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腾讯研究院(ID:cyberlawrc),作者王枢、孟靖之,经微新创想授权转载。7月13日《Science》杂志发表题为《游戏持续驱动着人工智能发展进步》的深度文章,系统阐述了游戏与人工智能的共生关系,指出“游戏为通用智能工作提供了前景广阔的应用领域,将游戏作为研究人工智能的平台,不仅推动了2000亿美元全球电子游戏产业的直接发展,更为人工智能的突破性进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那么,游戏与人工智能究竟如何相互促进?游戏如何引领人工智能的革新?这些变革又将如何重塑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深入探索这一跨越虚拟与现实的智能进化之旅。

协同共生:游戏与人工智能的相辅相成

纵观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历程,游戏始终是人工智能研究的核心载体。每一次人工智能领域的重大突破,几乎都离不开游戏的催化作用。厦门大学游戏哲学研究中心等权威机构从理论、硬件、应用三个维度系统论证了游戏与人工智能的共生关系[2]:游戏不仅是人工智能理论的灵感源泉,更是推动技术发展的实践场域。从1950年香农以国际象棋为样本开创人工智能研究,到塞缪尔基于国际跳棋发明强化学习算法,棋类游戏始终扮演着”AI研究的试验田”角色。这些看似简单的游戏场景,却为人工智能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验证平台。随着游戏产业的蓬勃发展,人工智能理论研究也迎来爆发期。1971至2015年间,全球与游戏相关的人工智能研究论文不足1000篇,但2015年AlphaGO战胜围棋冠军樊麾后,相关论文数量在7年内激增至1625篇,其中17篇登上《自然》《科学》封面[3]。

游戏推动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的迭代升级。以芯片巨头英伟达为例,1995至2022年的营收数据显示,游戏业务不仅为英伟达积累了原始资本,更构筑了技术护城河。正是凭借在游戏显卡领域的深厚积累,英伟达成功转型为人工智能芯片领导者,目前AI训练芯片市场占有率高达95%[4]。游戏显卡中诞生的诸多技术,已转化为英伟达GPU的核心能力,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医疗、能源等多元领域。

游戏为人工智能提供了可控的训练环境与清晰的评估标准。游戏中蕴含的目标、规则和挑战机制,本质上是智能的具象化表达。当程序能够完成特定游戏时,意味着它已具备某种程度的”类人智能”。一方面,游戏场景提供了丰富的人机交互场景和稳定可控的规则体系,有效解决了人工智能科研中的场景缺失问题;另一方面,游戏规则的可量化特性,为人工智能能力评估提供了客观标尺,极大提升了技术迭代效率。当前,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始依托游戏开展人工智能创新研究。游戏人工智能研究已从最初的”创造类人智能体”(如AlphaStar、OpenAIFive等),发展到游戏内容的自动生成,进一步优化人机交互体验。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多所高校联合发起”游戏人工智能高校联合研究中心”,标志着游戏与人工智能的产业融合进入新阶段。

从简单规则到复杂模拟:人类教AI学会”行走与奔跑”

在众多游戏人工智能研究方向中,智能体动作生成技术尤为典型。智能体作为能够根据内外条件做出反应的虚拟或现实客体,其动作生成技术致力于让智能体行为如真人般流畅自然。如果说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分别关注图像、文字的理解,那么动作生成技术则聚焦于人工智能的行为控制领域。这一技术发展经历了从简单规则到复杂模拟的演进过程,从有限状态机到运动匹配算法,再到基于机器学习的动作生成,通过模拟人类行为模式,智能体逐渐掌握了行走、奔跑等复杂动作。

基于规则匹配的动作生成

1. 基于状态机的动作生成
在虚拟环境中,智能体的各种动作被视为不同状态。早期开发者常使用”状态机”控制智能体行为,将不同动作根据条件组合拼接。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状态转换规则明确可定义,如行走状态可转变为跑步或跳跃。但缺点在于难以处理复杂行为交互和预见未来状态变化。由于需要手动编写节点间跳转逻辑,对于复杂系统,状态机的设计和维护将变得极为繁琐。

2. 基于运动匹配的动作生成
为解决状态机的局限性,运动匹配技术应运而生。相比需要手动拼接动作片段的状态机,运动匹配技术通过建立动作姿态数据库,根据智能体当前状态和目标状态实时选择和混合最合适的动作片段。这种方法可根据角色实时状态和环境因素实现更精细的动画控制,使智能体动作更自然流畅。然而,运动匹配技术也存在内存占用大、无法实现动作创新的局限。即便是《荒野大镖客2》这样逼真的游戏,也只是实现了”运动匹配”——马设计了数百种动作动画,但并非真正的智能,而是庞大规则和资源的堆砌。

