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氢消费(ID:HQingXiaoFei),作者:H.H,微新创想经授权转载。或许你还记得,在共享经济浪潮席卷之下,共享KTV曾如燎原之火般迅速占领各大商业区。其扩张速度之快,甚至堪比共享单车一夜之间遍布全城,神似电话亭的共享KTV悄然进驻商场、影院等场所。然而,这股热潮来得快去得也快,没过多久便销声匿迹。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近期接连的融资事件,让这个已淡出公众视野的项目重新回到风口浪尖。卷土重来的共享KTV,究竟有何不同?为何再次吸引资本目光?曾经遭遇的困境,这次能否成功避开?
经典电影《让子弹飞》中“吃着火锅唱着歌”的场景,如今正逐渐成为现实。试想一群人在聚餐中途有人随时能拿起话筒为大家助兴,这样的场景对社恐人群来说或许难以实现,但共享KTV之所以能进驻各大餐饮店、酒店、农家乐等场所,正是因为它精准地抓住了部分人的需求。近期,共享KTV赛道上的两位安徽知名玩家——妙唱和趣唱,分别在7月份前后获得了单笔高达1.3亿元的融资。
妙唱成立于2018年10月,是安徽妙唱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共享KTV服务品牌。截至目前,以KTV为原型,通过“共享+售卖”的理念触达目标群体,妙唱在全国范围内的粉丝数已突破百万。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融资之前,妙唱已于去年5月获得首笔500万的天使轮融资。根据规划,接下来的重心将放在行业内持续深耕,扩大品牌知名度。
另一品牌趣唱同样来自安徽,成立于2019年7月。虽然这是其首次获投,但趣唱计划将获得的资金用于KTV产品等智能设备的研发并扩大生产。预计在2023年下半年,将推出新的智能K歌设备。从股权结构来看,这两大共享KTV品牌并无直接关联,但能在7月份双双获得融资,足以吸引大多数人的目光,背后所代表的正是线下娱乐消费场景的复苏。
据灯塔专业版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8月24日12时59分,暑期档(6月1日-8月31日)总票房(含预售)突破195亿,比疫情前的2019年还要好。平均每场电影的上座率也达到了12.2%,超越疫情这几年,同时也超过了2019年的暑期档整体水平。电影市场的复苏只是表现之一,在线下餐饮店、酒店、露营场地等,只要赶上节假日就能上演“一位难求”的盛况。淄博烧烤的火热,“月薪2万住不起汉庭如家”等热搜,都印证了这一点。
因此,线下休闲娱乐场景的复苏也带动了共享KTV点唱机。在广东等地,不少品牌开始联合线上音乐平台,包括多家电视台等,积极抢占前几年受压制的消费点位。简言之,只要面铺得够广,抓住那些对唱歌有便捷性和个性化要求的目标消费群,机会就更大。
从“黯然退场”到“卷土重来”,巅峰时期的共享KTV究竟有多火?事实上,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共享概念不断升温,共享KTV也随之出现。友唱、WOW屋、咪哒等商家接连出现在餐厅、影院等多个场景,当时入局的数十家相关企业中,不少都拿到了千万级别的融资。一年之后,迷你KTV的运营商就突破了百家之多。玩家不断涌现的共享KTV市场,规模也在持续放大。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预测,2017年国内线下迷你KTV的市场规模达到31.8亿,较2016年增长92.7%;到了2018年,这一规模有望扩大到70.1亿,增长率高达120.4%。
然而,共享KTV的风来得快,去得也快,没过多久热潮就消退了。虽然原因多方面,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盈利困难。最初共享KTV主要以两平米的玻璃房为主,放在各大商场原本就有对应的租金需要缴纳,每月的租金少则几百,多则上千元。此外,难以估量的运营和设备维修成本也让企业倍感压力。设备摆在商场需要人力成本进行维护,同时因为是共享属性,麦克风、桌椅、显示屏等经常会出现损坏现象。
彼时有加盟商表示,花费10多万购买共享KTV设备,结果每天的收益只能覆盖商场租金,根本没有利润空间。除此之外,对消费者而言,在首次尝鲜之后,也很少会主动选择反复体验。以曾红极一时的咪哒为例,单曲价格收费8元、30分钟收费50元、一小时则要90元,这一价格标准比大多数量贩式KTV还要贵出两三倍。况且,在一个最多只能容纳两人的小小玻璃房内,唱歌原本该有的社交属性也被抹除了,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靠资本市场催熟的共享KTV走向没落。
