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还有两位MSRA故旧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量子位(ID:QbitAI),作者:衡宇,微新创想经授权转载

大模型比武场战火纷飞了半年有余,左有OpenAI动作频频,右有Meta开源Llama2,开闭源方面,均被巨鳄占领山头,创业投资也已经进入了新阶段。

现在再下场,会不会晚了?

会者不晚。

因为就在最近,又一重量级大牛入局创业。量子位获悉,微软全球合伙人、副总裁、前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姜大昕出现在最新名单中。

这位在微软工作16年有余、曾作为微软必应搜索引擎和Cortana智能助手自然语言理解负责人,近期被曝已经从老东家离职,下一站,自己创业,剑指大模型领域。

而且据说姜大昕还不是一个人战斗,他背后还有两位MSRA故旧,一位是地位卓然、微软华人旗帜的AI大牛,另一位则是年少有为、知名AI独角兽的CEO。

他们,将在AI高地上海的助推下集结。

姜大昕是谁?

姜大昕,2005年获纽约布法罗州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在机器学习、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生物信息等领域有丰富的经验和工程经验。

迄今为止,他发表论文100余篇,被引用次数接近1万次。

现在的领英网站上,姜大昕的职业动态还停留在年初的更新。

“2023年3月起,担任微软副总裁”,所在部门为STCA(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

图片

从2007年3月加入微软到2023年,姜大昕已经和这家公司携手度过了16个年头。

姜大昕本硕分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当他远赴美国攻读计算机博士学位,做生物信息领域的数据挖掘研究时,恰逢深度学习方兴未艾。

博士毕业后,他选择了前往南洋理工大学担任助理教授,为研究生和本科生教授数据挖掘和生物信息学课程。

2006年12月,他从南洋理工离职,并在次年3月成为MSRA(微软亚研院)的副研究员。

他在MSRA工作了四年,负责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信息检索等领域的应用研究,从事着个性化和上下文感知搜索等工作,一路从副研究员做到研究员再到首席科学家。

此期间,他在SIGKDD、SIGIR,WWW和WSDM等会议上发表了多篇文章,获得SIGKDD 2008最佳应用论文奖,还担任多个期刊和会议的副主编和PC成员。

2011年开始,姜大昕转入STCA工作。

STCA主要负责微软全球产品的研发工作,包括必应搜索引擎、智能语音助手Cortana、Azure认知服务以及Microsoft 365的自然语言理解系统等

6年后,姜大昕的title已经升为了微软全球合伙人,STCA副院长、首席科学家。

2023年3月,姜大昕正式升任为微软副总裁,同时兼任亚洲软件技术中心WebXT S+D(网络体验、搜索和分销)集团总经理。

此时,姜大昕的工作重点是带领400多名应用科学家和工程师,为微软必应开发算法和基础结构

同时,姜大昕团队还为各种Microsoft产品(如Office,Xbox和Microsoft认知服务)提供NLP模型和算法。

大模型创业进程中的微软系

姜大昕并不是第一位出身微软的大模型创业者,细数起来,不少头部玩家都有微软背景。

图片

李开复,前微软全球副总裁,也是MSRA的创办者之一。

3月底,李开复开始筹备、塔尖孵化创业公司零一万物,走自研大模型路线,核心业务集中在大模型技术、人工智能算法、自然语言处理、系统架构、算力架构、数据安全、产品研发等领域。

已加入的联创团队成员,包含前阿里副总裁、前百度副总裁、前滴滴/百度首席算法负责人、前谷歌中国高管、前微软/SAP/Cisco/副总裁,算法和产品团队背景均来自国内外大厂。

目前,零一万物正自建平台,构建数千卡GPU集群进行训练、调优和推理,提高数据有效参数量,以及使用的高质量数据的密度,以构建连续、可控、科学化的训练能力。

筹备至今,该公司已经实现百亿参数规模的模型内测,正往300到700亿参数规模扩大。

周明,MSRA前常务副院长,旗下创业公司名为澜舟科技,于2021年6月成立。

公司选择了大模型的轻量化路径,并且瞄准To B赛道,聚焦于金融、营销、文化创意、机器翻译等场景。

今年3月,澜舟科技完成了Pre-A+轮融资,融资金额数亿人民币。由北京中关村科学城公司领投,斯道资本和创新工场跟投。

同时,澜舟发布了语言生成模型——孟子MChat可控大模型,具有类ChatGPT能力,加上原来澜舟科技孟子大模型N个项目功能引擎,既有对话能力,又具备翻译、生成、信息搜索等能力。

