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仍不愿放弃中国市场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价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作者Hernanderz微新创想经授权转载。2023亚马逊Prime会员日低调开启,参与站点、品牌规模虽然是历年之最,却无法像国内平台的百亿补贴、超级品牌日一样掀起热议,更遑论和618、双十一相比了。在中国市场沉浮十多年始终不温不火,亚马逊到底输在哪?618大促刚刚结束,电商行业马上又迎来了新的战事。7月10日23:00-7月13日15:00,亚马逊中国将开启2023 Prime会员日。根据官方公告,今年的Prime会员日将有近2万个国际品牌、250万件新选品参与,中国地区用户独享的促销品数量同比增长300%。从这一系列数字,可以看出亚马逊对今年Prime会员日,以及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入华多年,亚马逊在中国市场的处境一直有些尴尬:投入的资源不多但也不算少,市场份额却一直徘徊不前,无法和本土巨头相抗衡;曾短暂退出,又屡败屡战。从热度和销售成绩来看,Prime会员日不能和618、双十一等本土电商购物节相提并论,更无法成为亚马逊征服中国市场的王牌。但在所有电商平台都追求价格力的当下,一次高调宣传的Prime会员日,至少能表明亚马逊的态度:中国市场这块肥肉,亚马逊无论如何都不会轻易放弃。(图片来自UNsplash)

价格力远不如“猫拼狗”,亚马逊Prime会员日热度有限

作为亚马逊每年的保留节目,国内用户对Prime会员日了解并不算多。第一届Prime会员日在2015年举办,是亚马逊周年庆配套活动,一般都在7月中旬进行。最早的时候,亚马逊只在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少数几个站点举行Prime会员日,活动时间不超48小时,传播声量也不大。好在那时候电商购物节还没有泛滥成灾,“黑五”的重点仍在线下,Prime会员日给网购用户提供了新的刺激,销量也超出平台预期。数据显示,2016年Prime会员日订单同比增长超60%。之后几年,活动周期、范围不断扩大,2017年中国首次加入,2019年活动时长达到60小时成历年之最,随后几年恢复到36-48小时。和国内电商平台常态化的百亿补贴、超级品牌日不同,亚马逊Prime会员日坚持一年一次的举办频率。加上在国内市场历来宣传力度有限,参与的品牌和商品也不算多,无法像百亿补贴那样成为平台的标签。不过对今年的Prime会员日,亚马逊还是比以往更重视一些。不仅在6月21日便早早官宣预热,活动范围持续扩大,给卖家和用户提供的让利措施也更有诚意。数据显示,今年共有25个国家参与Prime会员日活动,除了印度外集中在7月11-13日这几年进行。不过撇开官方宣传的种种噱头,用户最关心的就两个字:价格。尤其是618刚结束不久,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抖音、快手的价格战打得不亦乐乎,消费者肯定会将两者拿来对比。详细观察了亚马逊Prime会员日的降价商品后,价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认为其商品丰富度、价格力都难以和国内巨头相比。

亚马逊中国Prime会员日:市场困境与价格力挑战插图

先看平台优惠力度。Prime会员日的活动规则并不复杂,平台一共只发放满1500减50、满1000减30两种通用券,前者为Prime会员专项。分会场的优惠力度也相差不大,基本以满300送40和满300送20为主,部分品牌、商品还有9-9.4折不等的附加折扣。参与的品牌则以潮流服饰、鞋靴箱包、美妆个护为主,且大多数是海外大牌,比如欧莱雅、欧乐、Candice Cooper等。在国内价格战卷到飞起的家电、数码3C品类,并非亚马逊的主打,不仅参与活动商品少,性价比也不算高。以数码3C为例,亚马逊平台上的手机品牌以索尼、三星、摩托罗拉等为主打,三星Galaxy A系列和S系列处于系统推荐最显眼的位置。如果搜索OPPO,只能出现在国内已经沦落到二手店销售的Find X3,1959元的售价和京东上的二手店相比也毫无优势。(左:京东,右:亚马逊)

总的来说,亚马逊Prime会员日诞生时间不算长,投入规模、参与品牌也有限。活动规模既无法和传统的黑五购物节相比,热度也和双十一、618等土生土长的中国电商购物节更是不在一个级别。Prime会员日的处境,其实就是亚马逊在中国市场的真实写照。作为毫无争议的全球电商霸主,亚马逊在中国市场的经历却相当波折,沉浮多年始终没法站稳脚跟。不能算毫无存在感,但很难挤得进舞台中心。这中间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屡败屡战,亚马逊为何玩不转中国市场?

