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赚钱了!据媒体报道,SpaceX内部人士透露的财务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SpaceX的营业收入为15亿美元,总利润达到5500万美元,终于实现了小幅度的盈利。由于没有上市,公众无法从官方途径得知其财务状况,但是媒体总归有途径打探到风向。这一数据得到了大幅度的传播引用,SpaceX也并没有跳出来反驳。

营收的快速增长是SpaceX扭亏为盈的关键。据披露,2022年SpaceX营收翻倍至46亿美元,带动亏损大幅度收窄,从2021年的9.68亿美元下降至5.59亿美元,为今年一季度扭亏奠定了基础。SpaceX正在大力投资“星舰”、星链等项目,斥巨资克服艰难的技术挑战,导致该公司去年的总支出达到了52亿美元,较2021年的33亿美元大幅增长58%,但公司的估值倒是维持在高位,在最近的一轮员工股票出售中,该公司的估值约为1500亿美元。

可以相比较的是老牌军火、航天供应商洛克希德公司市值1137亿美元、波音公司市值1371亿美元。在SpaceX入局前,洛克希德、波音是美国航天最重要的供应商,其各持有50%股权组成的联合发射联盟(United Launch Alliance,简称ULA),成立于2006年,事实性垄断了美国的政府、军用载荷航天发射,一次发射报价1.5亿美元起步,被业界和网友戏称为“黑店”。然而就在SpaceX小幅盈利时,联合发射联盟却被摆在货架上即将出售,投资公司摩根士丹利和咨询公司贝恩管理该项交易,正在寻找买家。

SpaceX已经不仅仅是马斯克商业帝国的一块“广告招牌”,也不仅仅是充满理想主义的营销,它完全改变了美国的航天发射市场,并抢走了欧空局、俄空局的商业发射订单。某种程度上,Space X是“弑神者”。

01新神崛起

一位中国商业航天从业者告诉《最话》,“SpaceX很强悍一点的是成本控制能力。在它之前,航天业界没想过能以这种模式制造和发射火箭。”他举了个例子,此前火箭总装环节采用的是高等级净化车间,对空气环境品质、空气中的微粒数、温湿度、震动、噪声等有严格的要求,当时业界普遍认为只有这种环境下,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但SpaceX的火箭制造车间却非常简陋,从公开视频来看,猎鹰火箭总装车间并非净化车间,里面各种设备、工具、用料杂乱摆放。星舰舰体的生产和拼装甚至基本上室外进行,也就搭个棚子。

马斯克将生产火箭的基础设施压到业界此前难以想象的简陋。这种极致的成本控制跟Space X的任务定位有一定关系,净化车间的目的在于维护高附加值载荷的状态。航天战略研究专家张京男在接受采访时介绍说,“净化车间的效果最主要的是维护通讯卫星,已经研制的星舰目的在于完成外太空来回、多次重复使用。它可能未来真的是要发射高附加值负载的星舰,可能还会用净化车间去进行拼装。”

除了“工棚”一样的车间,一位资深市场分析人士认为,马斯克是用造工业品的思维来做航天,“Space X 能把制造成本降下来,是采取了流水线生产、货架元器件、快速检测等多方面改进。从根源上来说,是设计、制造理念的改变,采用成熟技术、简化工艺、提升容错率。”

批量制造工业品的做法,能大幅降低箭体的成本,此外,和特斯拉一样,Space X 专注于垂直一体化,从模仿起步到自行设计制造关键元件,大大降低了成本。而联合发射联盟是传统的“设计-采购-总装”模式,成本上远不能和自产率更高的Space X比。

但这还并不是Space X的必杀技。上述分析人士认为,“采用民用的成熟技术,大幅降低成本,是可行的。但同时,我们要注意到,火箭本身的生产成本只是一部分,关键是可回收技术的成功应用。”

过去一年,SpaceX大幅调整了定价,猎鹰9号以及猎鹰重型火箭的发射起价将分别由6200万美元和9000万美元上调至6700万美元和9700万美元,上调幅度约8%;小型卫星“拼车发射”的价格也上调10%,200公斤以下有效载荷的发射起价由原来100万美元上调至110万美元,每增加一公斤收取的费用由原来的5000美元上调至5500美元。

