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新创想(idea2003.com) 8月6日 消息:随着电力和个人计算机领域的创新成果逐渐渗透到更广泛的经济领域,这些技术所带来的投资热潮已高达美国GDP的2%。高盛经济研究最新报告显示,人工智能投资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未来可能对全球GDP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高盛经济学家Joseph Briggs和Devesh Kodnani在其团队报告中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力。若该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未来十年内全球劳动生产率有望实现每年提升1个百分点以上的突破性增长。然而要实现这一大规模转型,企业必须在实体设施、数字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方面进行大量前期投入,用以获取和实施新技术并全面重塑业务流程。
据预测,到2025年全球范围内相关投资总额可能将达到约2000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投资可能会在采用率提升和效率改善开始推动生产力大幅增长之前就已先行投入。Briggs和Kodnani强调,人工智能相关投资目前仍处于相对较低的起点,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对经济产生显著影响。
高盛研究将美国定位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市场领导者,认为美国公司可能是该领域的早期采用者。虽然中国等其他人工智能领先国家也可能出现类似的增长效应,但投资规模和见效时间可能相对较小且延迟。从长远来看,若高盛研究部关于人工智能增长的预测能够完全实现,人工智能相关投资占美国GDP的比重可能达到2.5%至4%,其他主要人工智能领导者国家的占比则可能在1.5%至2.5%之间。
尽管人工智能投资周期难以精确预测,但商业调查显示,随着信息和专业、科学和技术服务领域的大型企业率先采用,其投资效益有望在本十年后半叶开始显现。市场对人工智能的兴趣已呈现爆发式增长,罗素3000指数中超过16%的公司在财报电话会议中提及了这项技术,其中约一半的增长是在2016年第四季度ChatGPT发布之后出现的。高盛经济学家此前研究表明,这类提及往往预示着公司层面资本支出的增加。
结合这些信息以及股票分析师对主要人工智能业务的收入增长预测,高盛研究部估计到2025年,美国的人工智能投资将接近1000亿美元,全球总额将接近2000亿美元。鉴于目前人工智能相关投资在美国和全球GDP中所占比例仍然较低,其对GDP的短期影响可能相对温和。Briggs和Kodnani指出,人工智能投资预计将主要集中在四个关键业务领域:训练和开发人工智能模型的公司、提供运行人工智能应用程序的基础设施(如数据中心)的公司、开发运行人工智能应用程序的软件公司,以及最终为这些软件和云基础设施付费的企业用户。
高盛经济学家预计,人工智能投资主要将来自用于训练人工智能模型和运行人工智能查询的硬件投资,以及人工智能软件支出的增加。Briggs和Kodnani写道:”虽然迄今为止人工智能投资主要集中在模型开发上,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规模化应用可能需要更大规模的硬件和软件协同推动。”
与此同时,已有迹象表明部分行业已经开始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尽管高盛研究预计更广泛的宏观影响仍需数年时间才能显现,但之前的技术突破表明,何时采用率会增加到足以显著推动经济很难预测。数据显示,在美国大约只有一半的企业在采用电动机和个人电脑技术后,该技术对生产力的宏观影响才得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