亚马逊进军中国市场的时间其实不算晚,2004年便已率先在华开展业务。当时国内电商行业还在起步阶段,淘宝成立未满一年未成气候,京东的电商业务雏形“京东多媒体网”在这一年也才刚刚上线,刘强东甚至没下定决心完全放弃线下、转向线上。初来乍到的亚马逊也很谦逊,没有盲目相信原有的经营模式,而是花了7500万收购雷军的卓越网,将后者改头换脸成亚马逊中国站。入华初期,亚马逊的成绩相当出色,2024年销售额高达70亿美元,是淘宝的数百倍。之后几年,亚马逊花了不少心思争抢用户、巩固供应链物流体系:为了和当时大火的当当网竞争,亚马逊推出了免运费活动;为了鼓励本土商家进驻,亚马逊中国在2011年上线了“我要开店”和亚马逊自营物流两项业务,并从2013年开始全力投资跨境直采等出海业务。不过好日子没有延续多久,伴随着双十一、618造节运动的大获成功,淘宝、京东乘势而起,成为中国电商行业的两极。方正证券统计的数据显示,亚马逊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上升趋势在2009年戛然而止,巅峰水平定格在8.4%。随后几年这个数字不断下滑,一直跌至1.1%。与此同时,阿里、京东呈爆发式增长,前者最高水平是2012年的46.3%,后者则在2018年创下34.2%的巅峰。眼看市场份额快要跌破1%,深感沮丧的亚马逊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退出中国,这个当时欣欣向荣的电商蓝海。

亚马逊中国Prime会员日:市场困境与价格力挑战插图1

2019年7月18日,亚马逊中文官网正式暂停商店服务,并计划关闭配送中心并减少对中国内销商户的支持,仅保留跨境贸易和Kindle两项业务。亚马逊中国区总裁张文翊也宣布离职,自营部门成为裁员重灾区。或许在贝索斯看来,阿里、京东两极争霸的格局已经无法打破,亚马逊继续投入资源也不会有太大起色,还不如壮士断腕将资金集中到优势市场。但后来的事实表明,亚马逊的想法大错特错:拼多多崛起了,在阿里和京东的铁幕统治下硬生生撕开一个缺口,成为中国电商的第三极。

回到前面提出的问题:亚马逊错在哪?贝索斯后来回忆起败走中国的经历时,已经道出了关键:本地化不够彻底、汇报链条太长、外派高层对中国市场不够熟悉也很难抓住转瞬即逝的风口。以2009年亚马逊市占率由盛转衰这个节点算起,京东、阿里先后做了几件大事:花大价钱搭建仓储物流体系、完善支付金融及售后配套服务、掀起多轮价格战,而在这些重要变革中,亚马逊统统缺席了。就像贝索斯后来所说,当你的团队高层只想着取悦外国老板而不是本地用户的时候,不可能做好靠C端用户驱动增长的B2C电商业务。拼多多能够在阿里、京东的夹击之下杀出一条血路,则是洞悉到下沉市场的需求,趁京东、阿里往品质电商靠拢的时候重启价格战,一招回马枪让两大巨头措手不及。这种洞察力、执行力和反应速度,是亚马逊中国一直苦寻而不得的。

不过眼看中国市场日渐繁荣,亚马逊没隔多久便再度回归,而且还是靠拼多多搭一把手。2019年12月,亚马逊宣布在拼多多开设快闪店,运营至这年年底,其实旨在推广海外购业务。不久后,亚马逊中国官网、官方APP也陆续恢复上线,就这样悄悄回到牌桌。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亚马逊还能在中国市场分得一杯羹吗?