彼时,马斯克给出的理由是:“我们在原材料和物流方面都面临巨大的通胀压力。”这一价格到底贵不贵呢?我们可以用联合发射联盟的报价做个比较。联合发射联盟的两款主力火箭,“宇宙神5”政府发射报价在1.5亿~2亿美元之间,重型德尔塔4单发报价更是高达3.8亿~4.2亿美元之间。即使猎鹰火箭发射报价上涨了,也是比“宇宙神5”、重型德尔塔4的发射报价便宜一大截,所以政府的发射订单也正加速流向Space X。

此外,由于俄乌冲突还在持续,能够负担得起太空发射需求的商业买家在近两年忌惮于欧美封杀,因而不能选择此前可以和SpaceX价格竞争的俄罗斯“联盟号”火箭作为替代选项,这让马斯克进一步坐稳了商业火箭领域的头把交椅。

Space X正加速扩张,根据文件披露,2022年SpaceX的总支出约为52亿美元,此前一年为33亿美元。2022年,SpaceX在员工工资、材料和航天器折旧等一系列成本上花费了31亿美元,高于2021年的16亿美元。2022年研发费用为13亿美元,同比增长11%。此外,火箭建造发射需要开阔的场地,过去2年SpaceX在购买地产和设备上的开销达到54亿美元。

但Space X也在快速挣钱。7月,消息人士称,SpaceX告诉部分投资者预计2023年该公司将实现约80亿美元的营收,是2022年收入的两倍。公司还向投资者保证,以不包括制造火箭和卫星相关费用的标准计算,预计今年将获得约30亿美元的营业利润。

02旧神陨落

联合发射联盟目前在美国政府发射订单市场上仍压着Space X。毕竟,联合发射联盟本身就是美国政府主导下的产物。虽然美国在航天领域一直占据着技术优势,但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德尔塔 II火箭火箭相继出现重大事故,欧空局、俄空局趁机在世界商业发射市场异军突起。出于安全考虑,美国政府不可能把重要的卫星发射任务交给欧空局、俄空局代劳,并且为了维护美国在航天发射领域的领导地位,于是在1994年发起了“改进型一次性运载火箭”计划,扶植两款能满足军方发射需求,并且在商业上具备竞争力的新型运载火箭,两型火箭互为备份,这就是“宇宙神5”、德尔塔4的由来。

为了研发这两款火箭,洛克希德和波音投入了巨额资金,这笔投资单靠当时美国政府承诺的年均20次发射任务,不一定能收回成本,需要开拓商业发射市场。如果说现在星链是低轨道卫星星座的明星,那么当时铱星、全球星等第一代低轨星座就是它的原型。铱星系统原计划发射66颗卫星,分别由中国长征、美国德尔塔、俄罗斯质子号火箭承揽发射。但好景不长,由于费用高昂、体验差、用户稀少,2002年,铱星、全球星项目陆续破产,第一次低轨互联网星座泡沫破灭,商业大单没了。

祸不单行的是,美国政府的订单也数度拖延,部分发射任务甚至延期10多年。为了巨额投入不被打水漂,洛克希德和波音以威胁退出市场为筹码要求美国政府“统购统销”。最终2006年,在默许之下,洛克希德和波音把航天发射部门剥离重组为联合发射联盟。虽然并没有明确的“行政特许经营”,但事实上,在长达10多年时间里,联合发射联盟在美国政府航天发射市场是“神一样的存在”,几乎垄断了美国政府和军方的发射订单,这一方面算是对其历史投资的“补偿”,另一方面也是两者之间谁都离不开谁的利益同盟。

但长期的事实性垄断,导致联合发射联盟不思进取,一直满足于“改进型一次性运载火箭”,成本降不下来,技术提不上去,其发射报价相对于同期俄、欧纯商业发射报价可谓是“天价”,但美国政府还不得不接受,并且每年还要支付其10亿美元的“发射能力维持补贴”。美国政府和军方简直是跪着送钱给联合发射联盟,更是使得它压根就不想着开拓商业航天市场。直至SpaceX的出现。

