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瑞幸咖啡与星巴克相继发布2023财年季度财报,将中国咖啡市场的竞争格局推向新的高潮。8月1日晚,瑞幸咖啡公布2023年第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其总净收入达62.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8.0%,GAAP营业利润为11.73亿元人民币,营业利润率高达18.9%。次日,星巴克发布2023财年第三季度财报,中国区单季度营收8.22亿美元(约59.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0%,集团层面GAAP营业利润率为17.3%。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瑞幸在门店数量超越星巴克中国后,首次在营收上实现反超。
财报显示,第二季度瑞幸净新开门店1,485家,总门店数量环比增长15.9%,季度末达到10,836家(含5家海外门店),而星巴克净新增门店237家,中国市场总门店数维持6,480家。无论从门店规模、营收水平还是利润表现来看,瑞幸已稳居中国市场咖啡品牌榜首,市场份额持续领先。值得一提的是,6月5日,瑞幸第10,000家门店落户厦门,成为中国首家门店数突破万家的连锁咖啡品牌。活动当天,瑞幸全国门店上线”万店同庆”9.9元优惠活动。财报电话分析会上,董事长兼CEO郭谨一表示,瑞幸的成就源于亿万消费者的支持,并宣布将9.9元活动常态化至少两年,以此加速市场份额提升,推动中国咖啡市场发展。”两年”与”9.9元”不仅是既定计划,更是瑞幸的底气与客户价值承诺。
作为首个突破万店的连锁咖啡品牌,瑞幸的”万店战略”展现出独特的竞争优势。其规模化运营与供应链体系为低价策略提供坚实基础,成熟的品牌建设与高效运营模式构筑核心竞争力,高自营率带来的步调协同优势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这些要素共同支撑着瑞幸在激烈竞争中保持领先,持续创造惊喜。
瑞幸的供应链优势源于全球布局与规模化采购。与埃塞俄比亚、巴西等全球知名供应商合作,去年在埃塞俄比亚采购近1.7万吨咖啡生豆,其中精品豆占比达40%。2023年初启动的全球寻豆计划已拓展至中国云南等六大产区。中游烘焙环节,福建首座烘焙基地已投产,江苏基地即将于2024年建成,年产能将超4.5万吨,可支撑超16,000家门店需求。规模优势带来的议价能力使瑞幸具备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为9.9元活动提供坚实保障。同时,智能供应链管理系统等技术创新持续提升运营效率,进一步巩固成本优势。
品牌建设方面,瑞幸坚持”专业、年轻、时尚、健康”的主张,通过谷爱凌代言、IP联名等策略深度链接年轻消费者。与LINE FRIENDS等IP合作,结合社交媒体造势,打造”打卡”潮流,成功将年轻、时尚融入品牌基因。产品研发方面,”大拿铁战略”精准定位大众口味,生椰拿铁系列累计销量超3亿杯,碧螺知春拿铁首周销量达447万杯。持续的产品创新兼具时代感、普适性与价格优势,使瑞幸真正”懂消费者”。
运营模式上,瑞幸以”自营+联营”双轨并行,高线城市主打自营,低线城市开放联营。截至2023年第二季度,7,188家自营门店贡献44.953亿元收入,同店销售增长率达20.8%,门店层面利润率29.1%。这种模式既保证服务标准统一,又实现高效扩张。对比星巴克完全自营但扩张缓慢的模式,瑞幸的”自营+联营”体系在下沉市场展现出独特优势。2022年Q1-Q3,瑞幸自营店增速分别为41.6%、41.2%、19.4%,远超星巴克的负增长,印证了该模式的可行性。去年12月开放联营门店招募,今年5月推出”带店加盟”模式,加速抢占市场空白地带。
瑞幸的成功源于三大核心优势:规模化供应链、成熟品牌建设与高效运营体系。这些要素不仅支撑着9.9元活动持续进行,更构筑起难以逾越的竞争壁垒。未来,瑞幸将继续加密高线城市门店密度,通过联营模式加速下沉市场布局,并推进海外扩张。破万店与9.9元优惠不仅是实力的体现,更是瑞幸在咖啡市场中期竞争中的秘密武器。当其他品牌尚难持续低价运营时,唯有瑞幸能够将低价策略转化为长期竞争优势,这正是其持续增长的信心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