全力笼络卖家,亚马逊中国仍不愿离开牌桌

亚马逊中国Prime会员日:市场困境与价格力挑战插图2

来到2023年,笼罩在亚马逊中国头顶的乌云依然没有散去。继Kindle停止服务后,亚马逊中国应用商店也在5月宣布关停,其在中国地区的业务仍处于调整、收缩阶段。对于亚马逊来说,中国市场的贡献也是寥寥无几。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亚马逊访问量最大的站点为美国,光是12月的访问量就达到27亿,接下来依次是日本、德国、英国和印度,中国未在前十之列。根据亚马逊2022年年报,国际站销售占比也从2021年的31%降至去年的27%,销售额为1180.1亿美元。对北美大本营的依赖程度正在上升,这对于始终坚持国际化、多元化战略的亚马逊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亚马逊要想提高海外销售占比,中国这个全球最庞大的电商市场,肯定不能轻易放过。现阶段,阿里、京东、拼多多、抖音等几个头部平台瓜分几乎所有市场份额,亚马逊也不具备与前者正面开战的实力。卧薪尝胆,暗中蓄力,是亚马逊现在唯一的选择。如何将跨境业务的资源、优势转移到中国市场的本地电商业务中,则是高层需要思考的问题。毕竟作为跨境电商的老大,亚马逊积累的资源是相当可观的,尤其是卖家资源。虽然亚马逊在中国市场的业务不温不火,但和中国商家的关系一直处得很不错。笼络中国跨境卖家,也是亚马逊在中国市场坚持得最久、投入也最大的一项任务。去年12月底,亚马逊发布了面向中国卖家的2023开店战略,并且连续8年在中国召开全球开店跨境峰会。亚马逊商城全球CEO Doug Herrington在会上公布了一组亮眼的数据:过去一年中国卖家通过亚马逊平台向全国18个站点销售了数十亿件商品,销售额实现双分数增长;品牌型卖家数量同比增长近三倍。2023年,亚马逊亚太区首个卖家培训中心已正式在杭州落成,直接杀到阿里的大本营。表面上看,亚马逊重金打造的卖家培训中心还是面向跨境业务,为国内卖家提供选品、店铺运营等服务。但在Doug Herrington提到的2023年中国市场四大战略中,本地化服务赫然在列,表明亚马逊对本地电商依旧包含野心。从阿里、京东、拼多多最近两年的行动方向来看,商家是最重要的核心资源。背后的根源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流量红利已经日渐枯竭,拉新裂变越来越难,在存量竞争中商品力、价格力是用户优先考虑因素。亚马逊的卖家虽然都专注于跨境业务,但本地和跨境并非水火不容,产业链总是相通的。最好的参考案例,就是拼多多和Temu。后者能在较短时间内上线并大肆扩张,拼多多的本土商家、产业链资源起了很大作用,反过来道理也是一样的。如今亚马逊在华零售业务最大的问题,就是商品力和价格力不足,单纯依靠品牌商家是不足以补充货架的。而庞大的跨境卖家以及背后的产业带资源如果能加以利用,或许能帮助亚马逊打开一片新局面。

写在最后

即便在北美大本营,亚马逊的挑战也是无处不在的。SHEIN、Temu的到来已经抢走了不少用户,6月底还有消息称TikTok将在美国上线在线零售商店并自建仓促物流体系,似乎要发力自营电商。正如阿里、拼多多为了缓解国内的竞争压力而向海外大力扩张一样,亚马逊同样需要靠海外市场提供助力,应对国内市场愈发严峻的挑战。入华十多年,亚马逊的走过不少弯路,没有坚持本土化、对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不够了解、没有及时加强仓储物流建设都是其犯过的错误。如今中国电商市场已经非常成熟,竞争也非常激烈,留给亚马逊的空间和时间都不会太多。吸取上面的教训,奋起直追,或许还有一丝希望。

风险提示: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微新创想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微新创想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http://www.idea2003.com/。

