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固态硬盘的价格经历了惊人的历史性下跌,许多读者朋友都按捺不住诱惑,纷纷抢购了新硬盘来扩充电脑存储空间。然而,仍有部分消费者持观望态度,期待固态硬盘价格能否进一步降低。固态硬盘价格还会继续下跌吗?这个问题牵动着众多消费者的心。从当前的价格走势来看,整体已趋于平稳,主流品牌的价格停止了下跌势头,甚至出现小幅回升。而二三线品牌则在特定价格区间内波动,但底价已与618活动价持平。目前,只有少数新兴品牌仍在以更低的价格销售固态硬盘,试图抢占市场份额。
固态硬盘价格下跌的背后,是闪存颗粒价格的持续低迷。理论上,只要闪存的供需关系保持现状,整体价格就不会发生剧烈变化。然而,对于闪存厂商而言,当前价格已低于成本价。镁光、三星、海力士等三大闪存厂商在2023年的前两个季度营收均大幅下降甚至出现亏损。图源:微博
面对巨额亏损,原本坚持不减产的各大厂商纷纷调整策略。例如,三星已多次调整产量,并近期宣布将继续减产,同时公布计划以刺激市场回暖。那么,这些措施是否有效?闪存颗粒的价格又将如何变化?
巨额亏损下,厂商纷纷自救
从厂商公布的数据来看,闪存市场的低迷已严重影响了营收财报。三星第一季度财报显示,营收仅为63.75万亿韩元,同比下降18%,环比下降10%,营收利润仅为6402亿韩元,同比下降幅度高达95%。尽管三星的多个部门面临亏损或利润下降,但半导体部门无疑是重灾区。财报显示,半导体部门第一季度亏损高达4.58万亿韩元,而去年同期的利润为8.45万亿韩元。如果仅是第一季度亏损,三星或许还能承受,但即将发布的第二季度财报同样不乐观。
海力士、镁光等厂商的情况更为严峻,它们不仅面临与三星相似的困境,而且形势更加严峻。三星的半导体部门除了闪存业务外,还有代工、处理器等多项业务,在全球AI热潮的影响下,代工和处理器业务已出现回升迹象,可以缓解部分亏损。然而,海力士与镁光的业务主要集中在闪存市场,除了用于显卡的GDDR6、HBM等显存颗粒需求上涨外,其余需求均有所下降。为此,这些厂商不惜多次调整出货价格和零售产品价格,试图降低库存压力并减少亏损。图源:京东
然而,在全球消费持续低迷,手机、PC等业务仍未见大幅度回升的情况下,这些努力并未带来显著成效。对于三大闪存厂商来说,减产抬价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随着三大厂商的减产计划公布,闪存颗粒的市场价格出现明显波动,供应价格显著上扬。对此,我并不感到意外。目前的闪存颗粒价格总体而言并不正常,某种程度上是过去一年的库存积压加上新挑战者的出现,导致闪存市场在短时间内暴跌到目前的位置。毕竟,即使考虑到电子技术的更新迭代速度,闪存在没有新一代产品替代的情况下,短短一年时间暴跌超200%,并不符合过往规律。图源:veer
此外,随着手机和PC行业逐渐回暖,虽然需求增长并不迅速,但手机的大存储需求日益增加,使得市场对闪存颗粒的需求明显增长。各种迹象表明,在接下来的第三季度中,闪存颗粒的供应价格应该会上调,并且持续到第四季度。至于明年的走势,就要看全球市场的表现了。
随着闪存颗粒成本的回涨,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固态硬盘等时下产品的价格,是否会跟着回升?
固态硬盘价格探底?
说实话,在享受了200元1T的固态硬盘价格后,大多数人估计都回不去以前的日子了。多数人心中都想着:“再降一点,我就可以全固态硬盘装机,而且还能给小姐姐们搭一个大房间”。然而,愿望是美好的,现实却有些残酷。根据目前的数据来看,200元1T已是目前全新固态硬盘的底价,其中甚至可能还夹杂着部分使用残次芯片制作的产品。
对于多数厂商而言,250-280元/1TB差不多就是目前的盈亏平衡点,再往下降大多是赔本赚吆喝的买卖,并不划算。因此,可以看到一些使用传统三大闪存厂商颗粒的固态产品,近期价格已逐渐回涨,但依然远不及降价前的价格。如果你对固态硬盘有较为急迫的需求,个人认为是可以出手了。
当然,固态硬盘价格的暴跌,背后推波助澜的另有其人,具体是谁大家应该都知道了,我在此也不便多提。只能说在国产的影响下,闪存市场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固态硬盘的价格探底,基本上是可以确定的,那么手机呢?
得益于闪存颗粒价格的暴跌,今年多个手机厂商都针对性地推出了大存储且低价的手机产品。以前在两三千价位想都不敢想的1TB存储,如今随处可见,存储焦虑似乎瞬间地没了。图源:京东
同时,16G乃至24G的运行内存,也开始逐渐普及到中端手机市场,对于手机用户来说显然是血赚的。那么,随着闪存颗粒的价格回涨,手机厂商们又会如何应对呢?在我看来,短时间内手机的大存储版本价格应该不会受到明显影响。因为手机厂商与闪存厂商订购颗粒时,往往签署长周期订单合同,合同中还会规定价格波动幅度。一些议价能力较强的厂商,甚至可以将波动幅度控制在一定的小范围中。
在闪存厂商们自顾不暇的情况下,手机厂商显然有更多的话语权来制定交货价格,以便让未来一段时间里到手的闪存颗粒成本都在可控范围内。目前市面上的手机大多采用传统三大闪存厂商的颗粒,三大厂商在手机闪存的技术上没有直接代差,理论性能也十分接近,某种程度上来说,手机厂商可以轻松用另一个厂商的闪存颗粒代替现有物料。
因此,在手机厂商看来,闪存颗粒的价格在未来一段时间里都会相对稳定,并不会影响后续大存储版本的手机出货量和价格。不过,还是那句话,品牌厂商并非慈善家,随着闪存价格回升,某款型号的大存储版本在优惠力度上可能会略低于普通版本,以此回笼部分成本。
不过,总体来说,手机存储的大容量化是主流趋势。在我看来,只要手机厂商想保持足够的竞争力,他们就不会对大存储版本的价格做过多调整。可以预见,在今年的下半年和未来,我们应该都可以继续享受到低廉的大存储手机,只是大存储手机的低端化,或许会面临一些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