MChat背后依托的孟子大模型,是澜舟科技自研技术研发的大规模预训练语言模型,于2021年7月推出。

李笛,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STCA)前副院长、前微软全球资深合伙人,目前是小冰公司的CEO。

小冰公司前身是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的人工智能小冰团队,于2013年12月在北京组建。2020年5月,小冰公司“单飞”,微软将小冰分拆为独立实体。

早在2014年,小冰就发布过一款名叫“小冰”的AI聊天机器人。并且一直沿着生成式AI的框架和路径前进。

今年2月,小冰一度短暂上线了内测版本的小冰链(X-CoTA,X-Chain of Thought & Action)。

小冰链同样是个大语言模型,通过对话的方式帮人们解答问题。其核心,是利用大模型技术,实现下一代的控制中枢。

与ChatGPT等不同,小冰链的数据来源是实时的,并且仅仅用GPT-3参数量2%的模型,就实现了思维链,能够把AI的思考过程完整、透明地呈现出来。

5月16日,小冰公司宣布启动“GPT克隆人计划”,基于小冰框架大模型、神经网络渲染及超级自然语音技术,进行实时情感交互、提供AIGC能力。

聂再清,MSRA前首席研究员,现为清华大学国强教授、AIR(智能产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其在AIR主导的项目,在今年7月孵化出了初创公司水木分子。

水木分子专注生物医药垂直行业大模型的研发与应用,以及构建新一代对话式生物医药研发助手。

7月初,公司宣布完成千万级种子轮融资。同时宣布了联合创始人、CTO的人选,乔木。

3个月前,团队开源了轻量科研版BioMedGPT-1.6B。

BioMedGPT1.6B从研究层面验证了将文献、分子、蛋白、测序、知识图谱等数据,压缩到统一的多模态大模型框架内,可使模型在分子性质预测、药物-靶点亲和力预测等方面,具备“融汇贯通”的能力,

梅涛,MSRA前资深研究员,今年3月成立AI创业公司HiDream.ai

公司走多模态路线,尤其专注视觉与语言多模态交互与生成。

HiDream.ai在今年4月完成种子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阿尔法公社和中喝大种子一号基金。

官方解释称,HiDream.ai的目标,是要在基础模型上超越Stable Diffusion最新版本,在产品上则要赶超Midjourney。

公司目前正在开发一个生成式视觉多模态基础模型,该模型不仅能够支持文生图,还能支持文生视频、图生视频以及文生 3D 等功能。

袁进辉,MSRA前主管研究员。

其公司一流科技,在2017年1月成立,立足于通用性深度学习标准框架的研发和推广使用。

公司从事大模型的研发业务,主要围绕数据处理、执行体、分布式数据、决策系统、拓扑图等技术领域展开。

今年3月,一流科技与王慧文创立的光年之外达成并购意向,交易以换股形式进行。

4月中旬,一流科技完成工商变更,光年之外成为一流科技的最大股东,持有约 46.52% 股权。

后来,王慧文因病辞任,美团于6月29日发布公告称,已完成光年之外境内外主体100%股权的收购,一流科技也一并转归美团麾下。

张家兴,MSRA前研究员,公司据传代号深度空间,IDEA研究院理事长沈向洋担任公司顾问。

大方向是打造大模型底座,希望瞄准B端市场打造企业级应用。

今年4月即有消息称,该公司首轮估值在数亿美元左右。据悉,该公司的融资进程仍在持续。

不难发现,在清华系创业公司占据国内大模型头部梯队半壁江山时,微软系也是不容小觑的一股力量。

而姜大昕此番从微软出走,入局大模型创业,要锚定领域中的具体什么方向?除了背后的两位AI大牛,有哪些技术或商业骨干选择加盟?迎来新一名重磅玩家的大模型战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局?