不过,最近先后获得融资的妙唱和趣唱这两家共享KTV品牌,和以前的模式略有不同。虽然给人一种“新瓶装旧酒”的感觉,但他们推出的开放式共享KTV契合了人们唱歌最核心的“社交”需求。区别于在商场摆设的玻璃房KTV,妙唱和趣唱的设备外形更像是点唱机或者自动贩售机,更多出现在酒店、餐饮门店内以及其他社交化场景中,不作为单一的业态出现,而是同其他业态组合出现。
试想在酒店聚会的包厢里,有一台可以灵活移动的共享KTV设备,扫码唱上一首经典曲目,立即就能将气氛烘托到高处,甚至还为单调的包厢带来新的娱乐方式;在广场舞的街头和公园,轻轻一扫高歌一曲,也能很快获取其他人的认同感。灵活和社交只是这两家共享KTV品牌的优势一角,投入成本低也是很多入局者关注的重点。有代理商表示,一台可移动的共享KTV设备,硬件成本可能还不足千元。
本质上来看,妙唱和趣唱走得都是轻资产模式,再加上自身多产品多样化的布局方式,时隔多年再次拿到融资也就不足为奇了。线下渠道争夺才是关键不得不说,共享KTV出现的时机很巧妙。一面是传统KTV行业陷入固化的瓶颈期,一面是“报复性经济”复苏,借助场景消费的东风起飞。传统KTV式微,并不代表着人们对音乐的需求降低。疫情期间有线上K歌软件,让人们想唱就唱;疫后LIVEHOUSE。在这两者的缝隙间,仿佛万般场景皆可适配的共享KTV应运而生。
尽管场景不同,共享KTV似乎扮演着“加点彩头”的角色。部分景区/酒店开始嗅到了共享KTV所带来的甜头。为了进一步把人流量转化成收益,景区/酒店充分利用场景的独特优势,推出共享KTV等自助项目,打造吃、住、行、游为一体的模式。
不可否认,眼下的共享KTV项目的确抓住了这一群体,同时也有着不同于早期迷你KTV独特的盈利方式。用户通过扫码使用设备将会被收取一定的租用费用,若通过共享租赁的方式则能从代理商投放广告获取收益,一次性买断也能够为共享KTV企业赚取销售机器的利润,此外还可将设备直接向C端进行销售等等。根据公开数据,共享KTV主要按照时间付费,一小时19.9元、29.9元等,不同地区价格略有区别。和共享充电宝类似的是,通过微信或者支付宝扫码,信用分较高的用户还能享受到免押金服务。
需求端火爆、行业内也有着自己的定价标准,但对共享KTV品牌而言,靠打价格战绝对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非理性操作。更核心的点,或许应该放在对于线下渠道的争夺上,毕竟铺设线下渠道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首先来看商用客户,这是大多数共享KTV品牌能够在成立之初站稳脚跟的关键。以近期刚获得融资的妙唱科技为例,早在2020年妙唱就发布了第一代产品“A100货柜款”。凭借持续的研发投入,这款产品帮助妙唱科技在2020年拿下了一家在国内知名的连锁餐饮品牌,并部署了上千台机器。
除了连锁餐饮品牌,包括连锁酒店在内以及极具个性化的民宿、农家乐、户外露营等场所,其实都是共享KTV潜在的商用客户,有待持续挖掘。截止到目前,妙唱科技公布的线下渠道已经覆盖了上百个城市和地区。如果把视角转到家庭用户,共享KTV的用武之地可能不会如预期中的那么多。原因在于,如今多媒体设备的发达和不断涌现的线上K歌平台。在家里想实现KTV的效果其实很简单,有一台不错的音响,再买两个话筒,叫上三五好友就能把家变成大型KTV现场。
不得不承认的是,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人们对娱乐方式的需求变得更加短促、高效;人们似乎没有更多时间和耐心再去实现“上半场吃饭,下半场去KTV”的行程,及时性娱乐的需求迫切显现。总体来说,共享KTV市场有进一步火热的趋势,但很多消费者心中仍有疑问:真的有人花几十块钱在公开场合当众唱歌吗?一台小小的可移动设备音质到底怎么样?还不如直接去KTV来得过瘾……
伴随着线下娱乐的回归,种种疑惑还在等着共享KTV们给出答案。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微新创想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微新创想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http://www.idea200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