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新创想8月27日专讯 陕西西安一位40岁男子因长期不良生活习惯,近日面临严重健康危机。据悉,该男子将碳酸饮料视为日常工作的”兴奋剂”,长期大量饮用,最终导致脚部出现约6厘米的痛风石,近五年都无法正常穿鞋。由于痛风石与鞋子长期摩擦,皮肤已出现破溃流水的症状。
经过专业医生会诊,该男子接受了痛风石剔除手术。手术中,医生成功完整取出大小约6厘米的灰白色痛风石,并彻底清理了残留的尿酸盐结晶。这一案例再次提醒公众关注痛风石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痛风石,又称痛风结节,是体内谷氨酸钠尿酸盐在皮下异常聚集形成的结晶。这些结晶会引发剧烈疼痛,形成覆盖皮肤的硬结节,常见于关节软骨、滑囊、耳轮、腱鞘、关节周围组织、皮下组织及肾脏间质等部位。若不及时治疗,痛风石可能持续增大,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为有效预防痛风石的形成,医学专家建议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首先,调整饮食结构至关重要。应严格避免或限制动物内脏、海鲜、红肉等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同时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低嘌呤食物。这些食物有助于降低体内尿酸水平。此外,必须戒酒,尤其是啤酒和烈酒,因为酒精会显著增加尿酸生成并抑制其排泄。
其次,适度运动是维持健康的关键。建议选择散步、游泳、瑜伽等有氧运动,这些活动能提高新陈代谢水平,促进尿酸排出。但需注意,过度运动反而可能因代谢加剧而增加痛风发作风险。
第三,控制尿酸水平需要科学用药。高尿酸血症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别嘌醇片、非布司他片、苯溴马隆片等降尿酸药物。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尿酸生成或促进其排泄,能有效降低血尿酸水平。患者必须遵医嘱按时服药,并定期监测尿酸指标,确保治疗效果。
第四,积极管理慢性疾病不容忽视。肾功能不全、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都会干扰尿酸代谢,增加痛风石形成风险。患者需系统控制这些基础疾病,才能有效预防痛风石。
最后,痛风易感人群应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男性、40岁以上者、肥胖者、有高尿酸血症家族史、长期静坐生活方式者等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进行血尿酸水平检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通过科学预防和管理,绝大多数痛风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发展,避免痛风石带来的痛苦。这一案例也警示我们,健康的生活方式远比昂贵的治疗更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