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难以创作《狂飙》 编者按: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 雪豹财经社(ID:xuebaocaijingshe),作者:青城,经微新创想授权发布,头图源自摄图网。Fast Reading的改编短剧项目中,AI已能完成超过九成的任务量。有人敏锐捕捉到风口机遇,有人却忧心忡忡可能被时代淘汰。制片方借助AI提升效率,但数量庞大的基层编剧却面临严峻挑战——他们的工作价值可能被大幅压缩。人类文字所能激发的想象与情感,机器难以精准学习和复制。AI想要掌握讲故事这门古老技艺,仍需漫长探索之路。ChatGPT横空出世后,曾对AI编剧能力嗤之以鼻的剧评人梅雪风深感懊悔。几年前,他向几位AI编剧软件开发者泼冷水,认为编剧职业依赖创意,AI写剧本纯属天方夜谭。如今,梅雪风在微博自嘲“见识过时,对技术文明认知不足”。投身AI编剧领域的刘笑逸,则深刻体会到从被冷落到追捧的巨大转变。2016年创立海马轻帆时,她研发的AI剧本评估系统在编剧圈引发轩然大波——但全是负面评价。许多人嘲讽这是营销噱头,就连私交甚好的编剧也鲜有关注。直到ChatGPT横空出世,刘笑逸公司的产品注册量激增,编剧、导演、制片人纷纷询问:“这个GPT和你们的产品有什么区别?”新浪潮带来的喜悦与忧虑同样鲜明。有人热切期待技术革命浪潮,有人却恐惧被机器取代手艺,最终被时代抛弃。今年5月,好莱坞爆发十五年来最大规模编剧罢工,核心诉求之一是禁止AI介入影视创作。刘笑逸向雪豹财经社透露,某MCN机构原本养着五六名编剧,若使用他们开发的AI系统,仅需两名编剧即可完成同等工作量。键盘与电脑不会取代写作者,但“AI莎士比亚”是否会出现,将给编剧行业带来毁灭性打击?01 兴奋与期待制片人木子(化名)暂时搁置了对饭碗被砸的担忧,而是热切期待AI能减轻工作负担。降本增效、团队缩编等压力让她疲惫不堪。宣传期需对接十多个艺人团队需求,微信提示音从早响到晚,她迫切需要AI分身。有时导演组等不及剧本定稿,编剧却在反复修改中崩溃,夹在中间的制片人心急如焚。公司引入ChatGPT后,木子开始尝试让大模型撰写剧本大纲,几秒内生成内容,还能按指令修改——尽管尚未正式应用,但已让她兴奋不已。此外,AI顺从且无情绪,能大幅降低沟通成本。海马轻帆已将AI技术应用于多个项目,如快手短剧《契约夫妻离婚吧》和爱奇艺分账剧《二十四味暖浮生》。通过其系统,输入小说即可生成影视剧本,质量堪比人类编剧,稍加整理即可拍摄,几乎无法分辨AI创作痕迹。刘笑逸向雪豹财经社表示,公司出品的短剧90%以上剧本由AI生成,长剧剧本中AI也能承担两三成工作,效率提升约30%。“微短剧多采用爽点论,AI能通过算法分析原著中的高潮点。”刘笑逸介绍,长剧项目中可利用AI前期收集素材,写作时辅助创作,完成后还可AI评估。想抓住风口者众多。据雪豹财经社了解,个人编剧、制片方、制作公司及视频平台都在尝试AI内容生成。阿里影业总裁李捷在北京电影节论坛上透露,公司已进行大量AI剧本测试。“大模型写大纲能力突出,可承担部分编剧策划工作,效率极高。”在好莱坞罢工的双语编剧刘影也不得不承认AI优势。她在播客节目中分享:“AI对市场流行元素把握精准,能快速找到大众喜好;还能生成多个大纲,尝试不同剧情方向,类似编剧工作室的讨论阶段。”许多人期待AI成为影视行业变革者,掀起全新浪潮。但也有更多人忧心忡忡:当浪潮袭来,多少一线编剧将失去饭碗?02 残酷但无解AI尚未让好莱坞编剧Jacqmin失业,但他清楚抗争原因:“不努力,三年后就没有谈判资本。我会用绝望形容。”