基于机器学习的智能体动作生成

基于状态机或运动匹配的动作生成技术,本质上仍未实现真正的智能动作生成,且存在系统复杂、资源消耗大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国内外学者尝试基于机器学习实现智能体动作的自动生成。美国EA公司2021年开发的HyperMotion技术,通过捕捉22名职业足球运动员870万帧动作数据,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实现游戏内智能体动作的实时生成,极大提升了FIFA系列游戏的动作逼真度和响应速度[7]。

在国内,腾讯自2019年起尝试将自回归神经网络模型(ARNN)应用于智能体动作生成。ARNN作为广泛应用于时间序列数据分析的机器学习算法,若应用于动作领域,可通过大量真人动作捕捉数据训练AI模型预测动作序列帧的下一帧,最终连贯生成自然动作。2019年,天美J3工作室《逆战手游》团队联合腾讯RoboticsX实验室,基于ARNN模型开展游戏及机器人领域的交叉前沿技术——智能体动作生成技术研发。该技术以ARNN原理为基础,通过数据驱动的自适应算法,使NPC或机器人能根据玩家操作或环境变化自动生成更真实的动作、反应与表达。

腾讯逆战手游团队提出的基于ARNN的动作生成技术解决方案实现了多项突破:首先,从零构建完整工具链,涵盖动作捕捉、动画预处理、训练调优等环节,形成完整制作管线。为解决移动端应用的网络同步和性能优化问题,团队采用轨迹匹配、融合动画等技术,大幅提升效果表现并降低神经网络推理的内存开销。其次,联合腾讯RoboticsX实验室将技术应用于四足机器人,实现智能控制和决策,提升训练效率。该技术使机器人能够根据外界反应自动生成更真实的动作,经过大量模拟训练后,已掌握走、跑、跳等动作,并能完成匍匐前进、跨栏跑等复杂任务,即使遇到未知障碍也能灵巧避开并自主规划路径[8]。

从模仿到超越:游戏人工智能影响现实世界

游戏环境不仅教会了人工智能”行走与奔跑”,更使其在现实世界中展现出通用价值。《Science》杂志指出,”在游戏中取得的人工智能进展,将为开发更强大、更灵活的通用人工智能系统奠定基础。”游戏人工智能技术正在跨越虚拟边界,赋能实体经济,形成新的数字生产力。

在医疗诊断领域,游戏人工智能技术已应用于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包括个性化筛查、诊断、预后预测等。通过模拟患者病情或手术场景,强化学习可为医疗决策提供支持,使机器人辅助手术成为可能。在教育领域,游戏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重塑教学方式。一方面,可借鉴游戏AI成果开发”游戏化学习”和”基于游戏的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利用《我的世界》《星际争霸》等游戏环境开展教学活动,强化学习教学几乎离不开游戏环境支持[9]。

展望未来,游戏人工智能技术将逐步走出虚拟世界,赋能各行各业。我们期待这一技术能够在更多领域创造惊喜,助力人类社会的创新发展。感谢腾讯天美J3工作室多位专家在本文写作过程中提供的专业指导。

参考资料来源:
[1]Wurman P R, Stone P, Spranger M. Improv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ith games. Science, 2023, 381(6654): 147-148.
[2]厦门大学游戏哲学研究中心等《游戏人工智能产业观察报告》
[3]中科院团队最新研究:游戏科技已成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https://tech.cnr.cn/techph/20230426/t20230426_526232049.shtml
[4]从游戏到AI加速:英伟达向左,AMD向右. https://36kr.com/p/2161239632849413
[5]Holden Daniel. Character Control with Neural Networks and Machine Learning. https://www.gdcvault.com/play/10253
[6]Holden Daniel. Character Control with Neural Networks and Machine Learning. https://www.gdcvault.com/play/10253
[7]FIFA22 Hypermotion Technology. https://www.ea.com/en-au/games/fifa/fifa-22/hypermotion
[8]腾讯机器人最新动态:跟真狗学”奔跑跳跃”. https://mp.weixin.qq.com/s/vv5DsK6zjQBAsaNFh5Pxuw
[9]厦门大学游戏哲学研究中心《游戏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3》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微新创想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微新创想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http://www.idea2003.com/。