事实上,在SpaceX崛起的过程中,马斯克的眼光和毅力固然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是奥巴马政府时期NASA的有意扶持更为关键。NASA有意打破联合发射联盟的垄断,不仅通过签订大合同“变相”给予资金支援,猎鹰9号的技术更是手把手在辅导。虽然SpaceX起步更晚,但经过多年投入自研出默林火箭发动机,而“宇宙神5”长期使用俄制RD-180火箭发动机。猎鹰9在2015年左右实现了可回收技术的成功,“宇宙神5”、“德尔塔4”还未掌握可回收技术。并且Space X正逐步掌握超多台发动机并联技术,猎鹰9号搭载9台发动机,近地轨道运力23吨左右,到了重型猎鹰采用3箭体并联,共27台发动机,近地轨道运力55吨左右。星舰更是尝试并联33台猛禽发动机。

虽然联合发射联盟拉来蓝色起源的BE-4液氧甲烷发动机代替俄制RD-180发动机,研发了新火箭“火神”,但在2020年8月的“国家安全发射”(NSSL)项目第二阶段招标结果中,联合发射联盟还是失去了垄断地位。这份总额高达50亿美元的大订单,分别由联合发射联盟和SpaceX瓜分,两家公司分别占60%、40%。联合发射联盟还是占了大头,但不再能“吃独食”,并且虽然拿到了订单,但原定2021年首飞的“火神”火箭在研发过程中事故频发,服役进度一拖再拖。这尊曾经独占美国政府和军方发射订单的“旧神”就此颇有无力回天之势,被精于利益的洛克希德、波音放弃也就不足为奇了。

随着曾经的垄断者联合发射联盟陨落,挑战者SpaceX晋升为新的垄断者。媒体引用美国太空军官员的发言称:“竞争对手目前无法推出任何产品,SpaceX成为了事实上的垄断者。”潜台词是:如果说当年希望用SpaceX制衡联合发射联盟,那么现在需要新的力量来制衡SpaceX了,以免这个“屠龙少年”变成新的“恶龙”。但马斯克对此似乎不以为然,他在个人账号表示:“国家和公司制定的目标太低了,缺乏野心是他们的不足之处。SpaceX的使命是让生命实现多行星化。”

03神话的诞生

马斯克的野心确实很大。50亿美元的政府订单虽然不小,但仍不足以支撑马斯克的殖民火星的梦想。毕竟随着SpaceX的重点转向星舰飞船,NASA所能够给予的支持大幅度减少,NASA自身的预算也被削减。而虽然星舰飞船依然采用露天制造、廉价不锈钢箭体、“草台”发射台等诸多SpaceX常用的低成本方式,但整个星舰计划的开支还是难以估量。马斯克曾公开表示,SpaceX今年将斥资约20亿美元来推动星舰开发工作,并且不需要筹集资金来支持。但3月,SpaceX宣布获得来自沙特阿拉伯投资基金和阿布扎比投资公司的10亿美元融资。当然,对SpaceX来说这是一笔“意外之财”,中东基金的目标原本是特斯拉,只是和马斯克谈崩了才转向SpaceX。

比起融资,更重要的是赚钱。长期以来,欧洲航天局都在争取和NASA“划清界限”,以保护卫星和伽利略系统的独立性。然而,俄乌冲突和阿丽亚娜6号的难产使欧盟目前没有任何可以称得上一流的重型运载火箭。据报道,欧洲航天局计划将把四次发射任务外包给SpaceX,希望用猎鹰9号火箭发射伽利略卫星。此前,该系统只能根据安全规则从欧洲领土启动。目前,方案计划正在谈判中,欧盟还要求SpaceX签署一项安全协议。

靠给美国政府、军方、欧空局发射卫星,虽然也能年入数十亿美元,但马斯克并不满足。当年铱星系统曾梦想在太空与地面间建立通讯网络,但因种种原因最后落得个破产下场,而“成本控制大师”马斯克决心实现这个梦想。得益于猎鹰的可重复使用,2022年,SpaceX共进行了61次火箭发射任务,共发射了1722颗星链卫星,发射成功率和火箭回收成功率均为100%。马斯克信心满满地宣称,2023年SpaceX的目标是发射100次。

