管理员收到开通分享的请求后,做个简单的配置,分享就能立即生效,而无需进行开发或复杂的配置。

### 无缝对接的开放系统:降低决策成本

数据汇聚后,企业当然可以开发自己的AI应用,做更好的异常监测、实时报警,并为产能、成本、设备维护等提供更好的预测。而且这些都是基于整个公司层面的数据做出的,而不是局限于一个电厂或一个制造厂,让决策者有更好的宏观整体把控。但传统企业要组建自己的AI开发甚至数据分析团队,都是相当不容易的。因为AI开发以及数据分析的人才还很稀缺,你需要与阿里、华为、腾讯、百度这些企业竞争,在美国,则是与谷歌、微软、苹果、亚马逊等竞争。不仅他们的薪资结构、工作方式与传统产业相差太大,而且即使加入,因为对产业本身的知识了解不够,往往半年甚至一年都难发挥出作用,导致投入产出不成正比。

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采用第三方的AI应用,将自己拥有的数据平台与第三方AI应用对接。而且为缩短周期,可以直接使用对方提供的云服务,这样就大幅减小了购买或协调资源以及部署所需要的时间,可以立即上线。同时云服务一般是按时长或用量收费,而无需提前支付一大笔采购费用。这样能很快看到效果,看是否能满足要求,大幅降低了决策成本。

AI时代生存指南:传统产业如何低成本拥抱智能转型插图1

但AI应用提供方很多家,服务质量也参差不齐,那么作为拥有数据的企业,要做到的就是保证自己数据平台的开放性,任何应用都可以通过标准的接口获取数据,这样就能去除AI应用与数据平台对接的障碍,各种应用系统都能与数据平台无缝对接。只要想尝试某个AI应用,一周甚至一天之内就可以看到效果,大幅提高决策效率。因此如果数据平台具有很好的开放性,那么让AI赋能,就像商场买衣服一样,可以左挑右拣,直到自己满意为止,不是痛苦,而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

一般的平台或软件都会声称自己是开放的。但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只有流行的用户量大的软件或系统,开放性才不会有问题,而且所有的应用都会与它对接。就像我们开发的TDengine,由于开源,安装量已经超过27万,而且它还有标准的JDBC接口,支持SQL,能与几乎所有的可视化、BI工具对接。

### AI的未来:赋能传统产业,注入新活力

AI的未来与互联网一样,AI并不能取代传统产业,能源、制造、汽车、矿山这些行业依旧存在,但AI能赋能、提升这些产业,提高生产效率,为传统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不拥抱AI的企业将会失去竞争力,逐步被淘汰。AI已经强大,但对于传统产业而言,还有两个不足。一是要求的算力过大,导致成本过高,对于利润很低的传统产业,难以承受。另外一方面,现在的ChatGPT,依赖的都是历史数据,而工业场景,更需要的是对实时数据的分析。因此AI在工业场景还有很多挑战以及提升的空间,但这个挑战应该交给AI的研究人员。传统产业要做的是,将分布于各地的数据汇聚起来,建设一个开放的、可以安全、灵活共享的数据平台,能与众多的第三方的AI工具或服务无缝集成,在无需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下,在几乎没有决策风险的前提下,能迅速验证并享受AI带来的红利。

2023年1月我画的一张“数据汇聚、分享、AI/分析”架构图以我自己为例,我自己创办的TDengine是一个专为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定制的大数据平台。TDengine不是以AI为核心技术的公司,但在AI的时代,我们的唯一选择就是全面拥抱AI。为帮助众多的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能让AI赋能,过去的一年,我们投入了巨大的人力支持开发PI System, MQTT, OPC等各种工业数据接口,支持与各种BI、AI工具对接,而且在阿里云、AWS、Azure、GCP上推出全托管的云服务。无需大量资金投入、无决策风险下,短时间内你就可以试用开通,并与AI应用、众多的分析工具、可视化工具集成,体验大数据以及AI的魅力。

“Run! Don’t walk. You are either running for food or running from being food!” 我们唯有奔跑,才能不被AI时代抛弃。陶建辉2023年6月3日于加州湾区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微新创想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微新创想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http://www.idea2003.com/。