最新快讯

2025年08月06日

11:07
DeepSeek年初引爆国内大模型热潮以来,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中国互联网生态的各个角落。QuestMobile最新发布的2025年AI应用市场半年报揭示了一个重要趋势——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AI应用插件正成为新的增长引擎,推动整个行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AI应用市场呈现四大梯队格局 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AI应用市场发展迅猛,形成了明...
11:07
AI音频生成领域的领军企业ElevenLabs于周二正式发布革命性音乐生成模型,并惊喜宣布用户可将创作成果用于商业用途。这一创新举措标志着这家成立仅三年的独角兽公司首次跨越核心业务边界,正式进军竞争白热化的AI音乐创作市场。此前,ElevenLabs凭借在文本转语音AI产品领域的卓越表现稳居行业领先地位,随后逐步拓展至对话机器人与跨语言语音翻译工具开发。此次...
11:07
销售自动化创业公司Clay正式宣布成功完成1亿美元C轮融资,公司估值飙升至31亿美元,这一里程碑式融资由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CapitalG强势领投。这一消息印证了TechCrunch早在6月份的深度报道。Clay的融资步伐堪称业界奇迹,其发展速度令人瞩目。仅仅六个月前,该公司刚刚敲定12.5亿美元的B轮融资,随后数月内又宣布了由红杉资本牵头的1...
11:07
近日,LegalZoom.com,Inc.(纳斯达克代码:LZ)正式宣布与OpenAI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出一款革命性的法律指导服务。该服务深度融合了OpenAI最新研发的ChatGPT代理功能,使ChatGPT能够全面接入LegalZoom海量法律资源库,通过尖端人工智能技术为全球用户提供专业、精准的法律信息与建议。图源说明:本图片由人工智能生成,图片授权...
11:07
2025年8月6日,硅铁期货市场迎来强劲反弹,主力合约日内涨幅显著扩大至4%。这一波动不仅反映出市场对硅铁供需关系的重新评估,也凸显了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密切关注。近期,受全球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及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硅铁市场呈现出复杂多变的走势。然而,今日的显著上涨为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显示出投资者对行业未来发展的乐观预期。分析师指出,此次涨幅可...
11:07
2025年8月6日,华为算力概念板块迎来显著的市场关注,板块内个股普遍呈现强劲上涨态势。其中,东方国信股价涨幅突破10%,表现尤为抢眼,而直真科技、品茗科技、彩讯股份、云从科技、润和软件、华孚时尚等企业也纷纷掀起冲高行情。这一轮局部异动背后,或与市场对算力需求持续增长的积极预期密切相关,进而有效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相关个股的活跃度提升。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
11:07
今日,同步磁阻电机板块强势崛起,整体涨幅高达2.4%,成为市场焦点。板块内个股表现亮眼,其中卧龙电驱以3.68%的涨幅领跑,新时达紧随其后,上涨2.89%,而伟创电气也录得0.59%的稳步增长。此次板块整体上涨,主要得益于市场对高效节能电机需求的持续升温。随着绿色能源和节能减排理念的深入推进,高效节能电机正逐渐成为各行业升级换代的标配选择,其市场潜力与投资价...
11:07
2025年8月6日,数字水印板块迎来强势崛起,整体市场涨幅高达2.42%,成为当日资本市场的焦点之一。板块内个股表现亮眼,东方国信更是以惊人涨幅15.3%领跑全板块,展现出其强劲的增长动力。紧随其后的是恒信东方,涨幅达到3.8%,汉邦高科也录得2.61%的显著增长。此外,平治信息与科蓝软件的涨幅均突破2%,进一步印证了数字水印行业的蓬勃发展趋势。此次板块的集...
11:07
2025年8月6日,港股市场迎来了一波苹果概念股的强劲表现,相关企业股价纷纷走高,展现出市场对苹果产业链的高度关注。其中,比亚迪电子股价涨幅惊人,一度飙升超过10%,成为当日表现最亮眼的个股之一。紧随其后的是瑞声科技,其股价也录得了5.7%的显著涨幅,显示出该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强劲竞争力。此外,舜宇光学科技同样交出亮眼答卷,股价上涨幅度超过2%,进一步印证了市...
11:07
2025年8月6日,港股市场早盘呈现一片繁荣景象,黄金板块成为焦点,多只相关股票逆势上涨,展现出强劲的市场活力。其中,山东黄金(01787)表现尤为抢眼,股价大幅攀升3.09%,最终报收于28港元,彰显其作为行业龙头的市场地位。紧随其后的是中国黄金国际(02099),其股价同样劲升2.98%,报70.95港元,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黄金领域的领先优势。此外,招金...
11:07
2025年7月下旬,国内重点钢铁企业的生产数据显示出明显的结构性变化。粗钢日产量从上个月同期的平均198.2万吨下降至7.4%,降至191.4万吨,反映出市场对高炉产能的调控力度有所加大。与此同时,生铁日产量也呈现同步回落态势,环比减少4.5个百分点,降至185.6万吨,显示出钢铁行业对原材料供应的谨慎态度。值得注意的是,钢材综合日产量反而微幅上涨0.5%,...
11:06
近期,一部名为《九尾狐男妖爱上我》的AI生成短剧在社交平台掀起热潮,抖音单平台播放量已突破1.8亿次。该剧从场景设计到角色塑造完全由AI完成,尽管网友纷纷吐槽"画面质感堪比PPT""九尾狐尾巴活像鸡毛掸子",但剧情中频繁的反转桥段与猎奇元素却成功吸引大量观众持续追更。目前该剧已连续更新27集,热度依旧不减。据制作人辣糖透露,AI短剧的制作周期比传统影视项目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