根据第三方机构统计,2023年4-6月,全球发射次数总数为44次,SpaceX完成22次,正好占了一半;本季度全球发射卫星总数为797颗,SpaceX以648颗的绝对优势排名榜首。今年8月,SpaceX连续发射了三批星链卫星,加紧占领太空航线和频段。截至5月,星链服务在全球用户数突破150万客户,预计在年底有望增长到200万。以此推算,业务营收将达30亿美元。《华尔街日报》更是乐观地认为,到2025年,SpaceX的服务用户将超4000万,年收入高达300亿美元。

当年铱星系统没能实现的商业成就,星链系统正在实现,它带来的收入能逐渐支撑起马斯克的星舰计划。4月星舰飞船第一次发射以失败告终,首飞失败后,SpaceX对火箭和地面设施进行了大量的改进和测试工作,技术状态变化累计超过千项。重点改进包括钢板洪水冷却系统、热级间分离系统、飞行终止系统,并已进行了相关测试。马斯克称,他对下一次发射成功更有信心,他认为成功进入轨道的可能性可以达到60%。目前,SpaceX正在等待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升空许可,有望在年内开展第二次试飞。

猎鹰火箭运输成本已降低到1400美元/公斤。按照设想,有效载荷高达150吨的“星舰”将使这一数字进一步大幅下降。前述资深市场分析人士介绍说,“在商业上,星舰具有可行性。星舰近地轨道运力150吨左右,比历史上最大的土星五号运力(大约120吨)还要大。而且,它要实现可回收,发射成本大幅降低,无论是运物资到太空、太空旅行、还是登月,甚至登陆火星等,都具有商业可能性。”

这可能是个千亿级的市场,也可能是不仅仅能用钱来衡量的巨变。SpaceX虽然不是第一个嚷嚷“太空梦”的私人企业,但确实是它带动了全球航天产业真正走向了私营商业化,其实现季度盈利所带来的积极信号,对全球商业航天都起到了刺激作用。一场由Space X挑起的太空竞赛可能才刚刚拉开大幕。前述中国商业航天从业者告诉《最话》,“我们距离它(Space X)还很遥远,只有努力追赶,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支持。”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微新创想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微新创想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http://www.idea2003.com/。