最新快讯

2025年08月25日

17:42
在近日举办的闲鱼夜市直播间一场备受瞩目的拍卖会上,一枚品相极为罕见的乾隆通宝雕母币以1282648元的天价成交,不仅刷新了国内互联网直播拍卖古钱币的交易纪录,更将古钱币收藏市场的热度推向了新的高潮。这枚雕母币作为古代铸币的母版,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不可估量,而存世量更是稀少至极,目前全球范围内仅存不足三十枚,每一枚都堪称无价之宝。此次拍卖的雕母币保存状况极佳...
17:42
2025年8月25日,井松智能正式发布其2025年半年财务报告,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3.57亿元,较去年同期实现了3.18%的稳步增长。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归母净利润却仅为49.87万元,同比大幅下滑98.05%,基本每股收益更是低至0.01元。这一显著的反差背后,主要源于智能仓储行业的激烈竞争格局以及招标价格下行的双重压力。 为稳固市场地位,...
17:42
2025年8月25日,科德教育正式发布一则重要异动公告,宣布其在2023年4月通过增资及股权转让的方式,成功出资1.3亿元人民币参股中昊芯英(杭州)科技有限公司,并持有该公司5.53%的股份。此次投资行为旨在拓展公司在科技教育领域的布局,进一步强化与高科技企业的合作生态。 公告中明确指出,科德教育此次参股中昊芯英并不构成控股关系,因此该投资不会纳入公司合并财...
17:42
华依科技(688071.SH)正积极布局全球市场,以发行H股并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为重要抓手,全面加速国际化战略进程。此举旨在进一步扩大品牌国际影响力,增强全球竞争力,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目前,公司已启动相关筹备工作,正与多家专业机构就具体方案展开深入磋商。关于发行规模、上市时间等关键细节,相关方仍在积极论证与协调中,预计将尽快公布最终方案。此...
17:42
2025年8月25日,金晶科技(股票代码:600586)正式发布其2025年半年财务报告,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总额为23.94亿元,相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32.56%。更令人关注的是,归母净利润出现显著亏损,达到9626.95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由盈转亏,基本每股收益更是跌至-0.0681元。这一业绩下滑趋势,主要受到当前复杂市场环境及行业周期性波动的影...
17:42
花江峡谷大桥于今日下午5时左右圆满完成荷载试验,各项检测数据均表现正常,桥梁整体处于理想的弹性工作状态。此次为期5天的严苛测试不仅验证了桥梁设计的科学性与施工质量,更标志着这座超级工程距离正式通车又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这座全长2890米的宏伟桥梁,其主桥跨径达到1420米,桥面至水面高度更是高达625米,一旦建成,其主桥跨径与高度两项关键指标均将刷新世...
17:42
2025年8月25日清晨,美股市场尚未正式开盘,英特尔公司的股价已逆势上扬,涨幅超过3个百分点。这一积极表现主要源于市场对英特尔近期财务报告的正面解读以及对其未来发展潜力的乐观预期。随着半导体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投资者开始重新评估英特尔在芯片市场的综合竞争力,并对其展现出的复苏迹象给予了高度认可。这种信心的回归直接转化为资本市场的积极反馈,推动公司股价稳步攀...
17:42
2025年上半年,青山纸业交出了一份颇具亮点的财务成绩单。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高达5607.9万元,同比增长1.74%,展现出稳健的盈利能力。尽管整体营收面临压力,但净利润的逆势增长为市场投下了一颗信心炸弹。 报告期内,青山纸业营业收入为12.1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5.27%。这一数据反映出行业竞争加剧和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然而,在营收规模...
17:42
2025年8月25日,华之杰正式发布战略投资公告,宣布将以有限合伙人的身份,投入自有资金1000万元参与投资上海音波迭代硅基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这一产业基金计划的总募集规模高达3亿元人民币,其投资方向将精准聚焦于具身智能及其产业链的上下游相关领域,涵盖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市场应用等关键环节。 此次投资是华之杰在智能科技领域布局的重要一步,旨在通过资...
17:42
2025年8月25日,春秋航空正式就网络上广泛传播的“夏季客舱内冷凝水汽与客舱销售强行关联”的说法作出权威澄清。针对部分旅客将正常物理现象误解为商业营销手段的疑虑,公司发布声明明确指出,夏季客舱内出现的冷凝水汽现象,完全是由于外界潮湿空气与空调系统吹出的干冷空气相遇时产生的正常物理反应。春秋航空特别强调,这种现象通常在飞机起飞后的短时间内便会自然消散,与任何...
17:42
2025年上半年,纳睿雷达交出亮眼业绩答卷,营业收入突破1.55亿元大关,同比增长率高达112.84%,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净利润更是达到5694.66万元,同比激增866.97%,盈利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为回馈股东厚爱,公司宣布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5元(含税),彰显稳健的股东回报政策。净利润的显著增长主要得益于三大核心因素:新签相控阵水利测雨雷达合...
17:42
上周(8月18日至8月24日),A股市场IPO审核节奏保持平稳,无新增企业提交上市申请。截至本周五(8月24日),今年累计受理的IPO项目已达179家,显示出资本市场在常态化注册制下的稳步推进态势。 目前,全国各大交易所的审核队列呈现均衡发展态势。上交所共在审企业63家,其中主板26家,科创板37家,涵盖了科技创新与传统产业的双重布局;深交所的在审企业数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