大约只有假以时日,才能知道答案。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微新创想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微新创想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http://www.idea2003.com/。

最新快讯

2025年08月04日

20:39
微新创想8月4日消息,近日,媒体报道了一则暖心且惊险的事件:一名 9 岁男孩被娃娃鱼咬断手指,在各方紧急协作下,通过高铁护送,5 小时内成功实现断指再植。据报道,7 月 29 日,四川广元一名 9 岁男孩,不慎被养殖的娃娃鱼咬断左手小指,情况危急,急需前往成都进行再植手术。男孩父母带着他匆忙赶到广元站后,在客运值班员的协助下,得...
20:39
微新创想8月4日消息,小米今天宣布,米家空调Pro系列今日起开启全链路OTA升级。这次OTA主要是新增了空气管理和智能气流联动功能,覆盖米家空调Pro系列产品。空气管理:支持联动空调、空气净化器、新风机等空气管理设备,一键开启全屋空气管理模式。当室内空气质量变差时,能自动开启联动设备来改善空气质量,用户可在APP上实时查看室内温...
20:39
2025年8月4日,多家公司发布重要公告。上纬新材因核查工作完成,将于8月5日起复牌。公司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减少32.91%。隆扬电子表示,其HVLP铜箔相关产品目前处于客户验证阶段,尚未形成销售收入。此外,中马传动澄清公司新能源汽车减速器不涉及机器人业务,瑞可达预计2025年人形机器人业务销售收入约1000万元。多家公司还发布了业绩、回购、增减持等相关...
20:39
2025年8月4日,禾信仪器(688622)发布半年报,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为5281.57万元,同比下降48.88%;净利润亏损1745.96万元。受市场环境调整、下游投资节奏放缓等因素影响,公司业绩出现下滑。
20:39
8月4日,萝卜快跑宣布与美国出行平台Lyft达成战略合作,将通过Lyft平台在欧洲提供无人驾驶出行服务。双方计划于2026年率先在德国和英国部署萝卜快跑第六代无人车,并逐步扩大规模至数千辆,推动无人驾驶技术在欧洲的规模化落地。
20:39
2025年8月4日,中电环保(300172)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为3.15亿元,同比下降10.7%;归母净利润为5393.68万元,同比增长2.87%。公司表示,净利润增长主要得益于成本控制和运营效率提升。
20:39
2025年8月4日,科慕、杜邦和科迪华宣布与美国新泽西州达成和解协议,涉及PFAS污染及其他环境指控。根据协议,三家公司将在25年内合计支付8.75亿美元,其中科慕承担50%,杜邦35.5%,科迪华14.5%。此次和解覆盖部分非公司运营所致的PFAS污染索赔。分析认为,随着联邦监管趋严,相关诉讼或将进一步增加。
20:39
2024年,ST宁科(600165.SH)股价全年下跌28.11%,但其时任CFO董春香薪酬却从2023年的12.18万元增至45.10万元,涨幅达270.28%。董春香任职期间,公司净利润亏损扩大至5.39亿元,并遭监管处罚9次,累计罚款1465万元。尽管其个人履历丰富,但薪酬增长与公司业绩严重背离,引发市场质疑。
20:39
2024年,北方导航财务总监周静薪酬达172.48万元,同比激增117.94%,而公司股价全年下跌16.87%,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下滑22.91%和69.29%。周静拥有丰富军工央企管理经验,自2018年起担任公司CFO,并兼任多家关联公司职务。在公司业绩承压背景下,高管薪酬逆势增长引发投资者对公司治理与激励机制合理性的讨论。
20:05
微新创想8月4日电 经典电影《汉江怪物》为韩国著名汉江增添了神秘传奇色彩,而近日一则关于汉江现“真怪物”的视频再次将这条江推上风口浪尖。一位韩国网友在首尔国会大厦附近一处停车场夜钓时,意外拍下了一段令人震惊的视频,画面中汉江水面漂浮着一个巨大的黑色不明物体。据拍摄者描述,该黑色物体体长估计在6至10米之间,粗壮程度远超人体,且其形态在夜色中显得格外诡异。这...
20:05
2025年8月,金融监管总局正式公布对“明天系”旗下华夏人寿及相关责任人的最终处罚决定,这一举措标志着备受关注的保险机构风险处置工作已全面落锤收官。自2020年华夏人寿被依法接管以来,监管机构对这一风险事件展开了系统性治理,最终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处罚方案。 在责任追究方面,监管机构共对华夏人寿、天安人寿、天安财险、易安财险及华夏久盈资管等机构的相关责任人处以...
20:05
2025年8月3日,三一重工正式对外发布重要公告,披露了其近期积极的资本运作策略。根据公告内容,截至7月底,公司已累计投入13.55亿元人民币,成功回购7267.92万股流通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0.86%。此次回购行动的价格区间设定在每股17.39元至19.39元之间,充分体现了公司对自身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 此次回购计划是基于4月份审议通过的专项议案实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