最新快讯

2025年09月18日

13:41
央视新闻报道,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列中国标准智能市域列车在山东青岛举办的2025中国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上惊艳亮相。这款时速200公里的市域D型车不仅代表了我国轨道交通技术的最新成就,更以其GoA4级全自动驾驶技术,刷新了全球最快全自动运行轨道车辆的纪录。 该列车通过深度融合数字孪生技术与先进AI算法,实现了智能运维与高效故障预警功能。这一创新技术的应用,...
13:41
2025年9月18日,重庆润生药业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其自主研发的丙酸氟替卡松吸入粉雾剂正式获批上市。这款创新药物作为国内首款同类吸入粉雾剂,专用于哮喘治疗,凭借其卓越的疗效、便捷的使用方式和高度的安全性,为哮喘患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选择。该产品在重庆两江新区完成研发,不仅彰显了润生药业在高端吸入制剂领域的雄厚实力,更标志着企业在该领域实现了重大技术突破。此次...
13:41
2025年9月18日,备受瞩目的中国—东盟人工智能部长圆桌会议在广西南宁隆重举行。此次盛会由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携手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不仅标志着中国与东盟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合作迈入新阶段,更正式宣布启动建设中国—东盟国家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这一里程碑项目。会议期间,与会各方就夯实人工智能发展基础、推动开源服务共享、深化产业精准对接以及优化人才培养...
13:41
智界产品总监近日正式宣布,搭载前沿ADS 4.0智能驾驶系统的最新版本已完成备案,即将全面启动推送工作。根据可靠渠道提供的用户群聊截图,此次升级计划于本周五正式启动,预计在9月23日实现全量覆盖。该消息来源权威可信,与总监此前公开披露的信息高度吻合,充分验证了升级计划的严肃性和执行力。 作为鸿蒙智行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旗下多品牌正同步推进ADS 4.0系统的...
13:40
全国首辆小米SU7出租车近日在青海德令哈正式投入运营,为当地出租车市场注入了一股新鲜活力。这辆外观时尚的电动汽车不仅吸引了众多目光,更引发了行业内的广泛关注。司机王师傅作为这辆特殊出租车的驾驶员,对这辆自己钟爱的车型充满自豪。他表示选择小米SU7的重要原因,不仅源于个人对这款科技感十足的汽车的喜爱,更希望通过这辆新能源出租车为德令哈的游客带来更加舒适环保的出...
13:06
9月17日,湖南湘潭的杨月连和她的儿子引起了一场爱心热潮。这位56岁的母亲带着年仅35岁、智力仅相当于2岁的儿子,开启了一场震撼人心的自驾环游中国之旅。多年来,杨月连独自承担起抚养儿子的重任,摆地摊、开快餐店是她维持生计的唯一途径。她用超乎常人的坚韧,24小时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儿子,将他抚养成人。随着岁月流逝,杨月连对儿子未来的担忧与日俱增。她明白自己不可能永...
13:06
9月17日,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隆重召开,腾讯云正式宣布其大数据产品矩阵完成全面升级,推出全新的Data+AI能力体系。这一升级覆盖了底层架构、数据平台、数据应用等全流程环节,旨在帮助企业有效应对数据治理、多模态融合以及智能化应用等领域的挑战。腾讯云副总裁黄世飞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强调腾讯云将深度融合Data+AI一体化能力,并创新性地引入AI Agent赋...
13:06
开源浪潮席卷 AI 社区:国内科技巨头掀起技术开放热潮 近年来,开源已成为 AI 领域备受瞩目的焦点议题。尤其在国内科技企业中,开源已逐渐成为技术创新与生态共建的主旋律。根据 Hugging Face 中文 AI 模型与资源社区最新数据显示,仅 2023 年七八月间,国内厂商便接连开源了 33 款和 31 款各类型大模型。这些开源成果主要集中在文本处理、图像...
13:05
具身智能正成为全球科技产业的热点赛道,中国行业领军企业宇树科技的上市进程正在加速推进,而中美科技巨头则在水下更深层领域展开宏大布局。今年3月,在GTC2025主题演讲中,英伟达CEO黄仁勋通过挪威机器人公司1X的NEO Gamma人形机器人,展示了基于英伟达GR00T N1模型构建的后训练策略应用。这款机器人成功执行了自主整理任务,黄仁勋借此强调人形机器人发...
12:37
在2025年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ICPC)世界总决赛中,OpenAI的AI系统创造了历史性突破,以全对成绩成功解决全部12个编程难题,不仅超越了人类参赛选手,更在性能上超越了谷歌DeepMind的顶尖模型。OpenAI官方明确表示,若该系统以人类团队身份参赛,夺冠毫无悬念。 该AI系统在竞赛中完全遵循标准规则,通过标准PDF格式获取题目,在5小时限时...
12:37
DeepSeek 团队的杰出研究成果《DeepSeek R1》近日震撼问世,成功荣登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封面,成为全球首个通过权威同行评审的大语言模型。这一历史性突破不仅彰显了 DeepSeek 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卓越实力,更为全球 AI 研究开辟了全新的探索路径。 《Nature》编辑部在评论中特别强调,当前 AI 技术虽发展迅猛,但许多项目缺乏...
12:37
飞猪近日重磅推出AI产品“问一问”的全新拍照讲解功能,为用户带来专业级的随身语音导览服务体验。该创新功能现已面向部分用户开放测试,并预计在近期实现全面上线。无论您身处世界级博物馆、千年历史古迹还是标志性建筑,只需通过飞猪AI“问一问”对感兴趣的对象拍照,即可即时获取生动详尽的语音讲解,让“边走边听”的沉浸式旅行体验迈入全新境界。 与市面上常见的通用AI识图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