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近期在专利收费领域动作频频,宣布将针对Wi-Fi 6设备和物联网产品收取专利许可费率。这一举措标志着华为在专利运营上的进一步深化,也彰显了其在全球通信技术领域的领导地位。7月13日,华为正式公布2022年许可收入情况,全年许可收入约5.6亿美元,主要来源于标准必要专利。这是华为首次披露单年度专利许可收入数据,相较于2021年和2019年公布的三年和五年平均收入(分别为2.8亿美元和4亿美元),显示出华为专利运营效率的显著提升。

华为在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为其专利许可策略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全球范围内,华为拥有20%的5G专利、WIFI6专利,10%的4G专利,以及15%的NB-IoT和LTE-M专利。这些专利不仅覆盖了通信技术的核心领域,也延伸至消费电子和物联网等新兴市场。针对Wi-Fi6消费级产品(如搭载Wi-Fi6模块的路由器等终端设备),华为的报价为每台0.6美元,同时通过专利池运营公司等机构提供”一站式”Wi-Fi许可服务,极大地方便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

在物联网设备领域,华为根据设备类型制定了差异化的收费策略。对于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的设备(如资产跟踪器、智能审查器等),华为采用百分比费率,即产品售价的1%,并设定每台0.75美元的上限。”这样的设计确保了即便是价格最低的物联网产品也能负担得起专利许可费用。”华为法务部副总裁沈弘飞解释道。而对于帮助基础产品连接网络的设备(如智能电表、共享单车等),华为则采用0.3-1美元的区间定价,重点体现无线连接的价值而非基础产品本身。

值得注意的是,华为早期专利收费主要集中在电信设备领域。自2021年起,华为开始对4G和5G手机收取专利费,其中4G手机许可费率上限为每台1.5美元,5G手机为每台2.5美元。作为4G/5G标准多项关键技术的主要贡献者,华为在载波聚合、调制、极化码等领域的专利布局为其赢得了丰厚的许可收益。

一位通信行业专利专家向《财经十一人》透露,华为在通信领域收取专利费用的时间相对较晚,且费率处于行业较低水平。相比之下,其他主要运营商的收费标准明显更高:2017年爱立信的收费标准根据手机价格浮动,范围在2.5-5美元/台;诺基亚5G专利许可费上限为每台3欧元;高通则按5G手机销售价格的2.275%-5%收费,以去年中国智能手机平均售价385美元计算,高通单台手机最高可收取19.25美元。

尽管专利收入可观,但华为法律政策和IP战略副总裁樊志勇指出,与高达1615亿人民币的年研发投入相比,2022年5.6亿美元的专利收入仅占2.5%。若从十年维度观察,华为累计研发投入达9773亿人民币,而专利收入转为正数仅是近两年的事。在行业对比中,华为专利收入同样处于相对较低水平:高通2022财年技术许可业务营收达63.58亿美元,爱立信同一财年IPR业务营收约10亿美元。

华为扩大专利收费范围去年专利收入达5.6亿美元插图

樊志勇用”既富又穷”形容华为知识产权部的现状——”富”在于300多名员工不涉及产品制造成本,年入5.6亿美元;”穷”则体现在所有专利收入需反哺研发部门。这一模式与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理念一脉相承:2019年他公开表示”没时间收取专利费,闲下来时收费也不会像高通那么多”;2022年4月内部会议纪要中强调,华为收取专利费旨在”发挥专利保护公司全球业务安全的作用,通过合理收费奠定华为创新者形象”,并指出”使用彼此技术能为市场提供更好的产品,最终受益的是消费者和客户”。

近年来,华为专利收费范围持续扩大。截至目前,华为已与近200家科技企业签署双边许可协议,其中2022年底与OPPO达成的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备受瞩目,覆盖5G等蜂窝通信标准必要专利。超过350家公司通过第三方专利池获得华为专利许可,彰显了华为在产业链中的枢纽地位。华为首席法务官宋柳平表示,专利费率定价充分考虑了华为对标准的贡献及技术对产品的价值,既要避免过低遏制创新,也要防止过高形成产业负担。

然而,华为的专利收费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和法律纠纷。今年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了华为与小米的专利纠纷,华为指控小米侵犯四项专利。近期小米已对其中一项非标准必要专利发起无效宣告,这是专利纠纷中的常见应对策略。此外,据媒体报道,华为正在向约30家日本中小企业收取专利费,包括数人到150人规模的初创公司。部分日本企业对此表示意外,认为华为应”大度”处理,这种反应或源于对华为一贯开放合作理念的误解。

沈弘飞强调,作为标准必要专利的持有者,华为必须遵守公平、合理和无歧视许可(FRAND)原则,对所有行业参与者一视同仁。他指出:”当前部分行业参与者对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合理付费存在偏见,甚至认为合理收费会遏制创新,这是最大的挑战。”樊志勇透露,未来华为将拓展专利许可业务,覆盖多媒体、接入网、计算、存储和人工智能等领域,进一步完善其全球专利运营体系。

本文为专栏作者柳书琪授权微新创想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微新创想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http://www.idea2003.com/。

