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近期在专利收费领域动作频频,宣布将针对Wi-Fi 6设备和物联网产品收取专利许可费率。这一举措标志着华为在专利运营上的进一步深化,也彰显了其在全球通信技术领域的领导地位。7月13日,华为正式公布2022年许可收入情况,全年许可收入约5.6亿美元,主要来源于标准必要专利。这是华为首次披露单年度专利许可收入数据,相较于2021年和2019年公布的三年和五年平均收入(分别为2.8亿美元和4亿美元),显示出华为专利运营效率的显著提升。
华为在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为其专利许可策略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全球范围内,华为拥有20%的5G专利、WIFI6专利,10%的4G专利,以及15%的NB-IoT和LTE-M专利。这些专利不仅覆盖了通信技术的核心领域,也延伸至消费电子和物联网等新兴市场。针对Wi-Fi6消费级产品(如搭载Wi-Fi6模块的路由器等终端设备),华为的报价为每台0.6美元,同时通过专利池运营公司等机构提供”一站式”Wi-Fi许可服务,极大地方便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
在物联网设备领域,华为根据设备类型制定了差异化的收费策略。对于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的设备(如资产跟踪器、智能审查器等),华为采用百分比费率,即产品售价的1%,并设定每台0.75美元的上限。”这样的设计确保了即便是价格最低的物联网产品也能负担得起专利许可费用。”华为法务部副总裁沈弘飞解释道。而对于帮助基础产品连接网络的设备(如智能电表、共享单车等),华为则采用0.3-1美元的区间定价,重点体现无线连接的价值而非基础产品本身。
值得注意的是,华为早期专利收费主要集中在电信设备领域。自2021年起,华为开始对4G和5G手机收取专利费,其中4G手机许可费率上限为每台1.5美元,5G手机为每台2.5美元。作为4G/5G标准多项关键技术的主要贡献者,华为在载波聚合、调制、极化码等领域的专利布局为其赢得了丰厚的许可收益。
一位通信行业专利专家向《财经十一人》透露,华为在通信领域收取专利费用的时间相对较晚,且费率处于行业较低水平。相比之下,其他主要运营商的收费标准明显更高:2017年爱立信的收费标准根据手机价格浮动,范围在2.5-5美元/台;诺基亚5G专利许可费上限为每台3欧元;高通则按5G手机销售价格的2.275%-5%收费,以去年中国智能手机平均售价385美元计算,高通单台手机最高可收取19.25美元。
尽管专利收入可观,但华为法律政策和IP战略副总裁樊志勇指出,与高达1615亿人民币的年研发投入相比,2022年5.6亿美元的专利收入仅占2.5%。若从十年维度观察,华为累计研发投入达9773亿人民币,而专利收入转为正数仅是近两年的事。在行业对比中,华为专利收入同样处于相对较低水平:高通2022财年技术许可业务营收达63.58亿美元,爱立信同一财年IPR业务营收约10亿美元。
樊志勇用”既富又穷”形容华为知识产权部的现状——”富”在于300多名员工不涉及产品制造成本,年入5.6亿美元;”穷”则体现在所有专利收入需反哺研发部门。这一模式与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理念一脉相承:2019年他公开表示”没时间收取专利费,闲下来时收费也不会像高通那么多”;2022年4月内部会议纪要中强调,华为收取专利费旨在”发挥专利保护公司全球业务安全的作用,通过合理收费奠定华为创新者形象”,并指出”使用彼此技术能为市场提供更好的产品,最终受益的是消费者和客户”。
近年来,华为专利收费范围持续扩大。截至目前,华为已与近200家科技企业签署双边许可协议,其中2022年底与OPPO达成的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备受瞩目,覆盖5G等蜂窝通信标准必要专利。超过350家公司通过第三方专利池获得华为专利许可,彰显了华为在产业链中的枢纽地位。华为首席法务官宋柳平表示,专利费率定价充分考虑了华为对标准的贡献及技术对产品的价值,既要避免过低遏制创新,也要防止过高形成产业负担。
然而,华为的专利收费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和法律纠纷。今年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了华为与小米的专利纠纷,华为指控小米侵犯四项专利。近期小米已对其中一项非标准必要专利发起无效宣告,这是专利纠纷中的常见应对策略。此外,据媒体报道,华为正在向约30家日本中小企业收取专利费,包括数人到150人规模的初创公司。部分日本企业对此表示意外,认为华为应”大度”处理,这种反应或源于对华为一贯开放合作理念的误解。
沈弘飞强调,作为标准必要专利的持有者,华为必须遵守公平、合理和无歧视许可(FRAND)原则,对所有行业参与者一视同仁。他指出:”当前部分行业参与者对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合理付费存在偏见,甚至认为合理收费会遏制创新,这是最大的挑战。”樊志勇透露,未来华为将拓展专利许可业务,覆盖多媒体、接入网、计算、存储和人工智能等领域,进一步完善其全球专利运营体系。
本文为专栏作者柳书琪授权微新创想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微新创想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http://www.idea200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