最新快讯

2025年08月07日

03:24
2025年8月7日,恒指期货夜盘交易结束,最终收涨0.28%,报收于24903点,盘中最低下挫8点。这一小幅上涨的走势,不仅展现了市场整体运行环境的相对平稳,也暗示着投资者情绪的稳定与市场信心的持续积累。尽管涨跌幅不大,但恒指期货夜盘的积极表现,为当日内地股市的运行提供了良好的参照,也为后续市场走势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从技术面来看,此次小幅上涨显示出市场...
03:24
2025年8月6日,韩元兑美元汇率迎来一波波动后最终收涨,收盘报1385.40韩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0.03%。这一天的汇率走势可谓起伏不定,上午时段一度承压走低,在北京时间15:34达到当日最低点1391.53韩元,显示出市场短期内的抛售压力。然而,随着午后的市场情绪逐渐稳定,韩元开始逐步反弹,最终在收盘时录得小幅上涨,显示出一定的市场韧性。 这一波动与当...
03:24
2025年8月7日,中国金融商品市场迎来波动性交易日。上期所原油期货夜盘价格遭遇显著下滑,最终收跌1.23%,报收于498元/桶,反映出国际能源市场复杂多变的供需格局。与此同时,贵金属板块表现分化,沪金主力合约承压下跌0.29%,收报782元/克,市场避险情绪有所升温。而沪银主力合约则逆势上扬,上涨0.22%,报收9180元/千克,显示出部分资金对工业金属的...
03:24
2025年7月31日,智利该国铜矿巨头El Teniente遭遇严重隧道坍塌事故,导致6名矿工不幸遇难,这一悲剧性事件迫使地下开采作业全面暂停。作为全球最大的露天铜矿之一,El Teniente的停产对全球铜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 8月7日,智利国家铜业公司(Codelco)正式宣布,由于矿石库存已完全耗尽,公司不得不停止所有矿石加工业务并转入全面维护状态。此...
03:24
2025年8月7日,阿联酋国家石油公司(ADNOC)正式公布其原油定价策略,宣布将于9月份将穆尔班原油官方售价设定为每桶71.12美元。这一关键决策不仅体现了ADNOC对当前国际原油市场动态的精准把握,更将直接对全球石油贸易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作为全球重要的原油出口国之一,ADNOC的定价策略历来被视为国际油价的重要风向标。此次公布的71.12美元/桶的价格,...
02:49
微新创想8月6日重磅发布最新数据,2025年暑期档电影市场呈现现象级繁荣景象。截至当日19时19分,全国累计票房已突破75.29亿元大关,总出票量更是高达2.00亿张,场次超过2815.00万场,平均票价稳定在37.7元。这一系列亮眼指标充分印证了暑期档电影市场的蓬勃生机与巨大潜力。 票房排行榜单中,《南京照相馆》以惊人的表现力拔头筹。该影片自7月25日上映...
02:49
微新创想8月6日重磅消息,全新一代小鹏P7震撼全球首秀,同步开启预售,仅需99元意向金即可抵扣3000元购车款,新车预计在本月内正式上市。这款备受瞩目的纯电轿跑车,以赛博未来感十足的设计语言,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盛宴。 新车前脸采用极具辨识度的设计,一体式无断点的光翼贯穿日行灯与矩阵式LED大灯,搭配纯平发光Logo,在不发光时呈现深色质感,相较于业界常...
02:49
微新创想8月6日重磅消息,全新小鹏P7于今晚震撼揭幕,官方宣称其拥有同级别无与伦比的比例姿态。这款全新小鹏P7以极致的姿态表现惊艳世人,其宽高比达到了1.40,长高比精准控制为3.57,轮高比更是达到了0.52,这一系列跑车级黄金车身比例,不仅使其视觉效果卓越,甚至超越了备受推崇的保时捷Panamera(帕梅)。1407mm的超低车高设计,赋予了车辆强烈的贴...
02:49
2025年8月7日,巴西官方发布了7月份的贸易数据,显示该国当月贸易顺差高达70.75亿美元。这一亮眼数据清晰地表明,巴西的出口额显著超过了进口额,从而形成了正向的贸易平衡。这一强劲的顺差表现不仅反映了巴西外贸体系的健康活力,也揭示了其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优势正在持续增强。从经济角度来看,如此规模的贸易顺差意味着巴西在国际贸易中积累了更多外汇储备,为后续的经济...
02:48
2025年8月7日,贝伦贝格银行多资产策略与研究主管Ulrich Urbahn发表最新市场分析,指出当前市场情绪依然呈现脆弱态势。在关税政策持续发酵的背景下,投资者正密切关注其对企业盈利能力和全球供应链的潜在冲击。尽管短期不确定性犹存,但Urbahn强调优质欧洲股票基本面展现出较强韧性,这为市场提供了重要支撑。与此同时,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即将启动降息进程,这...
02:48
2025年8月6日夜间交易时段,有色金属市场整体呈现上涨态势,多数品种价格稳步攀升。国际铜价表现稳健,收涨0.25%,而沪铜价格更是劲升0.26%,显示出市场对铜资源的强劲需求。铝价同样表现抢眼,沪铝价格大幅上涨0.83%,反映出铝产业链的活跃度有所提升。锌价也呈现上涨趋势,沪锌涨幅达到0.65%,显示出金属锌的供需关系正在改善。铅价虽涨幅有限,但同样录得0...
02:48
2025年8月7日,美国权威交通监管机构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正式宣布一项里程碑式决策,批准了亚马逊旗下自动驾驶企业Zoox提交的运营豁免申请。这一突破性授权将允许Zoox在严格限定的测试环境下,部署其先进的全自动驾驶汽车,这些车辆在部分关键技术指标上暂未完全符合现行安全标准。 该豁免方案的推出,旨在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创新研发与实地测试创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