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图(1357.HK)股价今年以来暴涨超255%,市值重回400多亿,这家老牌影像工具公司正以一种凶猛的姿态重返资本市场。在被遗忘多年后,美图在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浪潮中,将滚烫的AI概念熬成了一碗利润浓汤。半年净赚近4个亿、付费用户突破1500万,证明它饮到了AI应用大爆发的”头啖汤”。
美图的逆袭并非源于技术豪赌。那张烧了42个亿的”学费收据”教会了美图:与其在底层模型上豪赌,不如利用17年积累的2.8亿月活用户和对美的深刻理解,率先抢占市场。创始人吴欣鸿透露,近三年美图所有产品AI渗透率已达90%。但”头啖汤”转瞬即逝,随着Adobe、Canva等巨头入场,国内大厂纷纷推出AIGC影像应用,这条赛道正从蓝海变为血海。前年”妙鸭相机”的昙花一现更敲响警钟:仅靠AI玩具无法构筑长久护城河。
美图当前最大的考验,是如何在巨头环伺下将先发优势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用户习惯,从爆款应用进化为生产力平台。这不仅关乎能否重攀超千亿市值,更决定其”重生”故事是时代序章还是短暂浪潮。
聚焦影像主业,2025上半年美图实现用户规模和利润双增长。创始人吴欣鸿指出,AI同时提升了产品力和变现能力。财报显示,上半年收入18亿元(同比增长12.3%),归母净利润约3.97亿元(同比增长30.8%)。影像与设计产品收入13.5亿元(同比增长45.2%),广告业务4.3亿元(同比增长5%),美业解决方案收入3010万元(同比减少88.9%)。
付费用户数是关键增长引擎。截至2025年6月30日,美图付费订阅用户达1540万(同比增长超42%),订阅渗透率5.5%。首席财务官颜劲良表示,生成式AI大幅提升用户订阅意愿,让美图能解决传统工具无法解决的痛点。
生产力工具投入已成重点战略。2023年财报首次将产品分为生活类(美图秀秀等)和生产力类(美图设计室等)。生活场景订阅用户1360万,生产力产品180万;但生产力场景月活用户达2300万(同比增长21.1%),其中海外市场增速超90%。全球月活用户达2.8亿(同比增长8.5%),海外市场月活用户9800万(同比增长15.3%)。
毛利率持续提升。上半年毛利总额13.4亿元(同比上升27.3%),毛利率约73.6%(同比增加8.7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影像与设计产品占比提升。
美图的转型之路充满艰辛。从2013-2018年盲目扩张到陷入巨亏,2019年开始聚焦主业,2022年转向生成式AI。创始人吴欣鸿总结出三大领悟:战略要匹配能力、不随意消耗资源、打造核心竞争力。这解释了为何从导流模式转向付费订阅——订阅模式让团队更专注产品力提升。
广告业务保持审慎乐观。上半年增长5%,未来预计增速不会过高。美图认为影像与设计产品增长空间巨大:生活场景订阅渗透率远低于海外20%的峰值;生产力场景直接关联降本增效,订阅渗透率将更高。全球范围内,图像生产力市场规模预计2027年达910亿美元。
生产力场景成为美图重点押注方向。吴欣鸿称,未来生产力场景收入和利润占比有望过半。7月14日推出的AI Agent产品RoboNeo,具备智能修图、视频处理、AI设计等功能,正是这一战略的体现。
面对激烈竞争,美图拥有独特优势:2.8亿月活用户底盘、规模化工程投入能力、美学洞察力。在AI大模型上,美图选择灵活策略:去年完成视觉大模型底层训练,采用开源模型微调+第三方API+自研垂直模型的组合方式,避免资源浪费在底层模型训练。
面对通用大模型的竞争压力,吴欣鸿认为美图与模型厂商是合作互补关系。自ChatGPT以来,多模态AI应用虽昙花一现,但证明了用户付费意愿。美图已卡位成功,但能否打造新爆款、改变影像交互体验,仍面临重重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