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2023年生成式AI工具的兴起,中国游戏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在版号受限、消费环境低迷的背景下,不少中型游戏厂商面临推广和变现的双重困境。然而,生成式AI的出现为企业带来了新的生机,通过提效降本成功突围。独立游戏制作人刘洁妮敏锐地捕捉到这一趋势,她指出,许多游戏企业为求生存,开始转向批量生产低门槛、短平快的休闲小游戏。AI技术的应用大幅缩短了游戏开发周期,从传统的按年按月计缩短至以周为单位,人力需求也随之降低,企业自然选择了薄利多销的策略,以低价策略抢占渠道市场。这一转型虽对企业自身而言是利好,但从行业生态来看,大量同质化内容的涌现无疑会挤压优质内容的生存空间。
多位业内人士持有相似观点:生成式AI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游戏创作的效率,却难以助力创意和品质的飞跃。阿里大文娱CTO郑勇认为,当前AIGC工具的核心优势在于降低人机交互门槛,显著提升生产效率。文生图技术的成熟更对游戏美术创作形成强力辅助,为游戏、影视及短视频行业节省大量成本。非凡产研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手游行业规模达1930亿元,研发商分成比例在20%-30%之间,若将研发成本的70%归为美术成本,AI技术的应用可降低其中30%-50%的开支。即便仅减少3%-10%的研发费用,潜在利润率也能提升3%-5%。但郑勇同时指出,品质把控和质量提升仍需专业人才介入,目前尚未出现理想的视频生成和3D建模工具,市面上的通用大模型也无法在特定领域实现极致创作。
IEEE数字化转型联合会策略与架构主席汪齐齐向记者表示,生成式AI的优势与劣势十分鲜明:它虽能实现局部效率提升,但生成内容往往平庸缺乏亮点,且难以提供风格统一的美术素材。目前尚未观察到借助AIGC打造出高质量商业游戏的案例。综合来看,这项技术对成熟商业游戏创作的影响尚不显著。郑勇认为,这主要源于AIGC技术尚处发展初期,开发者的使用经验也相对有限,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的成熟需要时间沉淀。
AI在游戏娱乐业的落地,始于制作工具的持续创新。郑勇透露,2022年12月团队开始探索ChatGPT、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等海外AI工具,最初由员工自发研究解决实际工作难题,例如用ChatGPT构建脚本框架。郑勇指出,当前主流AI工具仍以大语言模型和文生图模型为主,而图文创作恰恰是文娱产业艺术表达的核心。刘洁妮补充道,游戏开发者正对通用大模型进行二次开发,技术人员在ChatGPT等模型基础上进行专项训练,生成特定类型游戏的脚本和NPC对话。Midjourney作为通用AI生图工具,被游戏画师广泛用于风格训练,通过持续输入作品数据,该工具在特定美术风格上逐渐形成专长,极大便利了国内游戏开发者的使用。
公开信息显示,游戏开发平台也在积极拥抱AI技术。全球游戏引擎开发公司Unity推出的Unity MUSE和Unity Sentis,允许开发者通过自然语言搜索所需素材和信息。郑勇强调:”AI能在几秒钟生成一幅画、一张海报,而人类传统创作需以周月为单位,且涉及大量沟通修改环节,AI技术显著缩短了内容生产周期。”以个人为单位的游戏制作团队同样在积极探索。刘洁妮作为独立游戏制作人,过去需要将美术外包给专业画师,一套2D人物画像费用上万元,沟通返修周期长达两个月,中小团队更缺乏议价能力。Midjourney等AI工具兴起后,专业画师借助AI出图只需两三天,成本大幅降低。
贺超拔向记者比喻道,游戏产业与工业有异曲同工之妙——传统游戏开发如同需要专业编程语言操作的专业机器,即便是小型团队也必须配备程序员。随着游戏工具AI化,植入AIGC或垂直模型技术后,开发者只需自然语言指令即可完成创作,极大降低了使用门槛。
AI的应用边界正在逐渐清晰。汪齐齐指出,AI在文字内容创作上能修正明显逻辑错误,但生成内容往往趋于平庸,难以胜任优质创作需求。刘洁妮尝试用ChatGPT撰写游戏剧本,发现AI能生成场景对话框架,却无法创作出细腻独特、形成语言特色的对话——这正是剧情游戏的核心价值所在。她分析认为,这源于ChatGPT作为通用大模型在专业领域知识储备不足。未来基于通用模型训练的专项模型,或许能解决这一问题。
汪齐齐还提到AI在美术创作中的局限性:对同一角色生成大量统一素材难度极高。商业化游戏对品质要求严苛,AIGC目前更适用于单个高质量且无需风格统一的创作。独立游戏制作人贺超拔正在开发的《银色盾牌》是一款风格化极强的警匪题材游戏,但他坦言目前缺乏适用的自动化工具,许多特殊美术需求仍需传统绘图软件逐个制作。
汪齐齐总结道,AI最有效的应用场景包括:高质量角色立绘生成及衍生创作,以及游戏宣发物料制作。这两个环节传统依赖大量人工参与,AI的应用实质上是减少了生产者投入的绝对时间。郑勇认为,当前AI技术主要作用是提升影视游戏制作效率,加速生产周期,这必然催生一批短平快的内容。刘洁妮观察到,AI将游戏生产速度从按月计提升至按周计算,唯有短平快的小游戏才能充分发挥这一优势,部分游戏公司已转向批量生产模式。
非凡产研在最新研究报告中指出,AI将重塑游戏行业竞争格局。随着应用成熟和市场接受度提高,创作门槛将降低,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中后期随着大模型技术成熟,头部企业将掌握更多话语权,但细分赛道的中小厂商仍具备发展空间。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微新创想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微新创想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http://www.idea200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