对编剧而言,AI不仅是工具,更是薪水和地位的威胁。5月3日,美国编剧工会(WGA)举行十五年来最大规模罢工,核心诉求之一是禁止AI取代编剧。薪酬和工作机会是编剧最关切的问题,AI与之息息相关。WGA谈判委员会成员约翰·奥古斯特表示,编剧要求:“不能用我们的材料训练AI,也不愿修正它们混乱的初稿。”前NBC剧集主创沃伦·莱特一针见血指出:“工作室可能只雇你写第二稿,这样付的钱就少了,必须阻止这种情况发生。”制片方若大规模应用AI,可大幅压缩成本,减少编剧数量。但对编剧而言,这意味着工作机会减少,生存环境恶化。据WGA数据,美国近半数(49%)编剧领取最低工资,薪酬仅比十年前提升16%。《CSI犯罪现场》编剧戴夫·梅茨格称,许多优秀编剧因无法负担租金而离开行业。国内编剧境遇同样艰难。降本增效背景下,编剧鸢尾(化名)已从北京常营搬至北运河西,房租更便宜但地段更偏。刚入行时需父母资助,如今勉强自给自足,却面临ChatGPT带来的冲击。“平台和制片方肯定乐意用AI,省钱且不追求创新,及格就行。”编剧斯林告诉雪豹财经社,行业许多人反感AI剧本生成,认为侵犯创意碎片。但若要大规模应用,编剧也无能为力,唯有提升能力避免被取代。刘笑逸深知编剧岗位弱势,但她认为抵制AI无济于事——技术发展不可逆转。更关键的是,内容创作本就是天才通吃的行业。“没有天赋只能做重复性工作的人,注定被淘汰,虽然残酷但无解。”03 敌人还是助手?在担忧与好奇驱使下,鸢尾尝试用ChatGPT写剧本,结果让她稍感安心。目前AI显然不够智能。她形容AI剧本像译制片,“调整指令后文本依旧荒诞可笑”。鸢尾的编剧朋友几乎都试过,无一成功。训练AI写剧本受挫的不仅是个人编剧,还有希望借助AI降本增效的平台和制片方。阿里影业总裁李捷介绍,内部测试显示,AI擅长写大纲但短期内写不出完整剧本。“大纲是故事脉络,但剧本需情感与对白,AI写的剧本显得空洞模板化。”刘笑逸告诉雪豹财经社,戏剧已存在数千年,许多故事本质相似,但将故事丰满化、赋予人物情感,是创作者的智慧结晶。目前AI难以取代人类编剧,因为文字激发的想象与情感机器难以复制。她坦言,海马轻帆产品能将50分剧本提升至70分,但对更优秀的剧本帮助有限。“已到A+或A-水平的剧本,机器无法提升,因为已超越模型最高评分。”曾创作《狂飙》的留白影视创始人徐康也认为,AIGC在剧本层面应用有限。他预测,未来AI能提升创作效率,但难以提升质量。“创意类工作无限可能,高端创意长视频行业反而不易被AI颠覆。”爱奇艺创始人龚宇在大会强调,AI只是工具,应助力人类创造力。他认为影视行业是智力最高体现之一,注定是最后一个被AI颠覆的行业。因此他对好莱坞编剧罢工感到不解:“把精力放在对抗AI不如学习工具提升竞争力。”AI究竟是敌人还是助手?刘笑逸至今未得答案。“目前AI写不出《狂飙》这样的剧本。若机器能创作细腻情感故事,那时AI已进化为全新物种。”但她对机器学习能力深感震惊:“人类无论如何都追不上机器速度。”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作为实际操作参考,交易风险自担。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微新创想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微新创想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疑问,请联系http://www.idea200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