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号公司交出亮眼业绩,彰显小米生态链发展活力
近期,九号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报告期内,公司营收达到117.4亿元,同比增长76%;利润总额高达17.2亿元,同比增长136.9%。作为小米生态链的重要一员,九号在电动平衡车、电动滑板车等领域的创新成果,正逐步延伸至电动两轮车、割草机器人等新兴业务,其高歌猛进的经营态势备受业界瞩目。华西证券在研报中更是赞誉有加,称”公司各项业务星辰大海,远期成长空间广阔”。
中国电动两轮车市场迎来新格局,九号开辟高端化突围路径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电动两轮车销量约达5000万台,保有量超过4亿台,形成庞大的千亿级市场。这一市场原本由雅迪、爱玛等性价比品牌主导,但随着小牛、九号等高端品牌入局,市场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九号凭借独特的经营策略,成为为数不多成功开辟高端化路径的样本。一方面,通过创新产品功能和精准营销占领年轻消费群体心智;另一方面,收购”平衡车鼻祖”Segway带来的技术积淀,为其持续开拓新品类、深挖市场潜力奠定坚实基础。
尽管取得显著成绩,九号仍面临市场天花板和智能化挑战。其未来发展既受行业政策影响,更取决于战略选择。在众多业务板块中,电动两轮车成为营收增长的核心引擎,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超过68.2亿元,占比58%,同比增速高达101.6%。官网数据显示,2025年7月,九号电动两轮车在中国市场累计出货量突破800万台,而达成700万台出货量仅用时两个月,进入市场仅五年便取得惊人成就。
电动滑板车、电动平衡车作为九号起家业务,2025年上半年合计贡献21.8亿元营收,虽增速不及两轮车,但保持稳健增长。全地形车、其他产品和配件业务总计带来27.4亿元收入,其中”其他产品”营收达14.3亿元,增速接近147%。分析师普遍认为,九号近年来重点研发的智能割草机器人正进入收获期,这部分产品主要销往欧美市场,2025年上半年境外营收达44.2亿元,同比增长57%。
九号多业务板块齐头并进,电动两轮车市场领跑者地位确立
九号多个业务板块呈现翻倍式增长,其中电动两轮车成为最耀眼的明星。这一曾由雅迪、爱玛等传统品牌主导的市场,被主打高端客群的九号成功撬开一道裂缝。九号进入这一红海市场初期,面临诸多质疑,更多是”迫于无奈”的选择。回顾其发展历程,两个关键节点值得关注:2015年,九号背靠小米、红杉、顺为等资本,完成对Segway的收购,更名为Segway-Ninebot,获得渠道、专利和技术三大核心资源;2020年以来,九号逐步摆脱小米影响,转向电动两轮车等新业务,完成”去小米化”转型。
从平衡车到电动两轮车,九号的战略转型之路
2012年,毕业于北航空航天大学的高禄峰、王野师兄弟创立”鼎力联合”,成为九号前身。2015年加入小米生态链后,九号借助小米品牌效应和供应链优势,年销量一度突破60万台,但利润空间受限。2019年自营业务毛利率达40%,而小米相关业务仅为15.1%。同时,平衡车和滑板车市场逐渐饱和,开发新业务迫在眉睫。2020年起,九号通过发行CDR上市,逐步降低对小米的依赖,尽管”去小米化”带来阵痛,市值从770亿元跌至180亿元,但为自主发展奠定基础。
九号最终将目光投向电动两轮车市场。这一市场虽有雅迪、爱玛等成熟品牌,但新国标带来的置换潮为新兴品牌提供机遇。九号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产品端主打高端路线,采用顶级配件,增加智能化功能提升溢价能力;渠道端明码标价,打通线上线下货盘,约50%流量来自线上。这种”不竞争”的差异化战略,使九号成为行业”鲶鱼”,2025年上半年利润已接近雅迪。当然,传统品牌也在积极应对,九号的差异化优势正逐渐减弱,但电动两轮车市场庞大的体量和新兴增长点,仍为其提供广阔空间。
多元布局分散风险,九号探索第三增长曲线
中国电动两轮车市场保有量达4.2亿台,总产值超4000亿元,上下游产业链规模以万亿计。除了新老品牌竞争,永久、凤凰、比亚迪等跨界选手也在积极入局。九号的潜力在于”高端智能电动车”这一细分赛道尚未见顶,同时其在平衡车、滑板车、全地形车和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多元化布局,有助于分散风险,寻找新的增长点。目前,九号正全力发挥各项优势,不断突破自我。其愿景”Simply Moving”的官方翻译是”简化人和物的移动”,恰如其分地诠释了其不断前进的企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