最新快讯

2025年11月23日

10:05
2025年11月23日,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州迎来历史性时刻——50兆瓦联合循环发电项目正式拉开建设帷幕。这一标志性事件不仅代表着中国能源装备制造实力的飞跃,更彰显了东方电气旗下东方汽轮机在重型燃机领域的卓越成就。作为项目核心动力设备供应商,东方汽轮机此次提供的3台G50重型燃机,全部采用自主研发技术,标志着我国首台F级重型燃机成功实现"走出去"战略布局,在国际...
10:05
2025年11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向陕西氢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拨款4100万元人民币,专项支持其在榆林市建设的零碳产业园氢能(制氢)示范项目。这笔关键资金由第二批新基金安排,通过中国进出口银行陕西省分行精准投放,将作为项目核心资本金使用。此次资金支持不仅彰显了国家对氢能产业的高度重视,更体现了对推动能源结构绿色转型的坚定决心。 该项目作为氢能产业发展的...
10:05
11月22日12时41分,哥斯达黎加中西部太平洋沿岸近海区域突发5.1级地震,震源深度仅8公里,显示出浅源地震的典型特征。据欧洲-地中海地震监测中心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此次地震发源于哥斯达黎加近海海域,具体经纬度为西经83.5度,北纬10.2度。值得庆幸的是,截至目前,当地尚未收到任何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报告,这得益于哥斯达黎加完善的防震减灾体系。 目前...
10:05
2025年11月20日,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张以恒研究员团队在纤维素制淀粉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绿色生物制造技术开辟了全新路径。这一创新成果通过重构合成路径,实现了纤维素全碳素利用,理论淀粉得率首次达到100%,真实转化率更是高达93.3%,标志着该技术已接近工业化应用水平。 研究团队突破性地开发了葡萄糖回收再利用新机制,通...
09:43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近日在南极旅游期间发布内部信庆祝公司32周年,却因信中涉及南极元素引发员工不满,引发舆论广泛关注。11月23日深夜,俞敏洪再发题为《让我们一起努力》的全员信,就此前争议进行诚恳道歉,并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行文初衷与工作理念。 俞敏洪首先就信中使用的南极描述和红色字体表达歉意。他解释称,在南极的写作环境确实融入了一些地域特色比喻,但绝非有意炫耀,...
09:43
11月22日最新消息,一则充满生活气息的分享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有网友晒出一张创意照片:一床床被褥整齐地搭在撑开的伞上,在阳光下形成一片片色彩斑斓的"蘑菇云",画面既温馨又充满趣味。不少网友调侃称,晒被子似乎是中国孩子的"传统执念"。这一现象背后,其实蕴含着不少科学道理。 晒被子之所以被广泛推崇,主要是因为它能够有效抑制螨虫生长。干燥的环境能够大幅减少螨虫的...
09:35
2023年11月20日9时19分,备受瞩目的“新舟”60西南增雨机在西安阎良机场成功首飞,标志着我国人工影响天气领域迈入智能化新阶段。这架多用途作业飞机经过5小时23分钟的飞行测试,最终安全降落,正式开启科研试飞新篇章。作为一款专为人工影响天气任务设计的机型,“新舟”60西南增雨机融合了多项尖端技术,包括智能化作业方案生成系统、云层状态智能识别模块以及结冰预...
09:35
2025年11月20日,专注于皮肤健康与体重管理的消费医药公司蔓迪国际正式向香港交易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华泰国际作为独家保荐人全程参与。作为脱发治疗领域的领军品牌,蔓迪®已成为该细分市场的代名词。据最新数据统计,2024年蔓迪国际旗下米诺地尔产品在中国零售市场的占有率高达71%,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公司近年来业绩表现亮眼,2022年至2024年间,总收...
09:35
2025年11月23日,社交平台X(原推特)对用户个人信息页面进行了重要更新,正式上线“账号所在地”显示功能。这一新功能旨在为用户提供更透明的社交环境,但值得注意的是,该信息可能受到用户近期旅行记录或临时居住地变更的影响,因此存在一定的动态变化和不准确性。用户在使用时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与此同时,X平台于11月15日全新推出的私信功能Chat,正以其卓...
09:35
2025年11月,成都莱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提交了IPO申请,并已获得受理,中信建投证券担任本次发行的保荐机构。从股权结构来看,公司实际控制人叶向明与毛冬通过东骏投资合计控制了66.94%的表决权,彰显其稳固的领导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以7.66%的持股比例位列第一大外部股东,凸显了国家对该公司发展的高度认可...
09:35
2025年11月23日,陕西西安公安网络安全保卫部门正式对一家无人机技术公司启动立案侦查程序,起因是该企业自主研发的无人机管理平台遭遇网络攻击,导致部分敏感数据遭非法窃取。经公安机关深入调查发现,该平台存在明显的安全漏洞隐患,同时该公司在数据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严重缺失:不仅未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更未对员工开展必要的安全意识培训,缺乏应有的网络安全防护措...
09:35
2025年11月22日晚间,北汽集团正式对外公布一则重大法律成果——法院一审判决认定某知名汽车企业存在擅自使用“北汽”相关标识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这一判决不仅维护了北汽集团的合法权益,更向市场传递了明确的法律信号。根据法院裁决,涉事企业被明确要求立即停止一切含有“北汽”字样的简称使用行为,并需通过公开登报的形式消除不良影响,以恢复市场秩序。更为关键的是,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