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万元!车企诉自媒体网络侵权案赔偿金额创下新纪录。近日,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起诉北京车千里互动科技有限公司旗下抖音账号“牛车实验室”案件作出终审判决,维持一审判决,要求北京车千里赔偿东风日产经济损失500万元及维权费用。这一判决不仅刷新了近年来车企起诉自媒体网络侵权纠纷中的赔偿金额纪录,也引发了行业对知识产权保护与消费者权益平衡的深入思考。
8月21日,造车新势力哪吒汽车CEO张勇在社交平台表示”将慎重考虑启动法务部”,这一言论迅速引发网友热议。事实上,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消费者对行业的关注度呈现爆发式增长。在众多讨论声中,除了部分消费者的真实反馈,”夸大问题””污蔑造谣”等虚假恶意内容也日益突出。据新能源行业观察不完全统计,特斯拉、比亚迪、理想、蔚来、小鹏、零跑等主流车企均因虚假恶意内容起诉过视频博主或自媒体平台。
某互联网公司法务总监莎拉指出,车企设立法务部官方账号能够在发现侵权行为时第一时间与当事人沟通,对于不当行为可发出警告或警示。”多数消费者发布相关信息时并非心存恶意,或是对虚假信息缺乏辨别能力,或仅是情绪化表达。此时企业启动法务部沟通,或能化解半数以上纠纷,显著降低诉讼成本。”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传统车企时代通过4S店与消费者沟通,而如今车企可直接与车主对话,同时也能快速向市场传递对政策、观点的立场。
在特斯拉和理想的示范效应下,越来越多车企开始拿起法律武器捍卫权益。东风日产的胜诉正是典型案例。根据判决书,北京车千里在2021年8-11月发布了50多条标题或内容明显诽谤、侮辱东风日产产品的短视频。东风日产通过法律途径维权,2022年12月一审胜诉,要求北京车千里删除视频公开道歉并赔偿500万元。法院认定其行为构成商誉侵害。2023年8月,驳回上诉的终审判决进一步确认了这一结果。
然而车企巨额索赔并非孤例。7月25日,长城汽车起诉”向北不断电”等六个账号运营主体,索赔金额200-500万元;7月24日,比亚迪起诉”龙猪-集车”要求赔偿500万元;5月10日,蔚来起诉”车事纪”索赔200万元。理想汽车CEO李想更是在微博公开要求法务部处理”互联网八哥”的虚假信息。车企法务部账号已成为舆论焦点,但公众对此存在不同看法。
部分网友认为企业动用法务部”小题大做”,而更多人认为这是维护自身权益的合理手段。张翔指出,车企开通法务部账号利大于弊:既为消费者提供维权渠道,又可低成本解决媒体侵权问题。但某专家提醒,车企不能滥用”经济大棒”,需把握与消费者沟通的平衡点。据《时代周报》,今年已有5起车企与自媒体诉讼,2胜2撤诉1起被驳回,其中零跑汽车败诉理由为”依据不足”。
车企法务部走向台前,实则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莎拉强调,法务部门不仅是事后追责,更承担风险控制职能,应在问题萌芽阶段就弥补漏洞。张翔认为传统车企正在学习新势力做法,法务部账号或将成为行业新常态。IDC中国研究经理王博指出,消费者规模扩大要求车企创新管理模式,法务部账号能增强市场发声灵活性,同时维护良性竞争秩序。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前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增长40%和41.7%,市场占有率达29%,一线城市渗透率已超50%。消费者购车时更关注电池、续航、智驾等核心技术。新能源车主小七表示”预算内先满足续航需求再选品牌”;亚亚强调”智能辅助驾驶救过我的命”。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车企必须提升产品力,否则将面临淘汰风险。
车企法务部过度抢风头对行业各方都不利。正如王博所言,这一现象标志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新阶段。参考资料显示,车企法务部账号的兴起既是对侵权行为的反击,也是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主动调整。但需警惕法律手段的滥用,保持与消费者的良性互动才是长久之道。免责声明:本文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转载请联系原作者。