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社发布人工智能使用指南 强调辅助工具定位
微新创想(idea2003.com)8月17日 消息:近日,全球知名通讯社美联社正式向其全体记者发布了一份详尽的人工智能使用指南,旨在规范和引导记者在新闻工作中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合理应用。该指南的核心原则明确指出,人工智能应被视为辅助报道的得力助手,而非取代记者独立完成工作的替代品。
在具体操作层面,美联社要求记者将所有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平台获取的信息视为未经核实的原始素材,必须严格遵循既有的新闻采编标准和流程进行二次验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美联社制定了严格的边界条件——除非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本身就是本次新闻报道的核心主题,否则严禁对照片、视频或音频素材进行任何形式的AI修改处理。
为了确保新闻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美联社还与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商OpenAI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美联社将向OpenAI提供部分新闻内容用于训练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但明确承诺绝不发布任何由人工智能完全生成的内容。这一举措既体现了美联社对前沿技术的积极探索,也彰显了其对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坚守。
在操作规范方面,指南提出了多项具体要求:记者在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时必须严格禁止输入任何机密信息;确保所引用的其他信息来源完全不含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主动识别并规避可能传播错误信息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对所有使用的内容进行真实性验证。事实上,美联社在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方面早已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目前已在工作流程中部署自动化工具,用于生成金融报告和次要体育联赛的简要报道,积累了宝贵的应用经验。
与此同时,美联社还积极联合多家新闻机构和组织共同发声,签署了一封公开信,呼吁对用于训练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的数据来源和过程实现更高程度的透明化。这一行动反映了新闻行业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共同关切和责任担当。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美联社为自身员工制定了严格的人工智能使用规范,但该机构与ChatGPT开发商OpenAI的合作协议仍引发了一些争议。这种”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做法,凸显了新闻机构在拥抱人工智能技术过程中的复杂心态和现实考量。
在同类媒体机构的应对策略方面,纽约时报采取了更为审慎的态度。该报不仅大幅限制了使用其数据来训练人工智能模型的范围,还主动退出了与人工智能公司就训练数据进行协商的联盟,展现了不同媒体机构在人工智能应用路径上的差异化选择。这些多元化的实践探索,共同构成了当前新闻行业应对人工智能浪潮的生动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